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电影 小成本 微短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电影 小成本 微短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竞争激烈,面对来自好莱坞的34部进口大片,国内电影市场寻找种种模式杀出血路。面对国内主流商业电影技术市场的瓶颈,国内制作公司加紧与国外制作公司的合作,是否会对国内后期公司产生一系列影响?随数字技术的发展,各大数字设备厂商更注重中小成本影片市场的开拓,推出一系列2K、4K以及3D数字产品,满足市场对节约成本的要求;以中小成本为主的国内独立电影依旧摸索路线,试图寻找一条从国外电影节获得口碑,从而影响国内市场的运营路线;在国内视频网站寻求各自特色的背景下,部分独立电影也开始与视频网站进行合作,解决成本收回的问题。2012 年电影的种种微细观察,看技术变化下的电影变化。

“好莱虎”来了

好莱坞特特效技术加速进入中国

2012年,“好莱虎”真的来了。据中美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谅解备忘录达成的协议,中国今年引进了34部美国电影3D和IMAX电影,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13%升至25%,中美合拍片享受中国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待遇。一系列政策让中国电影人无时无刻不感觉到票房的压力。经过一年“暑期档”、“贺岁档”的躲闪腾挪后,中国电影票房尽管与进口大片依然有一段距离,但在1-6月排名第一的《画皮2》却以其强悍的特效技术,提示着国产电影在技术上的提高。

留不住的特效项目

这两年,国内主流商业电影对于影视后期特效、3D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带火了一批后期特效公司,但目前国内特技公司呈现的问题仍然严峻:专业的电脑程序中创作型工作,如为电影中某一镜头特效进行专门程序编写的高端技术人员不足,大部分工作人员仍在为好莱坞电影做较低级的去穿帮、威亚等初级加工工作,沦为产业链底层;而目前国内业界主流商业电影热情追捧3D效果、大量使用后期特技,其高端特效部份仍会选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的特效制作公司完成,仅电影《画皮2》中就有1200个特效镜头,但制片方因当时国内尚无能独立承接大规模特效制作的公司,还是选择将难度较高的CG部分交给韩国后期制作公司。

事实上,国内特效公司面临的不仅仅是高端业务被国外大公司垄断,这几年国内一些制片公司业开始将好莱坞技术公司引入国内,高端特效技术市场的变化也悄然开始。

好莱坞技术公司“入侵”

在好莱坞,由于业务量的减少和特效公司之间的竞争,金融风暴后的好莱坞特效公司也产生危机,不少好莱坞公司开始转战中国市场。2012年初凭借《雨果》囊括所有奥斯卡技术大奖的德国特效公司比可蒙多(Pixomondo)早在2009年就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工作室。而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与3D技术大师文斯·佩斯在去年重组的数字技术公司卡梅隆-佩斯集团(CPG),今年8月也与天津海泰控股集团、天津北方电影集团合作,建立了卡梅隆-佩斯集团中国总部。卡梅隆表示双方将致力于3D影视节目制作,公司还为合拍大片《孙子兵法》 提供3D技术支持及认证。

引入国际尖端特效技术

好莱坞特效公司的加入,对国内数字后期领域必然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在急需加强技术实力的要求下,中国制作公司也开始主动与国外公司进行技术合作。2010年曾为《哈利·波特》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阿凡达》等好莱坞大片提供过后期制作和技术支持的美国特艺集团(Technicolor)与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上影合资公司。公司制作的首部作品《大闹天宫》在经过胶片修复、色彩还原、数字处理、3D特效制作等工序后,将这部经典动画片演绎成为3D版,并在2012年的贺岁档上映。9月,MTI(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与中方合作的美国MTI电影公司的电影修复系统是目前美国电影后期修复行业公认的行业标准。这样的合作毫无疑问地带来了好莱坞标准的4K电影胶片修复技术以及相关电影后期制作的项目,对于有着过百年历史的中国电影来说,可以解决大量的中国电影存储和修复问题。

