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进展及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进展及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电脑技术自身的进步,作为一种全新的、复杂的、精准的技术手段,被逐步应用到服装舒适性评价与研究中,并且结合生理和心理的研究角度,展现出其独特的技术和理论优势,为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和评价开拓出了更为深度和广泛的领域。

关键词:服装压力;舒适性;脑电;评价手段;创新

中图分类号:TS181 文献标志码:B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the Research of Pressure Comfort of Clothing

Abstract: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and as a new, complicate and accurate technical means, it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of pressure comfort of clothing. The paper summed up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research of pressure comfort of clothing and discussed the pressure comfort of clothing from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points of view..

Key words: pressure of clothing; comfort; computer; evaluation means; innovation

服装压力舒适性是影响服装舒适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评价服装舒适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内外研究者为此进行了众多研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并不断努力创新,发掘服装压力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1 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成果

1.1 国外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成果

1932年Zigler测量了身体不同部位对触感的适应性,发现刺激越重,感觉持续越久,但接受刺激的面积越大感觉越容易散去。1986年Schmidt用头发或鬃毛来检测物理刺激感受的阈值,发现在较轻的压力刺激下(0.1 ~ 0.5 g/cm2)身体部分点可以感受。Verillo发现在一定条件刺激下,低于0.001 mm的位移将会有效引起压力感觉的产生。1972年Denton指出压力不舒适感觉在20 ~ 40 g/cm2之间,因个体和身体不同而有差异。

1966年Kirk和Ibrahim提出了一种测量人体皮肤在运动时延伸率的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给出了人体穿着弹性服装时的要求为:服装合体度、服装的滑移、织物的延展性。

1991年,Makabe等人先后研究了多款胸衣和塑裤的压力舒适感,结果发现塑裤前腰线、大腿根部和前大腿处是容易引起不舒适感的区域。

1993年,Inoue对连穿着压力感进行线性预测,对身体的曲率和面料双轴向拉伸性能进行回归。1995年,Okada研究了腰部的客观压力和主观压力感觉之间的关系,通过超声波X线断层摄影表明服装压受皮下脂肪分布的影响,服装压力与主观感觉符合韦伯-弗希纳尔定律。1997年,Morooka研究了不同年龄段妇女对长筒袜压迫感的接受度,指出影响压迫值得因子有腿部的柔软度和年龄。1999年,Mitsuno对腰带压力和穿着时间的关系进行主观测试,分析与每日的具体时间和生理周期的关系。

2005年,Nakahashi等人进行了调整型服装舒适性基础数据研究,分析了在不同面料、结构、号型和服装压情况下,腹带对主观感觉(压迫感、舒适度、廓形满意度)和生理反应(心率、皮肤血流、皮肤和口腔温度)的影响。

1.2 国内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成果

1995年,沈大齐、竺素丹进行了医用弹力袜压力方面的研究,并且研制出一种利用脉象传感器进行服装压力测量的仪器,主要元件是固态压阻传感器。

1996年,张文斌、大野静枝进行了男体下装的运动强度分析,后来张文斌等人又进行了裤装结构穿着运动舒适性和穿着拘束感的相关因子分析的研究工作。

1999年,由芳、张欣利用沈老师先前开发的仪器进行了紧身服的宽裕量及弹性模量与服装压感关系的相关研究,以服装的宽裕量和织物的弹性模量为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服装的穿着压感。

2002年,由芳等人为了研究紧身服装穿着的压力舒适性由回归分析显示服装合体度和面料拉伸性对主观压力感受的预测有很强的影响,在日后的研究中又对比了主观压力感觉和客观压力值之间的关系,运用费克纳对数定律进行关联,描述一定条件下服装压力接受度的心理物理效应。

2002年陈东生研究了男子西装的服装压与舒适性的关系,通过被实验者试穿的主观评价、静态以及动态下服装压测试,并采用实测男子西装服装压与主观着装评价的关联分析。Chan介绍了一种关联主观紧迫感和客观压力值的方法,即主观感觉决定塑裤的有效性,考察了塑裤的压迫感觉和最优压力分布,为紧身塑裤的设计提供参考。

香港理工大学近年来则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动态三维穿着模型和综合研究上,李毅、张欣、K.W.Yeung等人推出纺织及服装产品的机械力学工程设计系统(Mechanical Sensory Engineering Design System for Textile and Apparel Products,简称为MEDS),分析和评价了服装中的力学性能,建立了人体和服装之间接触压强的模型以及相关的服装工程数据库,研究了服装在穿着中的力学性能与穿着者主观判断之间的心理关系。

2005年周捷、李毅等人通过多种动静态的人体体型计测手段,研究动静态人体的尺寸、形态随人体动作发生的体形变化,根据形变量对内衣不同位置的面料选择给出建议,并对穿着文胸的人体进行贴体程度、舒适性及造型分析。

2011年周晶晶、阎玉秀指出对于女性而言, 压力舒适性的好坏与压力大小不是单纯地成正(或负)相关, 不同区域相关性不同,在舒适范围内, 罩杯胸托及罩杯下边缘部分压力越大越能满足穿着时的压力舒适性。

2012年刘红将女体胸部服装压力、面料弹性模量及服装胸围拉伸率三者进行关联,建立三者之间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将女体胸部服装压力舒适范围转换为压感舒适服装的胸围拉伸率范围,为压感舒适的紧身服装的胸围尺寸设计提供了数据依据。

2 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创新

脑电技术作为一种客观的心理学评价方法已开始初步应用到了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领域。

日本学者在“中老年妇女穿着塑身短裤的效果以及舒适性——从心跳数、皮肤温度以及脑电波的早期反应分析”的研究中,通过对脑电波的 4 个频带δ波、θ波、α波、β波进行频率分析,对穿着与非穿着状态下的前倾姿势和恢复安静姿势的α波的回复进行了调查,发现α波的出现频率在穿着时与没有穿着时相比要低一些,而β波增加了,得出结论为服装压对人体的压迫束缚,对于人体的自主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都产生了很小的影响。

2011年刘莉、胡紫婷等人采用时间相关电位技术(ERPs)技术研究了服装压对注意力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有无负压下P3b波形和地形分布差异性显著,P3a波形和地形分布差异性不显著,并得出结论:穿着调整型内衣对非随意注意能力主效应不显著,即穿着调整型内衣不会影响非随意注意能力;穿着调整型内衣对选择性注意能力主效应显著(p

2012年,王艺霈通过脑电监测实验提取了两个脑电指标——代表正面情绪的左侧枕部α波能量百分比和右侧枕部α波能量百分比,并发现左侧枕部α波能量百分比与上身平均压力有显著正相关性。

3 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对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服装专家最热衷的研究方向。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装既要满足人们穿着美观的需求,也要满足穿着舒适的功能需求,使服装更适合人体,并且注重着装后人的身心健康、舒适、安全和效能等功用。国内外学者为此做出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角度主要从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入手,借助主观或客观的研究手段做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除此之外,研究者逐步创新,引进新型研究手段,采用测量和分析脑电的方式对服装压力舒适性进行研究,并得出一些结论,但有一些结论表示目前的研究中脑电信号与所关注的评价关联性不大,但是仍希望待技术成熟时,脑电信息的分析能够用于服装舒适性的评价中来。并且,使用ERPs技术对服装领域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穿着时触摸的情绪和颜色认知等方面的考察,ERPs技术在服装舒适性领域的研究较少,因此采用脑电进行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