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知“贫困 陷阱”的当前困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知“贫困 陷阱”的当前困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大学扩招的影响下,我追踪调查的村子,每年都会有4-5名高中生考取大学并光荣进城“深造”。虽然报纸上说现在的高等教育是大众教育,可村民们仍然觉得上大学是个极特殊的人生机遇。他们认为,只要考上大学,就既能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宿命,也能够在功成名就后回归故里、光宗耀祖。那么,在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之后,真的能摆脱贫困吗?

认真区分生存贫困与发展贫困

在就业竞争压力下,大学毕业生的预期薪金,与通货膨胀和生活费用相比,有越来越下移之趋势。而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的薪金,则下滑得更严重。

区区每月千余元的积蓄,与城市里日益高涨的生活成本――单以动辄每平方米万计的高房价而论,就相去甚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区别两种性质的贫困:其一为绝对贫困,其二为相对贫困。前者指家庭人均收入不能维持其成员基本生活所导致的贫困;后者指家庭人均收入在用于基本生活开支后难以维持其发展所造成的贫困。因此,有时前者被称为生存贫困,后者被称为发展贫困。

农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之前的贫困,是生存贫困;在就业之后的贫困,既可能表现为低工资造成的生存贫困,也可能表现为发展贫困或相对贫困。这些大学生不得不支付的高房租,或者他们在购买住房后发生的高按揭,还会将父母亲等家人拖入到集体性贫困境地――毕竟,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打入城市并开创一番小天地的。而且,高额的住房按揭会持久的、持续性的将这些人打入相对贫困的陷阱。

高学历也可能陷入“高知贫困陷阱

不要仅仅以为只有农村籍大专生和本科生会在此陷阱中不能自拔,就是取得了硕士文凭的研究生,也会陷入所谓的“高知贫困陷阱”。媒体宣称的发财致富的例子很多,但毕业后或者就业后陷入相对贫困境地的例子却更多。

研究生比本科生的年龄更大,就业中存在的摩擦更多,从毕业到就业需要等待的时间更长,就业地也更可能选择在大城市,由于年龄造成的结婚压力更重,但农村籍研究生能够获得来自于家庭的外援却可能更少。如果他们不购买住房,则高房租会吞噬掉他们的大部分收入;如果他们按揭了住房,则持续性的支付压力会压缩他们的消费能力。

现在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几乎全部是“80后”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取得了比“60后”和“70后”都高的人力资本。但他们碰到的教育环境和就业环境却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教育扩招了,但他们却付出了高学费;虽然今后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都会超过600万,但我国就业人口中大学生所占比重却仍然不到10%。应该说,这部分高知人口的失业或长期待业,除浪费了可贵的人力资源外,还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毕竟,社会亲和力,只有在感受到社会温暖的人那里,才可能生产出来。

跳出“陷阱”的方法与对策

政府除通过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以减少贫困外,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配置政策:

首先,以促进城市化创造白领工作岗位。中国的城市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中国现在城市化水平虽然为47%―48%,但这种城市化是常住人口的城市化,包含了至少2.1亿的流动人口。即使是这个城市化水平,也是不稳定的城市化水平,是具有城市户籍排他性安排的城市化水平。在城市政府保护本地户籍人口就业的政策环境下,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就很难与城市户籍大学生展开平等竞争。

其次,要破除以户籍制度设计城市保障制度的桎梏,要改革以户籍人口供给城市公共产品的限囿,要在降低保费征缴与扩大养老保险费覆盖面中破解养老之难。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之所以难以在城市就业、或者在就业后沦为城市新贫困群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公共产品没有向他们开放。只要城市廉租房、经适房等向没有户籍的大学生开放,则这些大学毕业生的生活成本会随之下降,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其贫困程度。

最后,要设立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失业补助金。农村籍高中生考上大学后,大多“自愿”将户口转出农村而存进了大学的临时户口,村委会即收回其承包地。可农村籍大学生在“毕业即失业”后,却难以领取到失业补助。如果这些大学生沦为贫困,也难以在城市被最低生活保障所保护。

总之,农村籍考生仍然不得不在上学难、就业难、生活难的三难境地徘徊。但愿我们的城市,能够以开放的胸怀,平等地接纳这个本不该贫困的新贫困群体。(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