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安徽省高职院校200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作为高职院校这一特殊毕业生群 体 怎样看待目前和今后的就业形势和环境,又是怎样给自己定位?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就业 指导中心又该如何开展就业工作,适应社会发展呢?带着诸多问题,课题组对安徽省16所高 职院校2004届2021名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抽样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提出了建议。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和扶植下,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在迅猛发展,学校总数和学生总 数都已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的一半左右,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最快时期, 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已引起社会各方面关注。近年来,安徽省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也在全国 发展行列前几位,据有关资料表明,截至2003年12月份高职高专已有45所,但随着国家毕业 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将逐渐通过就业市场实现就业,这些曾经一度被喻为“天之骄子 ”的大学高职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解我省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就业态度、 就业途径等,我们安徽省教育厅200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组四位成员对安徽省16所 高职院校2004届2021名毕业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旨在摸清我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前的 有关就业基本情况,积极探索高职毕业生就业途径,为有关就业部门提供就业决策依据。
本次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25份,收回2021份,收回率99.80%,有效问卷1739份,有 效率为86.05%,涉及合肥、蚌埠、淮北、淮南、六安、芜湖六地区16所高职院校(其中民 办高职院校4所)。学生人数1739名,涉及专业有电子、纺织、农艺、会计、营销、机电等 文、理科三十多个专业。本次调查涉及面广、调查人数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有 一定借鉴意义。
抽样调查资料基本问题概要分析
1、性别
该项指标反映我省高职毕业生男、女性别基本持平,而就业行业对性别要求有差异,需 要就业指导中心掌握这一特点,寻找就业岗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2、生源情况
该项指标反映学员来自农村比率大于城镇,生源全部是安徽省各地区,学生毕业后为当 地经济建设和发展能发挥作用,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宗旨,也符合我国目前大力发展农业 ,调整农村结构等政策,但如何设置专业及把学生培养成经济建设所需人才,应进行调查研 究。
3、选择的就业单位
该项指标反映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市场竞争加剧,学生选择 就业单位逐渐转向三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两者合计60.04%。一方面说明三资企业酬薪 高,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稳定。而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否适应三资企业和行政事业 单位招聘有待实践检测。而自己创办企业的学员比重仅占12.71%,应积极宣传和鼓励。
该项指标反映学生对社会就业要求学历的认识程度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9.13 %学生在院校学习期间,感觉进修第二专业非常必要。主要原因是:1社会招聘要求学历条 件是一项必备条件,高学历多专业就业率相对高。2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求的是复 合型人才,要求一专多能。3学生进修第二专业,一方面增加了就业能力条件,另一方面也 拓宽了就业行业的选择,有备无患。
8、对未到毕业时间先就业的看法
该项指标反映高职毕业生未到毕业时间因就业竞争激烈而提前就业的看法。从被调查的 1739名学生来看,赞成的仅占53.14%,22.08%的调查者不赞成。我们认为,高职毕业生提 前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抢登就业岗位,早于本科生、研究生半年时间,利于找到理想职业,而 目前大多数企业招聘职员几乎都在年前进行,这也迫使在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高职毕 业生提前毕业,而国家对高职教育的主要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打造职业教育新天地。但高 职毕业生提前就业需要各院校调整教学计划,切实把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落在实处,不 是卸包袱,既要讲就业率,又要讲求质量,只要这样,才能推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9、学习期间是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该项指标反映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是否有充分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被调查的1739名学生 看,70.5%的学生很少参加和没有参加,问题比较严重,这与社会需求高职人才条件不吻合 ,也不符合高职教育特色。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1各院校高职教育观念未转变,仍按传统 教育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2各院校缺乏实践基地,不能为学生提供平台。3各院校缺少 实践活动所需经费,无能为力。4缺乏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也是因素之一。5缺乏对社会需求 人才条件调研等。从现实来看,大力加强现实在校期间实践活动训练是势在必行,因为社会 检测高职毕业生不仅仅是理论考核,分数高低,更重要是看他们实践动手能力。
10、在院校学习期间是否获得国家承认的技能证书(技能证书是指英语等级证书,所学 专业相关等级证书以及国家公布的行业证书等)
该项指标反映高职毕业生走入社会所获得技能证书多少。从被调查的学生来看,有50.2 0%学生无技能证书,这与国家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必须持证上岗相悖。我们认为造成这种 有无证就业无碍大局原因有:1国家要求持证上岗宣传力度不够。2各院校重视程度不够。3 社会对持证上岗要求不高,没有造成“有证能上岗,无证不能上岗”准入制。4技能考核机 构缺乏,收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5人们对技能证书有偏见和误解,认为只要交钱就能拿证 ,有无证没有区别等。
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地方、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 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根据本次调 查所获得的各方面的资料,课题组对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宣传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加强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就业观。让 学生明确就业态势,根据自己客观实际情况自我定位,根据社会用人要求和用人制度,转变 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思想,主动参与市场人才竞争。
