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曾浩:假设我走另外的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曾浩:假设我走另外的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但没有更进一步给出确切答案。在问题中隐含着两个假设,也即光线和视线,似乎二者缺乏其一,整个场景便无法合理存在。然而,更重要的问题是,假使两者都满足条件,但身处其中的人对这个场景毫无知觉,那就全盘泡汤,不会再有任何后续。因而,还存在着更高一级的条件,比灯光和眼睛更重要的因素――思维和兴趣点有特定指向的经验者,这个经验者就是童年的曾浩。到此,我们貌似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艺术家就是以他本人的身份出现。然而,以其本人身份出场的是童年的曾浩,到后来进行创作时出现的曾浩,并非完全以其原本身份出场,在经验者的身份之外,他还是呈现者、描述者,而他的呈现和描述接下来被不同的观众看到时,又会再一次经历被呈现和被描述,在这整个过程中唯一不变的,是艺术家成功地回顾了自己的一次童年经历,并附加了成年后的思考。

假设我走另外的

先说一个故事:

在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中,故事讲述到女主角车祸时,镜头从巴黎的一个黑发女人开始,她出门准备去购物,但她忘了外套,于是她转身回去拿。电话响了,她去接电话。同时,女主角正在巴黎城另外的地方排练,此外我们还看到一个男人比平时晚了十分钟左右醒来,以及一个出租车司机在咖啡店喝咖啡。黑发女人再次下接并招呼了一辆出租车,当她转身锁门的时候,一个男人抢先钻进了出租车。于是黑发女人站在街迎等另一辆出租车――正是那往喝咖啡的司机所开的车,他们刚出发没多久。就差点撞到一个狼狈赶路的男人――正是那个起晚了的男人。到了商店,黑发女人发现始要买的东西没有包装好――镜头闪回,我们得知商店女孩昨晚和男朋友分手,因伤心而遗漏了工作。镜头转到女主角排练结束,沐浴并准备和女伴离开。等到黑发女人回到车上,一辆货车在倒车,于是他们等了一会儿。这时,女主角的女伴鞋带断了正坐在接梯上整理。接下来我们看到出租车在路口遇上了红灯,女主角的女伴站起来了。逮时黑发女人乘坐的出租车已经进入了女主角所在的街道,女主角推开几迈着舞步旋转着走在前面――撞击声,怠刹车声,女人的尖叫声……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空间的事情有一丁点儿的改变,事故就不会发生。

在生活中,我们永远不会有全知全能的机会看到一个事件其前后左右的状况。时空对普通人的生活而言,既给予可能性,也陈设出一道又一道障碍。

曾浩说:“我有时候会假设时空,上附中的时候,比如说去食堂打饭,我经常会有这样的念头。实际上我们去打饭只有一条路,但可以从另外一侧下楼梯,绕过去,我偶尔会绕着走,有时候我就会想如果我今天走的不是这边,会发生什么,可能我的人生会发生改变……有时候踩在一块石板上,我在想我如果现在踏的是另外一个地方,会是什么样子……”

很可惜,我们如同被钉在菜板上的鳝鱼,永远没有第二个身体去体验菜板背面的境况。对空间体验的假设也因此成为一个具有永恒性质的话题,以及仅限于思维领域的、对新一轮空间的探索。

艺术家生活中对于“今天如果我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以及”如果我踏的另外的地方”所进行的假设,和影片中的叙述者――电影男主角是处于相同的位置。在文学和影像艺术中,叙述者以全知全能的角色出现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手法,然而退回到生活中,所谓的对一个事件的全盘观照,要么是事后进行调查,要么,就只能是纯粹的心理游戏――此处暂且将艺术家所沉迷的此类“假设”定性为一种“心理游戏”。

电影在其规则范围内充分施展“融汇时空”的本领,我们在生活中受现实规则的约束而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交汇点上存在,对于此点之外的任何展望,只能被视为心理空间的延伸――这便是另一个没有绝对边界的时空。艺术家日常惯有的“心理游戏”投射到艺术上,形成其特有的空间假设性和时间多元性,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一种“融汇时空”本领。

寻找时空的种子

曾浩说:“物品在生活中对我们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上附中的时候,我经常会因为太专注而忘记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说画一个茶壶,你可能特别专注地画,最后连茶壶把都忘了画。作为静物呈现的时候,你可能很专注于它的色彩效果和质感,结果就把最基本的形都搞忘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一些物品的时候,由于它太日常太常用,你会忽略了它的一些东西,当你换一个角度来看,它会给你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从70年代、80年代到现在,每个阶段我们的生活物品都是不一样的,给你的记忆也是不一样的。”

在这段话里,“70年代、80年代”和“换一个角度”――艺术家又一次提及两个重要概念,也即“时间”和“空间”,这同时也是笔者看曾浩作品最感兴趣的两点。

曾浩把自己的创作大致分为“95年之前”和“95年到前几年”这样两个阶段,95年之后的近十年,要从庞杂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辨认出曾浩的绘画,一点也不难。各种评论里提到曾浩,也总有绕不开的词:散落的日常物品、不确定的空间、无秩序的摆放、疏离的人物、重量的均衡、关系的平行、主次的重置……说的都各自在理,也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解读艺术家的作品。

笔者特意问曾浩在最初进行这个系列创作的时候,对于要画什么日常用品,有没有特地做选择,他说有,他选了最熟悉的日常用品,接下来,至于在画布上如何摆放,也许你会有兴趣去了解一下他的想法,但回头一想你就会知道:意义不大。你即便问清楚了艺术家如何安置那些物品的最原始意图,那也只是一个平面的答案。散落、不确定、无秩序、疏离、均衡、平行、重置――所有这些常用于解说曾浩作品的词语,如果将它们的使用背景打消,你第一次看到,会不会觉得人们是在说一个复杂的命题?看起来,这个命题涉及到了位置、体积、时间、空间等~系列物理学、哲学的常用概念。

总而言之,我们得保持清醒,这不是一堂什么课,而是曾浩的作品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艺术家可以像他本人曾经画的那把茶壶的把一样消隐在作品后面,绘画的技巧和手法也能够如同农夫的耕种工具一般被忽略,以致我们完全有可能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画布所延展开的另一个时空里,如同一个偶然有一点想法的收获者,踩着梯子站在果树下,思考果实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