仅仅是合作,对于产业化的影视文化公司来说,似乎已经不能得到满足。中国小马奔腾公司与印度“信实媒体”(Reliance Mediaworks)公司联合收购了美国知名特效公司数字王国(Digital Domain)及其子公司航母传媒(Mothership),可以说是中国业内的一件大事。数字王国在美国与工业光魔特效公司齐名,以粒子特效见长,是全球最大的数码制片厂之一,曾参与制作电影《后天》中的大气及海洋特效、《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的海战特效,并以《泰坦尼克号》和《梦想成真》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和奥斯卡技术成就奖。小马奔腾今年4月已经与 “数字王国”合力打造数字特效摄影棚,制作合拍片《唐波传奇》。联合收购后的小马奔腾公司将数字王国的核心技术,如虚拟人生成技术等多项视觉特效带到中国,不仅仅可以提升华语电影中的视觉特效水平,甚至可以面向国际电影中的重要特技部分的制作。对于一家具有策划、投资、制作及发行能力的公司来说,收购好莱坞公司足可以使其在整个产业内的成本大大降低。

培养国内高端特效技术人员

国内公司在引进国际影视特效技术,除了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外,必然会对中国的3D电影制作领域发生改变。小马奔腾公司收购数字王国的举动,除了加强国内电影制作业与好莱坞合作的力度,省去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成本,更可能培养出中国本土的高端特效团队。小马奔腾副董事长、小马奔腾影业总经理钟丽芳表示,在未来会将《钢铁侠3》、《阿凡达2》等数字王国原有项目中的高端部分带到中国来,借由这样的项目在与高校的合作中培养年轻的技术人才。要培养一位高端视觉特效师至少需要花费五年的时间,但在五年之后,可以想见中国数字特效领域将会出现一批高端人才,而这批从好莱坞电影经验中培养出来的人才,势必会改变中国主流商业大片特效制作的现状。

数字化之后

中小成本电影成本降低

AlEXA刚出现的时候,传统的胶片摄影师们惊叹它在色调、色彩范围和动态范围上都胜过胶片,尽管传统摄影师们对胶片的眷恋依然存在,但新的时代来临后,数字摄影机的优点已经远远大于缺点了,使用ALEXA、RED的制作者越来越多,而技术的发展也令现在的电影制作人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一部索尼PMW-F3拍摄的《舌尖上的中国》就已经告诉我们,如今的数字设备已经达到曾经使用胶片才能拍摄到的美剧《兄弟连》一样的大光圈画面,不会再有难以避开的大景深的“电视感”。当从2K的佳能EOS C300到4K的佳能 EOS C500,以及索尼PMW-F55和PMW-F5摄影机的出现,RED公司的产品也开始全线降价,创作者们真正得到技术进步的实惠。

胶片大步退出市场

2012年,国内大片市场中,数字化的电影制作无疑已经取代了胶片,大量中小成本电影开始使用数字设备拍摄,目前制作成本低于2000万的电影基本都是数字摄影了,商业大片电影中如《匹夫》、《黄金大劫案》、《1942》、《一代宗师》等仍以胶片为主拍摄(其中也均有少量镜头采用数字摄影),而《画皮2》除少量高速镜头外,全都是数字摄影了。

显然数字电影市场中,还存在着巨大的设备使用市场。而这个市场,也和当下的微电影难脱干系。使用数字设备的拍摄,让导演本身减轻很多制片商的压力,现在全新的数字技术越来越成熟,年轻的拍摄团队使用非常容易上手。事实上,“微视频”和“中小成本电影”根本就是两个概念,在视频网站中,视频网站出品的微电影和有版权合作的中小成本电影根本就是两个部门。但微电影的制作者们大部分都抱着“先拍一部微电影,然后得到拍摄长片院线电影的机会”的美好愿景。

从微电影到中小成本电影

微电影在2012年已经不是个新鲜的词语,从各类曾出不穷的微电影节,以及各大电影节纷纷开辟出微电影单元中就可以看到端倪。用最小的成本,拍摄一部表达概念的作品已经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拍部微电影如果能成功,下一步也许就是长片,网上这样的人不乏先例,拍摄《李献计历险记》的李阳以及《一只狗的大学生活》的卢正雨都是过来人,“老男孩式”的启示让制作者们跃跃欲试。

高清数字电影的拍摄,除了技术的进步之外,无疑在前后期成本上对整个制作有大幅度的降低。对于回收成本困难的中小成本电影来说,各种数字设备无疑具有吸引力。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各种“微视频”的大量涌出,制作人也越发关注数字设备更新。

