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内外治相结合治疗痤疮62例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内外治相结合治疗痤疮62例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价内服丹参银翘饮联合外敷痤疮面膜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及治疗价值,为痤疮的中医药治疗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 方法 根据拟定的痤疮诊断标准选取痤疮患者62例,运用内服丹参银翘饮联合外敷痤疮面膜,内外治相结合进行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总结治疗结果。 结果 痊愈18例,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3.5%。 结论 运用内服丹参银翘饮联合外敷痤疮面膜治疗痤疮临床疗效显著,说明此方法,辩证准确,切中本病病机,是临床上治疗本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新方法。

[关键词] 内外治相结合;痤疮;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a)-0103-04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散在发生针尖样或米粒样大小的皮疹,初起如细小粉刺、丘疹和脓疱,或见黑头,严重时或可伴有结节、囊肿、瘢痕和色素沉着,好发于面、背、胸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多见于青年男女。查阅相关资料显示,约有65%的16~17岁的青年学生既往有痤疮病史,本病发病率较高,是青春期较为常见的皮肤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防治不恰当,可能形成皮肤色素沉着,严重者甚至形成瘢痕组织,影响患者的容貌、心理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西医多采用抗雄激素类药物及抗菌消炎药等治疗本病,疗效不显著,并且副作用较大,如不慎挤压后毛囊结构变形,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毁容,患者难以接受。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一定特色,且副作用小,除应用内服中药制剂外,还包括中药某些制剂外用法、面膜疗法、药膳疗法、面部经络穴位按摩法、针灸、放血等疗法。导师刘玉洁教授广纳百家之长,兼收并蓄,通过数十年临证经验的积累,对本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2010年3月~2011年12月笔者有幸随导师运用内服丹参银翘饮联合外敷痤疮面膜,内外相结合治疗本病6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62例,均为唐山市中医医院门诊病例。其中男25例,女37例;年龄14~36岁,平均21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3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新编中医皮肤病学》[2]制定。患者年龄在13周岁以上,皮损分布在颜面部、背胸部、臀部等人体皮脂腺比较发达的部位,常有对称性,皮损多为丘疹、粉刺,或者会出现脓疱、结节,或可见到有皮脂溢出。排除了湿疹、过敏性皮疹等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者亦排除在外。患者于治疗前后1周内,未内服和外用其他相关药物及采用其他方法治疗本病。

1.3 治疗方法

以内服丹参银翘饮联合外敷痤疮面膜治疗。内服汤剂丹参银翘饮药物组成:丹参30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川芎6 g、当归10 g、赤芍10 g、生地黄10 g、薄荷10 g(后下)。每日1剂,文火水煎2次,每次30 min,共取汁400 mL,每次200 mL,早晚各1次,饭后半小时温服(服药期间应注意禁忌食用油腻、辛辣、腥味等肥甘厚腻性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外敷痤疮面膜药物组成:白附子、白茯苓、白芷、白僵蚕、黄柏、丹参、牡丹皮、珍珠粉。①痤疮面膜制备方法:首先,将所需药材进行预加工,取质量上乘的道地药材,所述制剂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白附子30 g、白茯苓30 g、白芷30 g、白僵蚕30 g、黄柏30 g、丹参50 g、牡丹皮50 g,将药材水洗3~5 min,洗去表面浮尘与杂质,于阴凉通风处蒸发去多余水分,在恒温箱中进行干燥,然后用烤箱烘干,按照配比量称取原料药白附子、白僵蚕、黄柏、丹参、牡丹皮,放入铜锅内,用桑木枝烧火炒制,炒后进行粉碎,粉碎后过孔径为20目的筛,然后将过筛后的提取物磨成细粉,再次过孔径为80目的筛。将上述制备好的药粉加入珍珠粉50 g,混合均匀后,置于干燥阴凉处,避光保存,备用。②使用方法:患者使用痤疮面膜前应先用清水清洁皮肤,然后用挤压器挤压粉刺清毒脓疮,取磨好的中药粉5~10 g置于小型器皿内,加入适量酸奶和蜂蜜混合调成糊状,面膜稠度以不向下滴为宜,使用时可先取少量调制好的药粉于手背或耳后涂抹试用,无过敏情况方可使用。将调好的面膜,均匀涂抹于面部(其他身体各部,如胸背部、臀部等多发痤疮时也可将本面膜调匀后涂抹于皮损处),厚度约1 mm为宜,静心等待15~30 min,待面膜变干后用清水洗净即可。每周3~4次。夏季时可酌情添加黄瓜汁,以求其清凉解热之效;另外,黄瓜的含水量高达98%,能够有效补充每天肌肤所流失的水分,让肌肤保持弹性、舒展皱纹。

