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学龙 “油二代”的无悔青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学龙 “油二代”的无悔青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善于运用新技术,指导钻井队率先实现集团公司提出的塔里木库车山前井300天内完钻的提速目标,受到周吉平总经理的表扬;他敢于担当责任,果断决策将钻井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化为实践新工艺的机遇,创造了国内空气钻井5000米的最深记录;他乐于奉献青春,把石油人的报国志向和大漠中的执著坚守融汇在青春的足迹中,扎根大漠15年,像胡杨一样顽强成长,在大漠深处续写着当代石油青年的铁人情怀。他,就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渤海钻探工程公司塔里木钻井分公司工程技术科科员王学龙。

王学龙生于华北油田,是地地道道的“油二代”,父母、岳父母、妻子都是石油人,石油情结是他家庭的文化血脉、成长的红色基因。1998年固安石油职工大学毕业后,一头扎进大漠深处的塔里木油田,一干就是15年。从钻工、司钻、工程师,干到平台经理、技术科副科长、技术专家组长,从一个懵懵懂懂的钻井毛小伙儿,成长为一个有技术、敢担当、肯奉献的铁人子弟兵,在西部大漠编织着石油人的青春诗行。

技术,241天克深207井

塔里木库车山前地区是集团公司确定的钻井提速重点区块,第一阶段目标是将钻井周期从440天缩短到300天以内。库车山前地区地层复杂,油气埋藏深,喷、卡、漏、塌、硬、斜等复杂情况相对集中,该区域的深井提速需要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集团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和各家钻探公司对此地一直非常关注。

克深207井是渤海钻探公司施工的首口山前总包井,塔里木钻井分公司挑选王学龙担任库车山前现场提速专家组组长,期望这位技术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熟悉塔里木地质情况的青年技术专家能够创造奇迹。接到任务,王学龙立即上井,把宿舍摆放在井场,把监测设备终端接进了房间,以便时刻听到钻井平台上的声音,随时分析各种技术参数的执行情况。他精细分析对比临井资料,与队干部、技术员商议施工最佳方案,研究关键节点的技术措施,细化各项风险的控制预案,按照“一井一策”的要求为克深207井量身订做了“科技护身服”。好的技术策略必须要有好的执行做保证,王学龙不分昼夜盯在井场上,带头落实技术措施。根据临井对比资料分析,吉迪克组顶部存在井漏风险,王学龙和平台经理蹲守在钻台上注视着钻时变化,钻至井深5044米时,钻速由27分钟/米变化为15分钟/米,王学龙立即通过对讲机通知泥浆工、录井联机员加密监控液面变化,增加专人值班监测出口流量,20分钟后,泵压突然由20兆帕降至18兆帕,泥浆工汇报出口失返,王学龙立即指挥启动《克深207井井漏处置预案》,实施堵漏操作,仅用20小时就恢复了正常生产,实现了漏速小于20方/小时的山前堵漏技术的新跨越。深井复杂结构井施工的关键是控制好复杂、应用好新技术。王学龙指导70158队集成应用了VDT-5000垂直钻井系统、Power-V垂直钻井系统等新技术、新工艺,克服了砾石层提速、井漏应急处置、小井眼卡钻等诸多技术难题,241天钻至设计井深6960米,率先实现了库车山前井300天内完钻的目标,成功解决了困扰该区域多年的提速难题,为库车山前施工的6家勘探公司的40余支队伍提供了技术借鉴,为塔里木油田山前井整体提速做出了贡献。这一优异成绩,写进了2012年7月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上周总的生产经营工作报告,成为激励石油钻探人斗志的新指标。克深207井被评为“2012年度塔里木油田山前提速标杆井”。

优异的成绩来源于技术的积累,王学龙心系石油、情系钻井,注重把技术理论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结出累累硕果:他驻井指导的超薄油藏哈得11-7H双台阶水平井135天完钻,获中国石油企业重大创新项目奖;他主持的《7000米以上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应用研究》项目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12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塔里木山前及塔北优快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渤海钻探科技应用一等奖。

担当,突破5000米空气钻井

钻井生产的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高速度,要求钻井队干部既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又要有精湛的业务技术,更要有敢于担当的优秀品格。王学龙带队战胜过塔中区块高压气体溢流压井险情,战胜过轮古区块碳酸盐岩高含硫地层大型堵漏险情,战胜过稠油溢流压井、盐水侵复杂处理、哈得火成岩井段井漏等多种复杂局面,是一名关键时刻沉得住气、拿得出招、冲得上去的虎将。