自从2011年佳能在好莱坞CINEMA EOS SYSTEM,佳能公司正式进军数字电影制作市场,数字设备专业化程度更高,价格更低廉,小巧的体积和佳能EF系列镜头让佳能EOS C300系列深受喜爱。数字设备的普及让各大设备厂商更加关注中小成本电影制作市场,厂商针对这一类客户出品5万至10万级别的数字电影机产品,如Blackmagic Cinema Camera,佳能EOS C300、佳能EOS C100等产品。

从佳能EOS 5D MARK II到佳能EOS C300,贾樟柯都是最新设备技术的实践者。在他监制的《语路》计划的12部作品中,贾樟柯为卫铁、陈挚恒、陈翠梅等六位导演准备了佳能EOS 5D MARK II,并且将这个举动上升到了私影化美学概念上。(随意更换的EF镜头,大光圈效果以及文件存储的特性,也让佳能EOS 5D MARK II成为短纪录片设备的代言,之后便被大量使用在国内高端婚恋电影领域。) 而到了佳能EOS C300,贾樟柯准备用在他的“羽翼计划”中,原因就是性价比合适,而且佳能EOS C300达到2K的画质在国内的院线使用已经足够了。

2K还是4k

目前国内院线的主流标准,一种是以1.3K(1280×1024)数字机为主,用于放映国产片和审批片;另一种则是以2K(2048×1080)数字机为主,放映好莱坞大片(还有部分农村电影放映的是0.8K(1024×768)的,暂且可以忽略不计)。根据市场不同,影院也会选择不同的配置。 目前国内的电影制作方都已经掌握这两种技术,1.3K制作技术在国内已经相当成熟,2K是主流,还能兼容国产片,且正在参透二三线城市。对于绝大部分中小成本电影来说,能用上“概念”中的4K设备固然很好,但事实上,一台2K的佳能EOS C300就已经足够用了,不过由于成本较高,国内对于1.3K的需求量较大,从长远来看将会呈快速发展趋势。笔者有朋友拍摄的一部准备针对院线市场的电影,仅采用松下AG-AF103MC摄像机与普通家用摄像机混拍,用他的话说,一部低成本的院线电影,够用就可以,更何况这是一部标准的B级片。

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带给摄影师和导演们最大的烦恼,无外乎设备的迅速更新。每一个厂商都有针对自己全线产品的规划,也都有不同的制式和需要不断更新的知识。一位国内知名导演兼摄影师在提到数字化时代的变化时,也说到在近些年的影展上,可以看到技术变化对影片创作产生的映影,如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就见到手机拍摄的电影出现。这些情况对独立导演来说,也都有很新的启示。“尽管各大厂商不同的标准让创作者不得不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但我想创作者也该做些改变,接受新鲜事物。”纪录片导演杜海滨说。

不仅仅胶片时代过来的摄影师要转变观念,放弃在片场对于胶片测光表和光学取景器的依赖,还要加强对整个画面影调、气氛构图等传统摄影造型的功力,学会数字电影的最佳的技术手段和最佳的视觉效果。只有合理地控制数字电影的制作成本,才能在整个数字电影市场中占有优势。

电影人的回归

影像大众化后电影的未来方向

2012年,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像渴望奥斯卡奖一样念叨多年的中国人开始思考文学的艺术本源,莫言的小说让人们想起被改编成的电影,莫言和张艺谋当年“丝”模样地照片在微博上广为传播。在慨叹缺少好剧本的今天,也想起了曾经因为《红高粱》等本土化的电影而进入国际视野的张艺谋。曾经坚守艺术的大导演们,如今的导演意识被制片人或整个营销团队理念所替代,电影仅仅变成从融资、定剧本项目、确定当红演员,宣传包装的营销过程,只剩下华丽包装,甚至是失去演技的演员。

电影和其他商品最大的不同是先买再看,倘若让观众先看再买,它的票房将会如何呢?在当下,观众搞不清到底电影里什么好,预告片市场火爆了,大电影的纪录片市场热门了,借助网络视频的东风,电影在新媒体平台上与观众提前亲密接触了,但都不过是电影宣传的手段之一,拼到底的还是宣发部门的拨款。上映前后的影评似乎还赶不上媒体报道的公允。2012年的《桃姐》等小成本文艺范儿电影,在票房和口碑具佳的情况下,让业界也从观众的自发选择中看到了某种希望。有时候,原则就像个坐标轴,有人在下面,有人在上面,波动会有,但总会有回归的时候。

