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七嘴八舌 第1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七嘴八舌 第1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理论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刘福利

现在,有的新闻专业的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新闻理论基本没用,学了也是白学。一些实习归来的学生常常这样总结自己的实习感受: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一点儿也用不上,理论与实际完全是两码事。难道新闻理论真的是“纸上谈兵”吗?显然不是,新闻是有学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是,为什么新闻专业的学生感觉新闻理论是无用的?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师资。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1994年,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个,到了2006年,全国已有460多所各类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类专业点661个,在校生达到13万余人。扩招之后,为了弥补师资的不足,许多中文系的老师“半路出家”,经过稍加培训之后就成了新闻专业的老师。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没有媒体从业经验、没有经过系统的新闻理论的训练。二是教材。近几年来,随着传媒事业的飞速发展,新闻界出现了很多新现象、新问题,但这些很少在教材中有所体现。教材与传媒实际严重脱节,学生学到的东西不实用也就不足为奇了。三是学生浮躁。尽管新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了新闻理论就能立刻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换言之,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的指导作用需要一个逐渐发挥的过程,尤其是新闻价值论、新闻伦理等。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2004级新闻系)

如此标题“撞飞”了多少温情

刘晓华

近期阅读所在城市的一份都市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这份报纸在报道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时,经常会出现“撞飞”一词。

3天4起交通事故,该报的编辑记者在处理新闻标题时都无一例外地用到了“撞飞”这一词,足见该报编辑记者对这两个字的“情有独钟”。然而,就笔者的阅读感受而言,编辑记者对这两个字的“用情之多”,传达给读者的却是报道者同情心的缺乏和对生命的漠然。“司机飞进河”、“撞飞小情侣”,这样的语句,尽管用词形象、言语抓人,但这样的标题却让人有种感觉,就是对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进行了“喜剧化”的处理。让人从标题上感觉不到对生命丧失的悲痛与惋惜,由此也就感觉不到编辑记者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我们要求记者要尽量客观地报道新闻,但要求编辑记者的客观并非是没感情的客观,去充当一个近乎于麻木的旁观者。从新闻的读者而言,他们需要所看到的新闻作品饱含作者的温情,从新闻从业者本身而言,没有感情的记者是不能胜任与民生紧密相联的新闻事业的。

(作者单位:青岛城阳区青岛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童钟鸣

某报近年来版面文字差错不断,读者经常来信来电指责不应出现如此“低级错误”。究其原因,是这家报纸领导轻视报纸的校对工作,一是认为校对工作简单,照本宣科,不动脑筋,不要多高的水平;二是错误地将校对岗位变成惩戒之所,工作能力差或者不太听话者,常被“发配”去做校对;三是校对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偏低,导致工作状态低迷;四是校对队伍不稳定,一些经验丰富和素质较高的校对人员纷纷改行,成为采编或广告人员;五是缺乏培训指导,补充的校对人员多为没有丝毫校对经验、文字素养较差的招聘人员,不经过培训就仓促上岗。如此对待报纸的校对工作,怎能不出问题?

科技进步,报业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报纸质量(包括文字的精准)是报人追求的永恒目标和报业制胜的法宝之一。

然而,在一些报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于厚重的版面、海量的资讯缺乏应有的质量和把关意识,校对成了报纸工作的“鸡肋”,以减少支出为由,压减校对人员,甚至干脆取消专职校对人员,采取所谓的编校合一,一人又编又校,一个脑子难两用,一双眼睛难把关,差错实在难免。忽视质量,报纸差错层出不穷,甚至出现重大差错时不脸红汗颜,还以所谓的“无错不成报”的歪理遮掩、搪塞。既愧对读者,又自损形象,自灭公信力,长此下去,读者便会弃而远之。

校对人员是报纸质量重要的把关人,其地位和作用非同小可,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有过硬的文字语言功底,还要有全面丰富的百科知识,更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同时还应具备默默奉献的精神。

始终将校对工作牢牢抓在手中,报纸才能为读者奉献新闻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