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会计信息质量全面控制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会计信息质量全面控制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信息质量是会计工作的核心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其概念、特征,掌握其影响因素,清楚其现状及其问题的根源,遵循整体性、系统性的原则,从思想、主体、制度、技术、环境诸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构建一个有效的全面控制体系,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发挥会计功能与作用,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全面控制;全面控制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01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002-03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它是投资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经营者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维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秩序、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经济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推动企业发展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求会计信息必须能够作为依据进行各种决策,必须能够如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信息质量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并出现信息失真的可能,对各种经济活动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一直是业界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笔者也就其“全面控制”略述己见,仅论其纲,以其引玉。

1 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和特征

(1)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特征的总和,即会计主体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共同需要应具备的特征,包括会计信息内容的质量和会计信息表述及披露的质量。

(2)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是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经济秩序维护者要求的属性,是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属性,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包括可理解性、预测价值、反馈性、及时性、真实性、中立与偏袒相悖、可核性、可比性、重要性、完整性、一致性、连续性特征等。

2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到经济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保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信息质量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2.1 政治法律因素

政治因素是指社会政治制度而产生的对会计标准与事务的要求。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直接影响会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同的政治体制的国家中,会计的目标、会计的职能和作用各不相同。

2.2 经济因素

经济体制和制度、经济的稳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经济因素不仅直接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还通过经济因素对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他因素间接地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2.3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对会计的影响往往是潜意识的,会计文化作为特定时代会计环境的客观反映,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2.4 教育因素

教育因素包括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全民文化程度、教育结构以及教育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等等。教育同会计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教育水平的高低、教育体系合理与否决定着会计人员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高低。

2.5 科技因素

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科技人才状况等。科学技术的先进与发达及其在会计上的运用,会直接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差异。

2.6 理论因素

从会计本身来看,由于受会计自身特点的制约和所运用的会计程序与方法的差异,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会影响到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活动的吻合程度,从而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包括: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2.7 制度因素

现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会计工作手段和方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监督约束机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2.8 人力因素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3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3.1 概况

据财政部1999-2004年连续6年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披露,“绝大多数被抽查企业的会计信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失真问题”,“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等违规问题相当普遍”。

2007年11月6日,财政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07年全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公告显示:在2007年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开展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中,部分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有待规范,个别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违规行为;少数上市公司利用少计成本费用、关联方交易等手段粉饰业绩;部分房地产企业在会计核算、银行信贷、税款缴纳等方面存在较多违规问题。检查还发现少数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一些中小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薄弱、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出具不实审计报告的问题仍较突出。共有88家会计师事务所、232名注册会计师分别受到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给予的

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资格等处理处罚。[1]

3.2 具体表现

政府经济行为方面:政府保护,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不同层次的政府,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不同。政策制定,会计制度制定方面,我国的法规制度基本上是“舶来品”,约束力较差。会计法规制度还有待完善,而且新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不大,没有形成社会性的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氛围;政府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批,新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办法对新设事务所要求降低,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难以保证。政府监管(包括财政监管、银行监管、税务监管、工商监管),现阶段,我国的执法监管,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会计环境方面:产权制度存在缺陷;行政干预严重;会计法规不完善,会计管理体系不完备;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信息监管体系方面:会计信息监管目标导向存在弊端;监管主体权责不明,监管链条脆弱。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方面: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内控制度的实施和监督不规范,内部审计监督不力,甚至形同虚设;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非常严重;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导致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不力。公司治理结构是典型的双元治理模式,在实践中并未发挥应有作用;组织结构设置臃肿,管理层次多,责权分派不明确;企业文化认识不足,建设不到位;人力资源政策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2]

以上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如下结果:会计信息报告失真,导致数据不实;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相关信息不能得到正确反映,企业管理所需的数据无法采集;会计信息数据反映单一化,缺乏完整性和指导性;会计信息传递时效过慢,不能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3.3 根源分析

(1)主体根源。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影响会计行为的质量,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①会计信息供应者:本质上有夸大自身优点的动机,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诱发会计风险。会计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对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认识不够;会计人员政治觉悟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②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所处地位及会计法规对会计人员缺乏保护。会计信息需求者:从信息使用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某些产权主体可能存在对不真实会计信息的内在需求。[3]

(2)制度根源。会计制度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诱因。①会计法规制度的不完备性:新会计准则的运用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可能降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一些重要新会计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但是不可能完全堵住财务报表上所有的漏洞,不可能杜绝某些公司高管操纵利润的冲动和意图。②产权不明晰:产权缺少明确归属,产权界定不明确。会计内部控制认识偏差,控制薄弱,制度执行不力;内部监督不到位。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3)技术根源。技术问题是制约会计信息质量的直接因素。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信息本身含有估计的因素;会计电算化程度较低,没有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4)环境根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会计面临的社会环境正日趋复杂。会计环境不理想,贫富差距的悬殊,行业竞争日渐激烈;社会环境的复杂化造成会计人员的流失;传统文化对会计人员的影响根深蒂固;社会审计监督、管理监督不力,会计监督职能形式化,监督处罚力度不到位。