电影溯本源仍求质量

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2)》显示, 2011年全年电影票房超过131亿元。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10月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内前三季度高达121.8亿元,已经几乎赶上2011年全年131.15亿元的票房。

所谓赚钱的电影不一定是好片子,在以市场为前的主导思想下,模仿好莱坞大片商业模式高投入、高产出的经营方式,豪华的明星阵容,大手笔的宣传费用,高科技的特效包装等方式依然是主流大片的营销手段,尽管国产商业大片的票房让投资方产生信心,但却忽视了目前国产商业片的技术性与艺术性远远不及国外电影的现状。

如今的观众早已不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视频全媒体时代,观众对于影片的口味被培养得更趋专业化。在以观众口碑为基础的华鼎奖上,华语影片50强排行榜前五名分别是《桃姐》、《赛德克·巴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失恋33天》 和《龙门飞甲》。而后五位排名为《白鹿原》、《倩女幽魂》、《东成西就2011》、《鸿门宴》和《画皮2》。五部影片中亏本了四部。尽管从数据上看,云集赵薇、周迅、陈坤等明星的《画皮2》凭借7.02亿元票房稳坐国产片前三季度票房冠军,但在国产商业大片中,绝对属于特例。除了在营销模式针对暑期档电影年轻化观众,影片定位在爱情,强烈的视觉冲击,据说《画皮2》的高票房,很大程度原因是因为采用3D技术,从而抬高了票价。

在中小成本电影异军突起的2011年,如《孤岛惊魂》、《失恋33天》这样的小成本电影曾分别以500万元和 1500万元投资赢得9000万元和3亿多元的票房,让小成本影片不断受到投资人的重视。原本在国外电影中占先锋和主导地位的中小成本电影,到了部分国产影片中,几乎成了“粗制滥造”、“以小博大”、“成本短缺”的代名词。然而,商业化的中小成本电影在创造了“粉丝电影”等名词背后,却是艺术质量的流失和不可复制的模式,注定不能走得太远。即使是以好莱坞商业大片著称的美国,也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本土化中小成本影片,在美国本土存在一定观众。商业化走不通之后,那些中小成本制作、内容更偏重中国本土文化气质的类型片将成为观众期待的焦点。如何使这些贴近观众、接地气的电影让更多的人看到,则是这些有营养的中小成本电影随时要面临的。

在电影节找出路的独立电影

2010年,贾樟柯的《海上传奇》在国内上映遭遇票房惨败。但对贾樟柯来说,内地电影院的票房仅为培养观众。这部入围第63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获得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第13届蒙特利尔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大奖的电影,早已经靠售卖海外版权而成功收回成本。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到韩国釜山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到处活跃着中国独立电影人的身影,电影节的国际化氛围和对电影的宽容度让中国独立电影人钟情于此。而且如果能获奖,至少对于海外版权的发行来说非常有益。获奖更是一个质量的保证,以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为例,该电影节的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鼓励电影人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哪怕有缺陷的电影,能在这样的电影节上获奖,至少说明导演作品在创新上高人一筹。

国内各大电影节也给独立制作的艺术电影以空间,今年上海电影节将亚洲新人奖颁给了彭磊的独立电影《乐队》,而2008年,张猛正是因为《耳朵大有福》获亚洲新人奖评委会特别奖,才与时任评委秦海璐相识,才有了之后的《钢的琴》。今年的电影节也纷纷设立微电影单元,网络成为很重要的微电影集散地。金鸡百花电影节首次设立微电影竞赛单元,作为中国唯一国家级电影节组织的新单元,入围导演均更强调其艺术性。张猛的《山上有棵圣诞树》是为苏宁电器拍摄,但在制作上却不乏艺术独创性,有着明显的导演痕迹。

在电影节上,短片也是一种可能性。马来西亚导演陈翠梅坦言自己习惯于用短片的方式表达自己。她的文艺短片《用爱征服一切》夺得鹿特丹电影节金虎奖、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奖等多项大奖。在电影节受到关注的陈翠梅参与贾樟柯“语路”计划,拍摄著名揭黑记者王克勤的纪录短片。在此基础上,陈翠梅正在完成她的首部商业电影《状元图》。

