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架反思桥梁 促专业成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架反思桥梁 促专业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近年来,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下,教师的成长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如何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研究表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当然,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褪尽教学反思之浮华,彰显其本色,既是发挥教学反思功能、支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具有良好品质修养之必需。

[关键词] 教学反思 反思 反思性教学 专业成长

一、前言

有关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反思和教学反思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教学反思似乎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到了21世纪,这种讨论和研究开始在教学领域里盛行。但有关专家指出,就目前而言,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还不普遍,一部分教师观念落后,对教学反思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这是摆在教育战线面前的严峻现实,也对提高我们专业化是极其不利的。专家强调: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包括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研究表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课改新时代要求我们对教学反思要做再审视、重思索和新定位。

二、审视――教学反思的认识和日常落实到位了吗

受教研人员启发,我借机对教师是否有反思行为进行了随机调查,对教学反思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了解,我认为目前小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还存在着认识和日常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如:

资历深的部分教师认为没必要反思。也许有不少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业倦怠,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感觉疲惫,虽然习惯于奉献,但也缺少职业幸福感,忽视自身的专业成长。认为教书就是教“书”,“年年岁岁书不变,岁岁年年课相同”。运用自己多年习以为常的“套路”,来应付那薄薄的课本知识,不但轻松,而且无风险,哪来反思?

稍有经验的部分教师认为没什么反思。他们因为有了几年教龄而感觉“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认为反思就是对号读论文。于是,在交流反思时,张冠李戴地读起报刊杂志的文章,不管恰当不恰当;或认为反思就是作检讨,于是在评议教学时,“谦虚谨慎”地道出“自己的种种毛病”……

少数青年教师认为反思很无奈。我们尽可以看到他们开出的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然而,在一年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实际教学中,他们也许还是凭着自己那点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教学实践。只是由于在观摩课上老师要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不得以而“思”之。

与上述情况不同的是,刚毕业的“小老师”往往由于教学相长的幸福感而对教学常琢磨、常反思。

当然,上述只是随机的调查,但反映出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和日常落实的不到位。行动源于认识,所以,我们要对教学反思现状进行理性地审视,加深对教学反思意蕴的正确理解。同时,要坚持务实的原则,教师个体在心理、行为上应有动力支持,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理解教学反思本真的意义并落实于日常工作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所在。

三、思考――与时俱进的教学反思路在何方

如何开展反思并开展怎样的反思内容呢?不同的教师有不尽相同的看法。但总地说来,反思应考虑教学的时效性,如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了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能根据课堂上随时出现的问题即时反思,抓住契机,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监控性,使教学得以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等。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1.以教材为根,反思自己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否符合课改理念

反思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充分了解,反思每一节在整个章节中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到底要掌握到什么程度,以便对下节有更好的把握,做到心中有底,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时间。当我们面对新课程时,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因为如今的教材更注重的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味的以教师为主体,专门讲解的那种模式,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课改理念就是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要多,使学生渐渐成了教室、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学生、辅助学生的一个个体,所以,要反思自己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否符合课改理念。如初一科学里,老师讲授的内容不多,相反,活动和讨论的主题很多,基本都是学生自主发挥,让学生讨论、动脑、学会总结。老师只是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判断、汇总学生结论正确与否,这就是新课程的特点。而对于教参,我们要有选择地、批判性地吸收,绝不可照搬。教师教学的关键一步是处理好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处理的如何,基于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即教师的科学专业素质,教师对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内容等方面的要求的理解,以及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的了解。因此教材要研究,而不是跟着感觉走。

2.以学生为本,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理论既源于教学实践,又超脱教育实践,教师在以教育理论作观照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自觉地剖析矫正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水平。用理论链接自己的教学实践并逐步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强化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习惯。理论与行为对接得越完美,反思也越发深刻,当然,对学生的伤害也就越少。事实上,教学中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事例时有发生。其实维护学生的自尊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3.以发展为基,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学生各自都得到了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对于书中个别特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教学反思的对象无疑是自己的教学实践,而不是他人的教学实践。离开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反思无异于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一些教师的反思犹如天马行空,内容空泛,其原因就是没有以扎实的心态去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是发挥教学反思功能、支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具有良好品质修养之必需。

教学反思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标签”,而是教师工作、生活的一种状态、一种方式、一种精神,这是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所使然。当我们的心态不再浮躁,行动便会踏实勤奋,教学反思就会走向深刻,成为我们在教学心路上留下的一串深深的、奋进的印痕,令我们骄傲与自豪。

四、定位――褪尽教学反思之浮华,彰显教学反思之本色

反思是教育实践的再思考,是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养。其实质就是使教学的层面由“现象”向“本质”升华;其过程就是教师的角色由“经验”向“科研”转型,最终为提高学生的素养服务,所以应朴实无华,求真务实,而不是华丽外表下的“假面舞会”。

1.理念是反思的支柱

教学行为是受教育理念支配的。教学反思必须在先进理念的支配下进行,如在目标上,要思考“单一”向“三维”转变;在内容上,要思考“书本”向“生活”转变;在教法上,要思考“灌输”向“引导”转变;在要求上,要思考“统一”向“差异”转变;在训练上,要思考“结果”向“过程”转变;在评价上,要思考“评判”向“诊断”转变;等等。只有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扎根于心底,反思才会“一览众山小”。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

2.内需是反思的动力

教育是一门艺术,其间的奥妙,一个人不可能经过一、两次的反思就能发现,它往往需要反复多次乃至长期的揣摩与奋斗。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力图在实践中丰富实践,在反思中学会反思。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教师知识不更新,方法不改造,得失不反思,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就无法摆脱在一成不变的自我圈子里循环往复。教师只有将反思变为自觉主动的行为,化反思为专业成长的内需,反思才有“源头活水来”。

3.实践是反思的土壤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不能将反思游离教学实践之外。教学反思是一种因高度责任感而发自内心的工作热情,一种对教育教学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反思型教师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关心自我完善,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当对象的知识等发生变化时,与时俱进地调节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应为课堂教学服务,所以,潜下心来教学将反思回归自己的课堂,研究课堂中的问题才是教学反思之本色,诸如人文的、教育的、学科的、技能的等方面。唯有如此,反思才具体实在,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对教师专业成长有所裨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使自己充满自信、激情与力量,引领教学走向更大的成功;也可以反思败笔之处,让自己深知教学是个不断趋向完美的过程,始终保持质疑问难、不断进取的恒心、信心与创新张力。我们是为了“教人”而“教书”,一切教育行为都是为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而,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学生学习行为是否得到改善来判断反思是否成功、有效,继而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纵观教师的成长足迹,我们可以发现:在教学中,一旦教师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所以,经常开展教学反思才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番风光!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周建国.中国教师报. 2007,5.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