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春放飞特高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春放飞特高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特高压是我国能源输送的大动脉,绵延数千公里,横跨大江南北,穿越崇山峻岭。在极其艰苦险峻的条件下施工建设,非有苦干实干的精神不可。

——李玉,便是这数以万计电网建设队伍中的奉献者

特高压电网,我国能源输送的空中走廊,电力工业转型发展的绿色通道。在数以万计的电网建设者中,他平凡质朴又勇立潮头;在纵横千里的特高压战线上,他甘于奉献又战绩骄人。他,就是现任山西省电力公司送变电公司一分公司经理的李玉。

1月18日上午,临汾市襄汾县永固乡马村。温暖的阳光照射着这片还算平坦的农田,远处的薄雾尚未消散。在±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哈郑线”)4325号组塔现场,一座崭新的铁塔巍然耸立,两组工人正在组立导线横担。“现在全段88公里上还有近八百人施工,等开春我们还会大干一场,保证晋1标段按时完成,又一条特高压就要投运了!”李玉略带雁北乡音的话语中透着兴奋。

今年35岁的李玉,在电网建设一线工作了14年,在特高压战场上摸爬滚打了5年,在特高压电网建设中,他像一块打磨中的璞玉,焕发出青春的昂扬、夺目的光彩。

1月18日的北京,有更多的人在关注特高压。“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特高压,实现了我国在国际电工领域的“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使电网事业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凸显。

特高压电网,是指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输电网,具有远距离、大容量、高效益传输电力的优势,是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能源战略的大动脉。自2009年1月6日,起于山西省长治市的1000千伏晋东南一南阳一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以来,特高压建设明显提速。目前,多条特高压交直流线路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而让李玉自豪的是,三条已经投运的特高压线路他都亲历其中。

与特高压“结缘”源于一次“救火”。2008年2月10日,农历大年初四,已在湖南抗冰抢险十多天的李玉紧急赶返山西。当天,他被火线任命为山西送变电公司二分公司经理,同时,接受了一项比抗冰保电更为艰巨的任务。

那一年,晋东南地区也遭遇了50年不遇的雪灾,连绵大雪封锁道路达24天之久,1000千伏特高压长治变电站和送出工程的施工都遭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塔料供应短缺,使由送变电公司承建的第三标段施工进度滑到末位。

望着白茫茫的田野和几座孤零零的铁塔,想着紧迫的工期,第一次走上特高压建设一线的李玉头皮发紧。过年期间,除了几个留守的管理人员,偌大的工地再没有施工人员。李玉却一头扎进了现场。他琢磨调整施工方案,将原有的12套工器具增加到18套。同时,靠着多年与施工队伍的感情和信誉,千方百计调集人员。到正月十八,远在全国各地的建设队伍整整来了十八支。“700多人沿线撒开,奋战在冰天雪地中,真的让我很感动!”李玉说。

白天,李玉召集施工队在现场实践操作,晚上抓紧时间总结培训,查缺补漏促进提升。在他的带动下,整个队伍就如同开足了马力的火车与时间赛跑,与冰雪抗争。从第6基铁塔到第62基铁塔的完成组立,从铁塔组立进度末位到全线18个标段排名第六,李玉和他的同事们用了35天。最终,项目部以山西段第一、全线第三的进度提前47天完成全部任务并一次性通过验收实现零缺陷移交。“山西速度”震动了整个工地。

特高压是我国能源输送的大动脉,它纵横千里,穿山越岭,施工条件复杂险峻,生活条件更是苦不堪言。

1600多个日日夜夜,南北征战、驰骋千里,没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真的难以想象。

2008年11月中旬,李玉带队出征±800千伏向上线渝1标段的施工建设。随后,±800千伏锦苏线渝1标段、川云5标段相继开工。这两条线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直流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难度极为复杂的送变电工程。