同样的变化也在民间影展上发生,2011年,一向“温和”的南京独立影展(CIFF)中,特别增设了“龙标单元”,放映了范立欣的《归途列车》、刘娜的《行歌坐月》、万马才旦的《老狗》等拿到公映许可证的艺术电影,让长期以学生和作者、策展人为观众主题的放映活动得到了更多市民的参与。尽管在当年的主流电影院线上,这些影片并非票房佳作,但这些独立电影无疑都具有强烈的自我态度。

新媒体检验群众基础

2012年的新媒体平台变化纷呈,在经过2011年的“购剧狂潮”之后,耗费了众多资金的网络视频,更注重打造自身特色。视频网络公司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互通,优酷、土豆两巨头合并,搜狐视频、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宣布结盟,整合后的视频网站纷纷找寻自身特色。这时,导演与网站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对于影像制作者来说,影片在电影节、院线、电视台和网络上播出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更加大众化的网络媒体也在与优秀的导演合作中,寻求摆脱“粗糙”、“水平低下”的恶名方式。以“扶植导演”而扬名网络的优酷网年初的“美好2012”选择在香港电影节,邀请顾长卫、许鞍华、蔡明亮、金泰勇等传统电影导演拍摄短片。

在艺术电影领域颇具口碑导演的加入迅速提高着视频网站艺术视点,视频网站也以专业化借此吸收大量具有专业水准的制作者,甚至一些传统电视台的制作者流向视频网站。以搜狐视频为例,有着来自传统电视台背景的搜狐视频高层,更着力打造视频网站的专业化形象。为了顾及更广泛的网络观众群,搜狐视频也注重具有网络文化气质的“微栏目”。但模仿德国热播剧制作的《丝男士》同时推出的《先锋人物》,则更偏像电视台风格。

视频网站作为发行平台,虽然仅作为传统电影院线的延伸,及电影宣传片的播放途径,但对主流视频网站对于给中小成本影片开出的收购价,大片和中小成本影片的收购成本大致相同。全媒体时代,观众对电影的关注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看电影不仅仅是需要在电影院,而在影院则要有更加专业的设备和更加好的片源。新媒体对小成本影片的收购让中小成本影片有了与观众接地气的机会,也令投资方们似乎看到了新的启示。2011年在院线票房上不容乐观的《钢的琴》、《转山》等中小成本电影,在视频网站的点击量上却得到了普遍认可。

视频网站并非好走的路

独立电影导演郝杰的首部电影《光棍》,在土豆网上的流量早已过千万,获得2012年“土豆映像节”独立精神奖。而这部电影在艺术电影圈内早已得到认可,入围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新导演竞赛,并在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获评委会大奖。“不是每一部都能像《光棍》这样,想要和视频网站合作的还是需要看具体的影片。”土豆网原创频道主编葛峰说,这部电影被土豆网收购仍属于个别案例,毕竟目前国内大部分独立制作的文艺片仍然属于“闷片”。

“所有的视频网站都要追求点击量,他们所要求的作品一定是大众化的。” 在深圳艺穗节选片人冯宇看来,郝杰“是个有商业片潜质的导演,不排除走会宁浩的路线”。而且网络购买版权,一定也会担负风险,但任何机构都不希望项目有更多风险。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在鼓励生产制作优秀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同时,明确了规范发展的措施,一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一律先审后播;二是网络视听节目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三是政府管理部门依法对业务开办主体进行准入和退出管理。“连微电影都被管理起来,更何况长片电影。”冯宇说。同样,网络最大的共性问题就是资源共享,对国内发行抱有希望的中小成本电影仍面临问题,而其中更私人化的独立影片,则仍会在更小众范围内传播。

在好莱坞大片蜂拥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时,中国观众对华语影片品质要求也越来越挑剔,视觉效果与艺术表现能力、影片内涵一个都不能少。可以预见,中国观众对华语影片的审美倾向和期望值正在发生转变。电影投资和影片宣传投入的多少,将不再是观众选择观影的风向标。而对现实生活、对人的真切关怀以及制作方对电影观众感受的了解,将是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