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深度褥疮的治疗与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深度褥疮的治疗与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三度褥疮治疗护理。方法:对50例三度褥疮的患者采取综合的治疗和护理。结果:50例全部治愈。结论:三度褥疮经过综合的治疗和护理,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褥疮;治疗;护理方法

褥疮是因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 ,营养不良而发生的皮肤软组织坏死。经测定持续达14.4kPa的压力就可使皮肤组织发生坏死,9.33kPa压力持续2小时即可造成不可逆皮肤组织细胞变性[1]。加之病人皮肤在物理性刺激及全身营养障碍等因素作用下均能使皮肤损害加重。重症病人因病情危重需长期卧床,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出现缺血坏死,一旦形成褥疮很难愈合,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且容易引起感染,一旦恶化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死亡,所以褥疮是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我科在2008 年10月 至2009年 7月 收治的50例III度褥疮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效果满意。本文现就临床工作实践中对此类病人的褥疮护理重点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0例因皮肤长期受压造成III度褥疮收住我科的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53―95岁,平均年龄为74岁,住院日为35―95天,平均为55天。多发生在骶尾部及髂前上嵴,面积最小2cm×2.5cm,最大15cm×20cm,重者深达肌层和骨骼。根据《基础护理学》中褥疮的分期[2],属于III度溃疡期褥疮。

1.2治疗和护理方法

1.2.1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首先剪去腐败坏死组织.再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创面。每次换药前用红外线照射 ,然后用庆大霉素和0.5%甲硝唑局部湿敷,外盖无菌干纱布。 褥疮多由于长期卧床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运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而致创面组织氧张力降低,为厌氧菌感染提供了良好条件,使厌氧菌繁殖而加重感染[3]。根据甲硝唑对多种厌氧菌有抗菌作用的原理,利用甲硝唑、庆大霉素和红外线的协同作用,有效杀灭多种细菌,促进褥疮的愈合,同时取褥疮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根据结果选择抗生素静滴。渗出液多时,可应用负压吸引,渗出少,每天换药,溃疡面贴美皮康贴,保护创面,促进愈合。

1.2.2护理措施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全身评估和局部评估,全身评估包括影响褥疮治疗和预后的因素,如原发病、用药情况、营养状况。局部评估包括准确评价褥疮的分期、大小、部位,渗出液的评估,包括分泌物的颜色及性质,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具体措施:①基础护理:减轻躯体部位受压,建立床边翻身卡,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对骨骼隆突处定时按摩,已发生褥疮的部位尽量避免或减少创面受压,同时避免排泄物的刺激。②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支持,予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必要时给予支持疗法,如补液、输血、静脉滴注高营养物质,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③心理护理:护士应细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经常关心体贴患者,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褥疮的认识,主动配合治疗。

2 结果

50例三期褥疮经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换药后第7天,周围皮肤水肿减轻,分泌物较前减少。第16―20天,22例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10例面积较小的创面已被肉芽组织填满,18例较大的创面炎性渗出物少,创面缩小。30天左右,12例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色红,压之出血,分泌物少,周围皮肤红肿消失,17例创面已结痂,21例创面较大者,肉芽组织开始生长,色红,创面不平。50天左右,11例创面痂皮已脱落,褥疮完全修复,23例较大面积的创面缩小至原来的1/3,肉芽组织色泽鲜红,部分肉芽突出皮肤表面,较少分泌物,轻度水肿,突出部分肉芽组织用无菌剪刀剪除,高渗盐水纱布湿敷。余16例创面亦有不同程度缩小,因考虑面积较大且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培养肉芽后行皮瓣转移及植皮手术。85天左右,余23例患者褥疮创面结痂脱落修复。

3护理体会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褥疮护理知识的了解,加强心理疏导,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配合治疗。

3.2褥疮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对已发生褥疮的,应局部为主,辅以全身治疗的综合措施,施以全面的护理,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

3.3良好的护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认真细致地好各项基础护理,合理用药是促进褥疮痊愈的前提。

为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涉及观察、治疗、护理的方法是必要的,经过综合的积极的治疗和护理,褥疮基本上是可以治愈的。

【参考文献】

[1]杨玉娟.循证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03,17(7):759-760.

[2]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78:99.

[3]李仲兴.诊断细菌学[M].香港:黄河文化出版社,1992:47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