湍急的金沙江、险峻的大凉山,高山大岭,植被繁茂的大西南是摄影家眼中的天堂,而对于电网建设者来说,却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天堑。2009年8月3日,重庆地区遭遇60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道路因塌方而中断,施工一度陷入瘫痪状态。面对天灾,李玉组织力量积极参与抗灾抢险工作。灾后,想尽办法分班作业,人停机不停,抢时间、赶进度,确保工期如期完成。“白天穿梭于各施工现场,夜里组织分工第二天的生产,我的两部手机电话常是不间断地来电振动。”回忆起那段岁月,李玉的表情依旧凝重。

在3年零7个月的时间里,面对蜀道之险、湿热之苦、青赔之难,李玉和全体项目部人员驻守异地他乡,放弃所有节假,有的甚至终年未回。2012年3月,锦苏线建设施工圆满完成。

从2008年2月至2013年初,分公司管理的项目逐渐增多,有时省内外同时有六七个,李玉更成了大忙人,频繁往返于晋川两地。据粗略统计,他五年来驱车里程已累计超过50余万公里。李玉的身影总是出现在一个个工程项目部,紧张工作三四天后又悄然离去。就在周而复始的日出日落中,一基基铁塔,一条条银线披荆斩棘,穿山过岭,到达了彼岸,李玉和特高压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都化做滚滚电流照亮了远方的夜空。

九层高台,起于累土。原本热工专业出身的李玉成功转型为输电工程建设管理优秀人才,绝非一蹴而就,而是来自于他的勤学苦钻、苦干实干、勇于创新。“现在技术更新这么快,只有不停地学习、实践加创新,才能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李玉说。

勤学苦钻,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刚参加工作时,不认识设备的他抱着图纸对照实物一个个“啃”;此后十年,他参建了数十项重大工程,吃了数不尽的苦。“但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有收获,每一次都有提高。”李玉感触颇深。

担任项目负责人之后,李玉的生活几乎变成了—套固定的程式:一大早赶往施工现场,风雨无阻。在一座座材料站,他详细了解材料供应、工器具配置能否满足施工需求;在一基基铁塔下,他严格检查施工进度及人员与设备的安全情况;在一个个项目部,他仔细过问项目进展情况及遇到的难题。他白天奔波一天,晚上又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挑灯夜战,学习新的知识,综合分析信息,制订新的方案。在李玉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有—个工作月历,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的行程和工作计划,平均每月有二十多天都在各个施工现场穿梭。

李玉深知,参与被誉为我国工业制造“珠穆朗玛峰”的特高压的施工建设,仅有辛苦和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坚实的技术智慧支撑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组塔、架线,交通运输不便,工作环境艰苦,很多时候,每一基铁塔的推进都需要克服巨大的困难。”曾援疆两年多的山西省送变电公司党委书记李黎介绍说。在1000千伏特高压建设中,李玉和他的团队坚持以创新不断推进项目建设,共发明新技术、新工艺30多项,工器具改造20多项。

无跨越架全程不停电跨越技术,是项目部特高压工程建设的一大亮点。该技术是指利用特高压塔的高度优势,中间铺设护网,通过动力伞放导引绳,从而实现不停电跨越电压线路的目的。李玉组织他的智囊团经过上百次的数字、实物论证,写出了详细的可行性报告。又经过上百次的演算、实地考察,终于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

2008年5月21日,无跨越架全程不停电跨越技术得到成功应用。特高压线路带电跨越山西阳城电厂至江苏阳东Ⅰ、Ⅱ、Ⅲ条500千伏线路成功。该技术在我国电网建设史上尚属首次,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权威人士指出,由于阳电外送对江苏省经济社会的极端重要性,这一跨越挽回了超过10亿的工业产值损失及至少4500万元人民币的售电损失。

没有捷径,更不能绕道而行,特别是面对特高压这样的新课题,不解决难题就寸步难行。在向上线施工中,内悬浮内外双拉线高塔组立,飞艇展放初级引绳、大截面导线“一牵四加一二”和“一牵六”成功展放等项目均是历史陛的突破。在哈郑线基坑开挖施工中,李玉带领项目部突破传统工法,研发了输电线路基础专用钻机,2012年7月在哈郑线晋1标段4151号进行了施工验证,效果良好。根据数据分析,采取这一工法,每个基坑开挖时间由传统施工方式的20天缩减为6天,消耗财力较传统施工方式的4.75万元缩减394.33万元。