4 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控制

4.1 思想控制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会计信息质量优化,必须首先解决思想意识问题。树立良好的大局意识,一切以大局为重;树立会计信息质量的正确意识,经常开展质量教育活动,构建会计信息诚信体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强化作风,端正思想,处理好本职工作与服务的关系。

4.2 主体控制

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会计人才队伍整体结构的优劣。注重会计队伍全面建设,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实行终身教育制:改善培育会计人员良好的社会环境;创造企业内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会计人员自身的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实践训练,不断积累执业经验,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大力培养会计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全面实施道德素质教育,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塑造会计人员法规政策素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自律机制,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与检查。

4.3 制度控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规宣传,完善会计法规、制度,健全制约机制,加大违法成本,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形成“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2)加强会计制度、会计规范建设,完善会计规范体系,统一标准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建立严格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制度。建立重大会计事项报告制度;建立重大差错事故追究制度;建立多层面的监管网络制度;建立举报和曝光制度;建立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制度;实行审计结果公示制度,实现审计公正;建立会计资格综合认定制度。改进会计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明确会计管理机构与委派会计人员的关系;明确委派会计人员与受派单位的关系;明确委派会计人员的职权;健全与会计委派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4]

(3)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管体系。强化监督体系,界定会计监管主体之间的权责。①提高监管主体的监管效率与监管水平:建立科学的监管人员绩效考评制度;建立对监管人员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监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与技能培训;重塑监管主体监管目标,减少政府的其他目标对监管目标的掣肘;完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明确虚假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法律责任,特别是相关的民事法律责任:在刑法和有关补充规定中明确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披露违法事件中的刑事责任;相关法律制度应加大对违法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特别是加大其承担的民事责任;可以借鉴美国相关审判中“举证责任倒置”的司法惯例,以增强相关立法对会计信息披露违法的民事责任规定的可操作性;建立社会检举制度,发挥社会公众及媒体的监督作用。[5]

(4)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对企业经营者行为的控制;人员素质控制;职务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控制;完善会计制度设计;增强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强化内部财务报告控制;外部监督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强化单位内部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实现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从“人治”向“法治”、会计管理从“分散型”向“集中型”、会计从“单项内控”向“系统化内控”转变的内控体系。

(5)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①公司治理结构控制:优化公司股权结构,逐步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重振股东大会,建立合理的监控机制;完善董事会制度;改进和完善监事会。②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控制:构造以业务流程为中心、以顾客为导向、层次扁平的有机式组织结构。在组织结构建设中应遵循公开原则、牵制原则、效率原则。③企业文化控制:确立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将企业倡导的价值观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即企业文化制度化。④人力资源政策控制:严格人员聘用机制;建立考核机制;设立激励机制;设立员工的培训机制。⑤内部审计机构、审计监督控制:审核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实施情况,并向董事会作出报告;指导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监督检查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情况;处理有关投诉与举报,督促企业建立畅通的投诉与举报途径;审核企业的财务报告及有关信息披露内容;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协调。⑥反舞弊机制控制:应当建立健全反舞弊机制,明确有关部门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和协调机制,规范反舞弊调查处理程序,建立情况通报制度。[6]

4.4 技术控制

要卓有成效地做好会计工作,必须要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加强对会计信息产生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与管理。通过落实会计工作操作规范,对事前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对事中记账算账的程序性,对事后报表上报及披露的规范性,严格实行岗位责任管理;采用科学的会计工作方法,要准确领会和把握上级的指示精神,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构建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遵循简便、实用、易推广的原则,加紧研制开发科学实用的财会软件,加快会计信息网络数据库建设,实现会计预算、核算、控制、考核评价的网络化、信息化;改变现有会计信息系统计量性,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会计信息传递的时效性。

4.5 环境控制

会计环境是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决定着会计的思想、理论、组织、法制、方法,以及会计工作水平的客观历史条件及特殊情况。创造一个团结和谐的良好环境,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重要保证。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理念,营造会计诚信氛围;建立科学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用人环境;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大力培育我国的会计信息需求市场。

总之,对会计信息质量实施有效的全面控制,就像会计工作本身一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思想意识、人才队伍、组织体制、制度方法、内外环境等诸多因素着力,以诚信文化和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为支撑点,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为制度保证,社会舆论监督、市场约束、外部审计和政府监管为约束机制,构建以整体性和系统性为特征的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各个控制因素在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体系中的相互作用,实现对会计信息质量全面控制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冯不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低调行走[J].中国改革,2008(1).

[2]李惠.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7(7).

[3]徐玉德.会计职业判断绩效、影响因素及其校正[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1).

[4]叶碧玲.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机制策略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0).

[5]王丰勤.完善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5(12).

[6]林钟高,吴丽娟.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