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新课程需要有新的评价体系相匹配。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构建“以人为本”的评价目的观、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观、发展性的功能观、以“学”评“教”的评价内容观以及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观。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发展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观念的更新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受到了高度重视。新课程背景下的新课堂,需要有新的评价体系相匹配,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实施,更需要我们在实施中不断反思、改进。

一、课堂教学评价目的观

1.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致力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理念。既重视评价结果,更重视评价过程,特别重视发展。在宽松的环境中,让评价对象自觉主动地发展,从而体现评价对象的主体价值。[1]评价关注个体的出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都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2]

2.促进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要让教师感受到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自己的主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得以体现,逐渐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自觉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能力,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促进教师成长。[3]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不在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

3.改进教学实践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以学论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改革传统教学评价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的状况。“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这就需要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3]

二、课堂教学评价主体观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是一种单一性的他人评价,它忽视了被评价者的作用,使评价对象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标准》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作用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同时有领导、同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评价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协商,使课堂教学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4]

三、课堂教学评价功能观

“传统的评价是对学业成绩的单维评价,过多强调对语言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能力等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很难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综合而全面的信息和建议。”[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革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呈现出多元性特征,是一种发展性教学评价,着眼于评价对象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一种宏观控制和自我改善并重,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的全方位价。此外,发展性教学评价还具有积极导向、诊断原因、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和记录成长等多种功能。[6]

四、课堂教学评价内容观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比较片面,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等认知领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常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个性、人格等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授课质量不够重视。随着人们对评价目标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评价的内容日益全面,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不仅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也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不仅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

1.课堂教学评价内容要由过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要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教师的语言、板书等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而学生主动的学习状态和师生互动的情况等较少作为评价的内容,忽视学生的主体和层次性。因此,在处理“评教”与“评学”的关系问题上,课程改革强调了以“评学”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了促学”的口号。从“评学”角度来看,好的课堂应包含以下方面:(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培养。(6)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了这样的课堂教学,课堂才会充满灵性,才能具有新生命力。从“评教”角度来看,好的课堂应包含以下方面:(1)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2)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3)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4)体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5)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6)根据学生学的情况,及时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6]

2.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应体现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没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更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教师在寻找这三方面联系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认识领域,并把注意力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学生的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实现由“教书”为本转换到通过教书来“育人”的关键的一步。[7]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除了学业成绩,学的特质与潜能的发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态度等方面是我们关注和评价的重要方面。《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通知》中对学生的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仅基础性发展目标就包括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方面的内容。为实现拓展现有学科的育人价值,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地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倡导运用发展的观念及动态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3.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应体现师生有效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表现

受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影响,目前过多追求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细化、可测,只关注师生课堂的问答和气氛的评价,但实际学生的回答是机械和被动的,师生没有实现真正的互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没有将课堂教学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正确轨道上。新教学价值观认为,教学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认识过程,而是生命意义发生、创造与凝聚的过程,是生命力量的呈现与发展的过程,是主体对于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教学不只是传递知识的活动,而是一种生命活动。新教学价值观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双方共同创造的教学氛围,相互吸引,相互接纳,各自独立而又相互理解与回应,师生双方不是获得“认识”,而是体验到生命的涌动、精神的拓展。[8]

五、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观

使用单一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是不全面的,都将严重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以前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评价的方法不够重视,没有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对象不同,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没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例如,把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手段,过分注重分数,注重等级,注重量化。强调相对评价,淡化绝对评价和个体差异性评价,给学生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制约学生的成长。新课程背景下,强调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了解学生言语技能的熟练程度,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学习方法是否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等属于评价的范围。语言知识容易用定量评价的方法,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法等不能直接进行量化,则需要用定性的方法进行描述,因此评价要实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业状况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了解教师的教学、学生已有水平和教学中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困难,发现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从而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终结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过程完成后对教师教学的综合评定,在学期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注重对结果的评价,是一种面向“过去”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则是一种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科学全面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3.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他评是主要的评价方法,其结果是被评的教师和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挥,评价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应用,有时甚至适得其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使被评价者从接受评价逐步转向到主动参与评价,体现教育过程的民主化、人性化。

因评价技术和手段的局限性,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因此,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既可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持长,又可互相弥补其缺陷和不足,从而使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参考文献:

[1] 冯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1)。

[2] 陈士清,《英语新课程: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6,(403)。

[3] 邓毅,试论新课程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J]。《当代教育论坛》,2008,(3)。

[4] 任俊莲,新课程标准下外语课堂教学评价及实施中的问题[J]。《教育园地》,2007,(147)。

[5] 陈士清,《英语新课程: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6,(403)。

[6] 辜东莲,对发展性教学评价价值取向的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5)。

[7] 王文静,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中小学管理》,2003,(11)。

[8] 辛继湘,新课程与教学价值观的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