技术创造价值,管理彰显效益。在向上线渝1标段施工中,李玉大胆创新。提出了项目部“一总两分”(即一个总项目部两个分项目部)的结构设置模式,在实际施工中,该模式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率,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亦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特高压技术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是陌生的,而施工建设经验更无从谈起。“成绩多是主动干出来的,但创新大都是逼出来的!”李玉感慨地说。凭着坚韧和智慧,李玉和他的团队赶走了一只只拦路虎,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事实上,因时而变。因势而为,变压力为动力何尝不是一种逆势生长的能力,逆流而上的景色又岂是随波逐流可比?

实干兴邦,团结兴企。自2008年以来,李玉和他的团队获得了多项荣誉,在几乎所有参建的项目中都能载誉而归。“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设先进个人”“功勋个人”“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中央企业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一连串的光环纷至沓来。“如果说我能取得一点点成绩,那也是来自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李玉深深地认识到,优秀的业绩是近期的、显性成绩,但优秀的团队却是长久的、隐性的宝贵资源。

特高压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产物,几乎没有任何现成的技术经验可供借鉴,且施工标准极其严格。作为特高压建设一线的管理者。李玉深知: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建设,既要靠严格的管理,更要靠人文关怀,才能带出具有非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李玉对管理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但他更多的把以人为本挂在嘴边。他说,只有通过对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换来员工的支持与理解,激发工作热情,带着舒畅的心情加倍努力付出,高效完成工作。

28岁的任强第一次与李玉打交道是在2007年1月11日,那时刚从大学毕业的任强参与了500千伏平塘线的建设。任强回忆道:“由于大学期间所学专业为土木工程,缺乏相关电力专业背景,基础分部工程算是老本行,但一涉及电力专业就傻眼了,顿时束手无策。”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时任500千伏平塘线项目经理的李玉给所有新员工都准备了一份见面礼——厚厚一沓电力专业书籍。李玉每天都会带领他们去施工现场,从打基础、浇筑、组塔到架线,就各施工环节言传身教,特别针对现场每一处安全隐患进行耐心讲解,回到驻地后继续利用投影仪讲课,坚持培训了一个半月。任强记忆犹新地说:“那是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在给铁塔打基础的同时,也为我的职业生涯夯实了基础。”

从原来的二分公司到新组建的一分公司,李玉每到一处,都首先详细了解每一名员工的基本信息。他为员工统一建立了信息档案,其中涵盖成长经历、专业背景、能力特长、家庭情况等多方面内容,为员工规划职业生涯方向。

哈郑线项目部员工徐全吴告诉记者,前几年,电建市场不景气,不少人都另谋出路。李玉担任经理以来,“人回来了不少”,现在已经是公司人数最多的单位了。2011年,李玉所在的一分公司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0206万元,实现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0万元/人·年,成为公司效益的“领头羊”。“单位的效益上去了,员工的心劲也足了,我们在野外,苦点累点也值!”哈郑线项目副经理可东军说。

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里,妻子赵文秀独自带着年幼的儿子,默默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说到家人,“一年中离多聚少,我怎能不想家,不想孩子?但还有更多的人需要我,我必须完成好我的责任和使命。”李玉淡淡地说。坚强的面孔后面,几乎没有人知道,长期的劳累也曾经给强壮的他烙下了印记——在他的右肋处还留有一道手术刀痕。

“常年的野外施工,真苦、真难,但一想到自己流淌的汗水会点亮远处的一缕灯光,送去一份温暖,也挺骄傲的。”作为一名建设者,李玉的语言朴实无华。

闲暇时间,李玉喜欢看人物传记和《雍正王朝》之类的历史剧,他说,其实那讲的都是奋斗的故事。

“面对利益和得失,我也有过困惑和苦恼。我只是想更多的吸取正能量,传递给需要的人。”李玉说。

璞置为石,玉琢成器。历史大事件总是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特高压正方兴未艾,而李玉的成长只是其中一道风景。青春是什么?对于李玉来说,是一团火,是一盏灯,是通往光明的征途。可以肯定的是,无论风雨多大,更多的青春和梦想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