应用上述内服丹参银翘饮联合外敷痤疮面膜方法,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痊愈:患者皮肤损害消退数≥95%。显效:患者皮肤损害消退数70%~

2 结果

62例痤疮病例,经内服丹参银翘饮联合外敷痤疮面膜方法内外结合治疗,痊愈18例,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5%。

3 典型病例

3.1 病例一

患者,女,26岁,工人,2010年6月25日来诊。面部痤疮反复发作3年加重1个月,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米粒样大小的皮疹,初起皮疹色红伴有痒感,继而出现结节、脓疱,脓疱破溃后留有瘢痕和色素沉着,曾口服红霉素片、维生素B6,外用过氧化苯甲酰洗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面部痤疮,且皮疹色红较前增大并伴有痒感,皮疹顶部可见白色脓头。面部亦可见大小不等红色结节,最大直径约1 cm,按之疼痛,质硬,有波动感。已消退结节处,皮肤色暗,有B瘢痕。患者口干喜冷饮,伴见口中异味,纳食尚可,夜寐欠安,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如球,数日一行。舌质红,苔黄厚而腻,脉滑数。中医诊断:痤疮(肺经风热型)。处方:内服药丹参银翘饮加减配合外敷痤疮面膜治疗。内服汤剂药物组成:丹参30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川芎6 g、当归10 g、赤芍10 g、生地黄10 g、薄荷10 g(后下)、蒲公英30 g、紫花地丁30 g、火麻仁30 g、瓜蒌30 g、炒酸枣仁3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共取汁400 mL,每次200 mL,早晚各1次饭后半小时温服;外敷痤疮面膜药物组成白附子30 g、白茯苓30 g、白芷30 g、白僵蚕30 g、黄柏30 g、丹参50 g、牡丹皮50 g、珍珠粉50 g,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如上所述,每2天1次(治疗期间应注意禁忌食用油腻、辛辣、腥味等肥甘厚腻性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慎用各类化妆品)。二诊:患者皮疹颜色变暗,偶有痒感,皮疹顶部可见白色脓头略干。面部结节略减小,按之疼痛减轻。患者仍有口干喜冷饮,口中异味已除,纳食尚可,夜寐好转,小便可,大便2日一行,略干。舌质略红,苔黄而腻,脉滑数。上方减瓜蒌,继服7剂后,患者面部红色皮疹明显减少,皮疹顶部可见结痂,面部结节明显减小,无口干、口渴等症。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质略红,苔薄黄略腻,脉滑。上方减蒲公英、紫花地丁、炒酸枣仁、火麻仁,继服7剂。三诊,患者面部未见新出皮疹,皮疹顶部结痂已有脱落,面部偶见小结节,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略滑。继续守上方服药,随证加减。服药1个月后,诸症已除。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3.2 病例二

患者,男,19岁,学生,2011年10月18日来诊。面部及胸、背部痤疮,反复发作一年半。曾使用中西医多种方法治疗,服药甚多,然效果不著,遂来就诊。视其面部皮肤多油,额头及双颊、下颏部紧密分布黄豆大小皮疹,顶部可见米粒大小白色脓尖。用手压之有热感及痛感。胸、背部亦可散见黄豆大小皮疹。伴见牙龈肿痛,且偶有出血。患者平素喜食辛辣之品,每餐必备。纳可,夜寐欠安,小便赤,大便尚调,舌边尖红,苔黄略腻,脉滑数。详查病史,此患者正处高三年级,学习压力较大,加之由于痤疮而导致的精神压力,平素心烦急躁易怒,偶有心情抑郁,夜寐不实,易惊醒。中医诊断:痤疮(肝经郁热型)。处方:内服药丹参银翘饮加减配合外敷痤疮面膜治疗。内服汤剂药物组成:丹参30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川芎6 g、当归10 g、赤芍10 g、生地黄10 g、薄荷10 g(后下)、柴胡10 g、黄芩10 g、川牛膝15 g、炒酸枣仁30 g、夜交藤4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龙齿4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共取汁400 mL,每次200 mL,早晚各1次饭后半小时温服。并忌食辛辣刺激及荤腥发物、油炸食品等,多食蔬菜瓜果,并宜清淡饮食。外敷痤疮面膜药物组成白附子30 g、白茯苓30 g、白芷30 g、白僵蚕30 g、黄柏30 g、丹参50 g、牡丹皮50 g、珍珠粉50 g,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如上所述,每2天1次。二诊:经内外结合治疗,面部已无新生痤疮,面部油脂分泌减少,牙龈肿痛、出血已止,夜寐渐安,心情渐佳,唯偶有心情烦躁。效不更方,守方继服7剂。三诊:诸证好转,面部、胸背部均少有新生痤疮,原有皮损处逐渐收口,红肿逐渐消退,牙龈未在肿痛、出血,心情舒畅,夜寐转安,遂去川牛膝、炒枣仁、夜交藤、生龙骨、生牡蛎、龙齿。14剂。上方加减前后共服28剂,配合外用痤疮面膜,每周3~4次,诸证好转,疗效显著。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4 讨论

