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食物放冰箱有讲究等11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食物放冰箱有讲究等11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从人类有了电冰箱以后,就不再为食品的保存发愁了。尤其是炎炎夏日,电冰箱简直成了家庭的“餐饮主打”。许多人认为,食品只要进了电冰箱(下称冰箱)就万无一失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

从一个久治不愈的病例说起

李女士是十分称职的家庭主妇,家里买菜做饭都是她一手包办。某天晚上,她觉得有点恶心,想吐,腹部微微疼痛。一小时之后,出现腹泻,而且越来越重。家人赶紧陪她去医院,医生诊断她患了急性肠炎,开了些药让她带回家吃。两天之后,她的病好了。但没几天她又旧病复发,症状和前一次完全一样。她又换了一家医院去看,结果还是好了又犯。经过几次反复后,她再次去首次看病的那家医院想问个究竟。医生经过仔细的反复询问,最后判定急性肠炎复发的原因是她家电冰箱内有大量的耶尔森氏菌。

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寒冷的抵抗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有些很怕冷,如脑膜炎双球菌在0℃时容易死亡。但大部分微生物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能置身冰窖而安然无恙。例如,酵母菌在-130℃可存活一天,某些细菌的芽孢和霉菌的孢子在-190℃半年不死,白喉杆菌甚至在-250℃也能泰然处之。因此,电冰箱里零下几度的低温,对大多数细菌来说,并不能把它们冻死。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低温还起着使微生物延年益寿的作用。因为在低温环境下,微生物新陈代谢减弱,能量和各种营养消耗减少,因而寿命反而延长。实际上,冰箱仅对一些细菌的繁殖有抑制作用,而对许多病原菌的生存是无可奈何的。当食品取离冰箱后,一旦条件适合,细菌就会活跃起来,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一些嗜冷菌(可在0℃~20℃的环境中生长),在冰箱内可大量繁殖,污染冰箱内的食物,即使是处理干净的食物也难逃被污染的厄运。

六大“冰箱病”

冰箱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共分五类,冰箱食物中毒主要见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其次’是真菌性食物中毒。致病菌为嗜冷菌,如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霉菌等。这些致病菌在冰箱里生长繁殖,容易造成食品腐败变质。食用这些腐败变质的食物后,患者即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等全身症状。

冰箱肠炎

冰箱肠炎即小肠结肠炎,是由耶尔森氏菌引起的一种入畜共患感染病。耶尔森氏菌有极强的嗜冷性,是冰箱里最猖獗的致病菌,在4℃低温环境中容易繁殖,从而污染食品。临床表现以急性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等类型为主,亦有急性阑尾炎、脑膜炎、多发性关节炎等多种临床类型。进食从冰箱中取出、未经加热而受耶尔森氏菌污染的食物,即可患病,并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前述病例中李女士患的正是此病。

冰箱胃炎

冰箱胃炎是一种由冰箱内所储存的食物或冷饮与人体胃内温差太大而引起的胃痉挛,而非正式医学名称。盛夏季节,有些人为图一时痛快,将冰箱内的冷饮或冷食取出后迅速吃进胃里。这种过冷的刺激,可导致胃黏膜毛细血管痉挛收缩,造成胃黏膜缺血,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降低胃的杀菌和免疫能力。患者一般在吃冷食半小时到一小时后,突然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有时会放射至背后,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冷战、精神疲惫。发病以壮年为最高,占急腹症的30%;幼儿和老年也较易发病。有些幼儿冷饮吃得过多过急,直接刺激口腔、咽喉,可造成急性反射性喉部和会厌部气管平滑肌痉挛,发生喉梗阻,出现呼吸困难。老年人发生冰箱胃炎后,常可引起应激性冠状动脉缺血,从而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冰箱肺炎

冰箱肺炎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肺部疾病。真菌具有耐寒不耐热的特性,在低温(0℃~4℃)环境中生长繁殖最快,而且毒性强。如果冰箱冷冻机的排气和蒸发器不时常清理和保洁,就会成为这些真菌生存的最好场所。生长成熟的真菌孢子会被冰箱排放到空气中,与房屋里的尘埃混杂在一起,体弱或过敏体质者一旦吸入,往往会引起过敏性肺炎,出现咳嗽、胸痛、发热、胸闷和气喘等症状。

冰箱头痛

冰箱头痛又称“冰激凌性头痛”,多在快速摄取冰激凌等冷冻食物或饮料之后发生。这是因为食入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会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脑血管痉挛,使人产生头痛,有的患者还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临床发现,患有偏头痛等头痛史者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冰激凌性头痛多发生在颅中部,有时在颞侧、额部或后眶内,表现为瞬间刺痛或疼痛难忍。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头痛若经常发作,易导致血管障碍。再有一种情况,就是患有心脑血管病和脑神经病的老人,在打开冰箱时,头部骤然受到冷气刺激,可导致血管急剧收缩,不仅出现头痛,甚至造成脑缺血而昏厥或脑出血而中风。