(二)建立就业指导体系。根据我省目前各院校就业指导状况,应加强就业人力、物力 、财力,逐步规范信息搜集、整理、实施、反馈,规范推荐和就业行为,为毕业生就业和招 聘单位招聘提供优良服务,注重日常学生就业教育和社会就业发展态势,为学生就业服务和 咨询,形成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体系。
(三)加强创业教育,使学生毕业后具有创业能力。首先,各院校领导要根据自己的实 际情况,构建创业教育课程化模式,始终坚持以培养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双创”为宗旨, 教育学生自谋创业和岗位创业,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其次,要加强教材建设,除文化课、专 业课外,应开设创业课,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逐步形成“文化课、专业课、创业 课”功能互补,多元立体的具有本院校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再次,要改革教学方法, 倡导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师生相互设疑教学等,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理论和实 际相结合,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途径。
(四)加强专业教育,鼓励学生获取专业相关技能资格证书。从新生入院开始,按计划 有步骤地加强专业教育,提出职业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要求,宣传我国正在推行岗位资格证 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的技能资格考核,如营销专业的营业员技能证、推销员证、 英语等级证等。使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了解学好专业后的去向,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五)广辟就业信息渠道,加强社会联系。目前学生择业是以自己寻找和学院推荐为主 渠道,因此就业指导中心应加强联系,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以及建立就业网络信息 等积极探索开辟就业信息新渠道,尽最大努力为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六)积极发展院企合作伙伴关系,实行“定单培养”、“定单培训”。作为高等职业 教育基地,培养人才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因此,各学院应与地方行业、企业建立合作伙伴 关系,为企业培养特定的人才。学院可长期聘请企业家作客座教授,讲解创业经验和社会实 践知识等,各学院也可选派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学习,了解行业、企业实际状况,针对性地培 养学生,学生可到企业实习,毕业后到该企业工作,使院企联合办学模式落到实处。
(七)实施高职毕业生预就业制度。高等职业院校可实施高职毕业生毕业实习与推荐就 业相结合预就业制度,各学院由就业指导中心与用人企业联系,让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作业 实习,按职业劳动者的要求进行社会角色实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综合 职业能力,充分认识和体验行业竞争、社会就业、企业生存等问题,培养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为正式就业打下基础。
(八)努力开辟学生到西部就业渠道。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西部建设,有关资料表明,西部 大量引进各类人才,而我省高职高专毕业学生供过于求,各院校可鼓励优秀毕业学生到西部 工作,为他们牵线搭桥,创造优良环境,为西部建设输送人才。这样,既可以减轻就业压力 ,也可以为西部建设作贡献。
(九)鼓励高职毕业生到小城镇和乡镇企业就业。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乡镇企业改革和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急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地方、社 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各院校可鼓励优秀毕业学生到贫困地区 和乡村去支农、支教、支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献给乡镇发展事业。
(十)努力开辟省外、国(境)外就业渠道。针对目前就业压力,各院校可根据本地区 实际情况,利用各方面有利条件,加强与省外、国(境)外企业、事业单位联系,为高职毕 业生异地业创造条件、提供优质服务体系。
(十一)筹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学生毕业后,就业指导中心应与毕业生保持联系, 了解工作状况,为毕业生提供深造学习、培训和再就业机会,帮助毕业生(或单位)解决一 些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困难,了解毕业生就业后的基本状况,及时改进学院教学计划方案,努 力提高办学质量。
(十二)政府应规范用人单位现代人力资源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用人机制的改 革,任人唯亲的现象逐步减少,但盲目攀比、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仍然严重,致使许多高职毕 业生“望洋兴叹”。政府应规范用人单位现代人力资源制度,制定相关政策,要求用人单位 根据实际需要录用人才,倡导用人单位与院校建立长期人才供需市场,实现院校与用人单位 双赢策略。
(十三)政府应完善就业网络信息体系,推动人才合理流动。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和 国家教育部网上学生学历查询系统的开通,政府部门应推行全国范围内的网上择业和招聘制 度,增加供求双方透明度,以解决目前人才市场求职方式单一、运作不规范、求职成功率底 和求职成本高现象,减少企业有事没人干和社会有人没事干难题,以推动人才合理流动。
(十四)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失业”保障政策。根据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式, 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失业”保障政策,可出台系列倾向大学生就业的绿色政策, 如绿色大学生就业基金,以帮助大学生谋职和自主创业,彻底解决目前我国大学生“过剩” 的假现象,保证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流动。
(十五)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就业研究体系。根据目前就业状况,各高职院校应在政府统 一领导和组织下,建立就业研究体系,大量进行人才市场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实 行各高职院校就业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宣传和研究大学生就业制 度,正确指导大学生就业。
(十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改革教育制度。根据调查资料反映,许多高职院校是中等 专业学校升格的,在教育教学方面仍然摆脱不了中等专业模式,亟需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 、教材建设、师资配备、后勤保障、就业经费等多方面大力改革,重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和创业技能,以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地方、社区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