本病在中医皮肤性病学中属于“粉刺”的范畴,相当于西医的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丘疹顶端似刺状,并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而因此得名。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伴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中医文献中又名“肺风粉刺”“面疮”“酒刺”“面皰”等,俗称“青春痘”“青春疙瘩”。本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其特征是粉刺、丘疹、脓疱等多发于前额、双颊、颏部、前胸及后背部等处,并常常伴有皮脂溢出。现代医学中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多认为与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因皮脂腺分泌排泄不畅,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角化异常,皮脂排泄不畅,淤积在毛囊内进而形成脂栓,即“粉刺”,又因毛囊内痤疮棒状杆菌等大量繁殖,分解皮脂,最终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而致。因本病典型皮损能挤出白色半透明状粉汁,故中医学称之粉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记载:“肺风粉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外科正宗》认为:“肺风…总皆由血热郁滞不散。”《疡医大全》载:“粉刺即粉疵。乃肺热而风吹之,多成此疵[4]。”因此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而发本病。在治疗上以清热祛风,活血散结为大法。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有四:第一,素体阳盛,肺胃经蕴热日久,循经上犯面部、口鼻,熏蒸而发;第二,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及荤腥发物,肠胃生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颜面部而发本病;第三,湿热互结日久,凝聚为痰,阻滞气血,而使湿热痰瘀互结于面部,而发为粉刺;第四,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者冲任失调,而使气滞血瘀,郁而化火,上犯颜面心胸。根据辨证分型论治。《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张景岳云:“形劳汗出,坐卧当风,寒气薄之,液凝为鼓。”《医宗余鉴》主张用枇杷清肺饮,王肯堂多用旋覆花丸治之,归纳起来均从散风、宣肺的角度来治。