冰箱癌症反复冷冻的肉类是产生致癌物的根源。许多人喜欢把解冻或半解冻的肉食重新放回冰箱冷冻,这样做不但破坏了食物的原有风味和营养价值,也增加了冷冻食品被细菌污染的几率,使其卫生质量大大下降。人们在吃这些肉的同时,会产生一种叫β一二硝酸胺的致癌物质。反复冷冻次数越多,产生的致癌物也越多,较易引发癌症。特别是鱼类,冷冻并不能阻止其变质,鱼在变质时会产生胺,有的被人吸收后能随尿液排出,对人体无害。而有一种胺,能与胃里的含氮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结合成高度危险的致癌物,引发胃癌。

冰箱使用有窍门

招数一:冰箱内存放的食物不宜过满(最多七成满)、过紧,要留有空隙,以利于冷空气对流,并尽量减少开门次数,缩短开箱时间。还有,冰箱内的生食与熟食不能混放,最好用保鲜膜、袋分别装好存放。熟食应放在冷藏室上层,生食放在下层,这样既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又可防止食品在贮藏过程中脱水干缩,破坏营养成分,还可以防止串味,保持食品的风味和鲜度。

招数二:食物摆放要有一定顺序。一般冷藏室内越靠近门处温度相对越高,靠近后壁处温度较低;上层温度较高,下层温度较低。冰箱门架处宜放一些有包装但已经开封的食物,如番茄酱、沙拉酱、芝麻酱、海鲜酱、奶酪、黄油、果酱、果汁以及蛋类等;直接入口的熟食、酸奶、甜点等可放在上层靠门处;易滋生细菌的剩饭菜、剩豆浆、包装豆制品等放在上层后壁处;各种蔬菜、水果,为防温度过低而冻坏和水分丢失,要用保鲜袋装好,放在下层靠门处。瓶装液体饮料应放在冷藏箱内或门档上,以4℃左右温度贮藏为最好。冷冻室里的食物,最底层应放肉类、鱼类、海鲜等生食;中间层放冷冻加工食品,如鱼丸、水饺等;最上面则应放需要冷冻的小食品,如冷饮等。

招数三:每种食物在不同的温度下都有保存期限,一般情况下,肉类生品冷藏时间为一两天,牛奶、熟肉、豆制品等3天左右,蔬菜3天~5天,水果5天~7天。鸡蛋在冰箱里最多冷藏15天。绿叶蔬菜冷藏5天后,即使没变色,最好也不要吃。冷冻室内,新鲜的鱼、肉存放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个月。如果肉冻得发黄,说明脂肪已经被氧化,最好丢弃。还要注意,鲜鱼、肉要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储藏蔬菜、水果要把外表面水分擦干再放入冰箱。最好购买未沾水的蔬果,这样,存放的时间会长一些,维生素也不容易流失。

招数四:从冰箱取出的饭菜必须彻底加热。因为食物进行再加热是有风险的,每加热一次,细菌就有两次繁殖的机会,一次是在加热过程中,另一次是在冷却过程中。食物再加热时,如果温度达不到烹调时的温度,就不足以消灭毒素或带有芽孢的细菌,所以食物再加热时必须有足够的温度和时间。另外,冰冻的肉类和禽类在烹调前应彻底化冻,再充分均匀加热煮透:经化冻的肉类和鱼等不宜再次放入冰箱保存。

招数五:有些食品不宜放入冰箱储存,比如香蕉放置在12℃以下地方储存,会发黑腐烂,不能食用;荔枝在0℃以下环境放一天,即可使表皮变黑,果肉变味,营养受损;黄瓜放置在0℃的环境中,只要3天时问,其表皮就会出现起泡现象,瓜味变淡,瓜质变软,难以煮熟,营养成分损失;西红柿低温冷藏后,肉质呈泡状,显得软烂或出现散裂现象,表面有黑斑,不易煮熟,无鲜味,营养损失大部分,甚至酸败腐烂,食后中毒;火腿放在冰箱低温贮藏,其中的水分会结冰,脂肪析出,失去很多营养成分;巧克力在冰箱中冷藏,一旦取出,很容易发霉变质,失去原味,营养受损;面包等面食也不宜在冰箱内保存,否则会导致其支链淀粉中的直链部分慢慢缔合,从而逐渐变硬,出现“变陈”现象。还有一些不易变质需室温保存的食物,如土豆、萝卜、胡萝卜、南瓜、柠檬,以及干果、干菜、饼干、罐头、粮食等,都不宜放在冰箱里。

招数六:夏季最好每周对冰箱清洗一次,除菌、消毒。除常规部位外,还要用冰箱专用消毒剂对冰箱内壁及滴水槽、隔板槽等死角喷洒消毒。喷雾完成后,应将冰箱门关闭5分钟~10分钟,让消毒剂充分杀菌,最后用清洁抹布擦干净。若无冰箱专用消毒剂,可用0.5%的漂白粉擦洗。在清洗完冰箱的排水口和蒸发器后,可在该两处放置一些新鲜的大蒜,以抑制真菌的生长繁殖。

冰箱不是保险箱,更不是消毒柜,在高温酷暑之际,大家对食物要妥善保存,以确保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