空气钻井是以压缩空气作为循环介质和破石能量的一种欠平衡钻井技术。该技术具有提高钻速、保护储层、节约水资源等优势,也有技术要求高、运行控制难、害怕地层出水等风险。这项技术世界先进,在国外已经是成熟技术,但在国内应用不多,如果我们掌握,有利于节约大量水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钻井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2010年,塔里木油田在大北6井引进空气钻井技术,并将任务交给了渤海钻探塔里木钻井分公司,分公司领导点将,让王学龙带领70171队担此重任。王学龙长期坚持学习,知道空气钻井的风险,但他更知道,有风险的事也必须得有人去干,国外能干的,我们怎么干不了?必须有人为组织分忧、为队伍争气。作为平台经理,王学龙自觉把压力化为动力,组织队干部、生产骨干打响攻坚战,带领员工仅用一个班的作业时间就完成了排砂管线的高空架设任务,动用4台挖掘机、3台推土机,挖好了15000方的基液回收池。施工中,王学龙一边组织技术小组精细研究技术措施,一边精心组织生产运行,一边协调相关服务方及时跟进,全天候工作、全身心投入。钻至井深3928米时,遭遇高压水层,如果不能立即采取措施,地层大量出水,将导致井壁失稳垮塌,埋钻具卡钻,形成工程事故。危急关头,王学龙果断指挥启动雾化钻井流程,及时启用两台75千瓦砂泵,组织大班干部齐上罐,保障基液浓度,迅速改为饱和盐水雾化钻进,协调相关服务方做好保障工作,使施工全过程满足了雾化钻井的要求。战将在场,军心稳定,由于之前的技术研究到位、物资准备到位,临场的应急决策到位、人员组织到位,危险得以排除,雾化钻井得以顺利进行,受到甲方领导的充分肯定。该井空气钻井、雾化钻井井深突破5000米,雾化钻井进尺突破1000米,创国内空气钻井最深纪录,为我们掌握这项世界先进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

有人说王学龙是“虎将“,也有人说王学龙是“福将”,无论是“虎将”,还是“福将”,每一份收获背后,都有一份担当:他任钻井工程师的60154钻井队,连续三年夺得塔里木油田台盆区进尺总冠军,两次获得台盆区钻井速度杯,荣获“塔里木石油会战二十周年模范集体”、“塔里木油田HSE管理先进集体”、渤海钻探“比安全、比质量、比速度”劳动竞赛优胜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奉献,一个信念的驻守

“从小就听铁人的故事,就熟悉《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曲,就渴望成为一名铁人的子弟兵。”投身大漠15年,王学龙一般每年只能回华北两次,看望70多岁的父母、青梅竹马的妻子和乖巧可爱的女儿,他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更多地献给了石油钻塔,献给了大漠风沙。

2011年暑假,妻子和孩子从华北来到新疆看望王学龙。由于新开钻的井较多,王学龙到前线去做技术交底,妻子和孩子只能自己乘车从几百公里外赶到王学龙的宿舍。一家人仅仅欢聚了两天,前线就传来消息,哈602井出现异常,王学龙立刻上井处理。5天之后,妻子临走的前一晚,单位同事一起为妻子送行,哪里知道,晚饭没有吃完,手机响了,新垦4井出现异常,王学龙立刻上井处理,避免了复杂演变成事故。当王学龙再次回到宿舍,宿舍内恢复了以往的安静,只有空气中隐约还有熟悉的味道,冰箱里多了两大袋冻好的水饺和一罐酱菜。后来女儿打电话告诉王学龙,妈妈独自忙碌到夜里5点多,为的是王学龙和舍友从前线回来时,能吃点热乎的。

2011年腊月二十六,王学龙正在克深207井驻井指导,组织攻克4200米-4800米的吉迪克组砾石层钻井提速的难题,妻子打来电话,体检发现胆囊疑似肿瘤,已经住院三天,春节前要做胆囊手术,问他能不能在春节前回到华北,照顾一下父母和孩子。井上正是提速关键阶段,家里妻子正要做手术,两难之间,王学龙毅然选择了驻井。妻子手术当天,王学龙始终在钻台指导钻井队执行垂直钻进技术措施,当钻头一点点吃入地层,钻井参数逐步得到解放时,电话突然响起,母亲告诉王学龙,手术很成功,切片检验为良性,让他放心。王学龙揪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泪水“吧嗒吧嗒”掉在冰冷的钻台上……

70多岁的母亲大腿骨折,王学龙不能陪护在病床前;女儿已经长到13岁了,王学龙只陪女儿过了一次生日。选择了石油就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大漠就选择了奉献。“我是一名石油钻井人,井场是我的家,井场上忙碌的员工就是我的兄弟,虽然现在是在技术岗位工作,但驻守一线为井队排忧解难,是我的职责。”2012年,集团公司组织库车山前钻井提速攻坚的关键时期,担任钻井提速现场专家组组长的王学龙,全年出勤351天,驻井337天,一心扑在山前井提速上,全天候组织现场技术攻关,实现了山前井提速的重大突破,也实践着他争做铁人子弟兵的青想。

一年,有几个337天?一生,又有几个15年?

在塔里木荒凉的沟壑、肆虐的风沙中,在夏季零上50多度的酷暑、冬季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在经常饮用淡化水、手机经常没信号的井场上,在远离父母、远离妻儿的大漠深处,王学龙用技术、担当和奉献,践行着铁人子弟兵的青春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