刘玉洁教授总结多年临证经验,博采各家之长,治疗痤疮的内服汤剂采用山西名老中医朱进忠老先生的经验方丹参银翘饮,由丹参、金银花、连翘、川芎、当归、赤芍、生地黄、薄荷组成。导师深刻领悟本方组方原则,认为:方中金银花,甘寒清轻,功善清热解毒,既能泄热清气,又能凉血解毒,芳香透散而助消痈散结,为治一切阳证痈疮肿毒之要药;连翘味苦性寒,入心、肺、胆经,既能清心火,解毒疮,又能消散痈肿结聚,固有“疮家圣药”之称,两药相须为用,清热凉血,散结消痈之力大增;配伍补血和血四物汤,因原方中熟地味厚滋腻,因此换为清热凉血之生地,加之补血和血柔肝用之当归、白芍,二药共用使肝气和顺、脉道通畅,又有“血中气药”——川芎,上行头面,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开络脉,疏肝理气,活血散结;方中丹参既能凉血活血,又能消痈散结;薄荷升散诸药善去风邪,兼清头面之风热。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风、养血活血、散结消痈之效,方中只用一味气分之药薄荷来祛风,是为防止气分之药太过使血中燥热更甚而生风,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全方配伍合理,切中病机,服用后能有效地去除肺经风热,消散痤疮之结。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中主要含有丹参酮和丹酚酸两大类化合物,其具广泛的药理作用能抗凝、促纤溶;扩血管;改善微循环;钙通道阻滞剂作用;清除自由基、保护线粒体;抗菌作用;抗感染作用;调节免疫功能;还有保肝、保肾、保护胃黏膜,防止上消化道出血,降压、降血脂、镇静、解热、祛痰,促进组织修复,抗癌等作用;此外,丹参酮还具有雌激素活性[5]。金银花主要有效成分为有机酸类、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皂苷类以及β-谷甾醇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调节免疫、利胆保肝、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能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毛囊炎等多种疾病[6]。连翘的主要成分有挥发油类、苯乙醇苷类、木脂素类和三萜类、黄酮类、酚酸类物质。其药理活性主要表现为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抗炎活性、抗病毒活性、抗肿瘤活性以及解热镇痛活性等。其抗炎和止痛作用显著,在急性炎症动物实验模型中,它可以抑制毛细管通透性的增加、补充发炎组织中的白血球[7]。川芎的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扩血管、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脏器的缺血损伤、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等方面,能有效改善全身或局部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血循环障碍以及血流变性和瀚滞性异常而导致各组织器官水肿、炎性渗出、血栓形成、组织变性、结缔组织增生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另外,川芎还具有清除自由基、拮抗内皮素、双重保护血管内皮、调节血管舒缩至正常的作用[8]。当归具有抗凝、促凝、抗氧化、抗衰老、抗炎、增强免疫力、促进细胞增殖等作用。其抗氧化与抗衰老作用中,当归对于D-半乳糖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小鼠, 明显提高大脑皮层中超氧化酶歧化物(SOD)活性、Ca2+-ATP酶活性,降低脂褐素(LPF)含量,高剂量时效果更加明显;当归还能显著延缓肌肉萎缩,增加肌肉组织SOD的含量,其机制可能与当归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改善代谢有关[9]。赤芍对血液系统有抗凝、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红细胞聚集等作用,能显著改善其红细胞的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对低渗张力的抗性,有一定的稳定红细胞膜结构的作用。此外赤芍还具有降低血瘀大鼠的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减少红细胞压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作用[10]。生地黄化学成分以环烯醚萜苷类为主,如梓醇、二氢梓醇、乙酰梓醇、桃叶珊瑚苷、单密力特苷、地黄苷A、B、C、D等。梓醇具有抗癌、神经保护、抗炎、降血糖等作用;对H2O2诱导的星型胶质细胞氧化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能增加葡萄糖消耗和转运,改善胰岛素抵抗,并且其作用不依赖胰岛素的存在;能重现地黄水煎剂对β肾上腺素受体及M胆碱受体失平衡的双向调节作用,还可重现地黄水煎剂对β肾上腺素受体cAMP系统的调节作用,有效地下调甲亢动物对异丙的反应,提示梓醇是地黄滋阴作用的主要成分,能明显促进皮质神经元轴突生长;可以上调衰老细胞CHOm2细胞M2受体密度[11]。薄荷的主要成分为薄荷油和非挥发性成分如:黄酮、蒽醌及有机酸类。其中薄荷油外用,能麻醉神经末梢,能刺激皮肤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内服少量薄荷油可通过兴奋人中枢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有发汗解热作用。薄荷醇能显著促进醋氨酚透皮吸收作用,其助渗作用在给药后2 h有显著增加,其作用强度随时间推移而继续增加;并且有显著促进对乙酰胺乙酚透皮吸收的作用,其机制与引起皮肤超微结构的改变有关[12]。诸药合用,共同调节体内代谢,抗菌、抗炎改善症状。

外敷痤疮面膜为刘玉洁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自拟而成,方中白附子、白茯苓、白芷、白僵蚕取五白散中清热散结消痈之意;黄柏清美容养颜,解毒生肌,能延缓人体肌肤衰老;加入蜂蜜、酸奶甘润之品调和诸药,共同起到清热凉血、化瘀消痈的作用。诸药合用调和而成的痤疮面膜,能够帮助恢复皮肤功能,从根本上改善皮肤状况。与市面上流通的护肤产品相比,本面膜由天然动植物原材料制成,不添加防腐剂与其他成分,无毒性,安全可靠,可改善面部微循环,加强皮肤新陈代谢,增加皮肤营养及皮肤弹性,改善肌肤色泽,消毒杀菌,清洁皮肤,止痒消肿,敏感肌肤亦可放心使用。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中医内服丹参银翘饮和外敷痤疮面膜即内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痤疮,临床疗效显著,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8.

[2] 欧阳恒,杨志波.新编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470-474.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295.

[4] 孙凯亮.杨柳教授有关痤疮学术思想和临床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0.

[5] 刘娟,刘颖.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15-17.

[6] 庄丽,张超,阿里穆斯.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2):378-380.

[7] 孟祥乐,李俊平,李丹,等.连翘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0,21(43):4117-4119.

[8] 曲培向.川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9,5(3):78-79.

[9] 夏泉,张平,李绍平,等.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3):164-166.

[10] 林巧,杨大国.赤芍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6):642.

[11] 刘朵,章丹丹,卞卡.地黄药理药化及配伍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3):748-750.

[12] 沈梅芳,李小萌,单琪媛.薄荷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7):1484-1487.

(收稿日期:2013-06-20 本文编辑:张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