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楔状缺损不同充填方法的疗效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楔状缺损不同充填方法的疗效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价楔状缺损不同充填方法对其脱落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40例患有楔状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玻璃离子直接充填、光固化树脂充填、微孔加玻璃离子直接充填的方法,观察一年后其脱落率。结果 玻璃离子直接充填一年后其脱落率为14%,微孔加玻璃离子充填的脱落率为10%,光固化充填脱落率为20%。结论 楔状缺损充填后的脱落率以微孔加玻璃离子的最低,玻璃离子直接充填次之,光固化最高。

楔状缺损是牙体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是一种缓慢磨损所致的牙体缺损,随着磨损的增加,可渐引起牙髓病的发生,同时也更易造成牙体的折断,因此对于楔状缺损的充填应及早充填治疗以阻断或减缓上述结果的发生,而以往采用的充填方法易脱落;本文通过对楔状缺损的充填采用微孔加固固定的方法治疗,认为不失为一较好的方法,经随访一年脱落率明显降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临床上楔状缺损病例140例,临床上均无牙髓炎症状或仅有轻微过敏反应症状,年龄35~80岁,男90例,女50例,上下颌双尖牙 100例,其余牙位40例。

1.2 方法 140例随机分为直接使用玻璃离子充填50例、使用牙用自攻自断钉钻入牙本质内0.5~1 mm,然后再用流体玻璃离子充填60例、光固化直接充填30例,有过敏症状的需垫底充填;一年后随访观察。

2 结果

一年后随访,玻璃离子直接充填50例,脱落17例,有效率86%;微孔加固加玻璃离子充填60例,脱落4例,有效率90%;光固化直接充填30例,脱落6例,有效率80%。

3 讨论

3.1 楔状缺损是牙体硬组织发生缓慢磨耗所致的硬组织缺损,主要为横刷牙所致,同时由于合力的作用致牙颈部成为一个应力集中区,长期的咀嚼加速了牙体的疲劳,二者共同作用而产生楔状缺损。随着缺损的增大,致其距离牙髓腔渐近,从而可引起牙髓病变、甚至穿髓或牙折,因此对于楔状缺损应及早充填,以阻止其继续发展,同时应调合以减少应力集中;方法有采用玻璃离子充填、光固化充填或夹层技术,其脱落率仍较高[1]。本文通过通过在其合方或龈方或两个方向采用牙用自攻牙本质配套的钻,在牙本质上钻上微孔,然后使用玻璃离子充填,明显的降低了其充填后的脱落率。

3.2 楔状缺损由于位于牙颈部,其不承受合力,因此材料的硬度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更应该注意增加其固位性,在这方面无论是玻璃离子、光固化都能满足其需要,且其光泽性较好,与牙体颜色类似,满足了患者美观的需要;但光固化树脂与牙体组织仅是一种物理结合,靠粗糙的牙体缺损组织面与充填材料之间的相互嵌合起到固位作用,而玻璃离子除上述结合力外,其还可以与牙体组织发生化学结合,因此其固位力较光固化树脂的脱落率明显为低,但是由于其化学结合力较弱,在临床上均有不少的脱落,作者通过在其合方或龈方形成一孔洞,当玻璃离子充填时可调拌至较稀薄,使其自然的流向孔洞,待其达到充填的最佳状态时使用充填器加压,则材料完全凝固后,增加其物理的嵌合力,类似修复时制备的钉道增加其固位[2],因此其充填后的脱落率明显降低。

3.3 对于临床上具有牙本质过敏症状的患者,在充填时应采用垫底,以减轻对牙髓的刺激症状,尤其是当楔状缺损较严重、距离牙髓腔较近时无论是玻璃离子充填或光固化充填时,由于其本身的酸性可刺激牙髓或酸蚀时刺激牙髓,因此对于有牙本质过敏症状的患者均应该先垫底后充填;用自攻钉钻孔时,也可能造成穿髓,或产热刺激致牙髓病变,避免上述后果最关键的是医师的经验,钻入点与髓腔之间距离的判断以及在钻孔时应顺牙长轴的方向,且钻孔不宜太深,以1 mm为宜,同时应向患者宣教改变不良刷牙习惯,方可改善充填材料的脱落率及楔状缺损的形成。

3.4 由于应力集中是楔状缺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曾有报道充填后的调合可以明显减少充填物的脱落率[4],本文未就此进行探讨,需进一步增加病例,若与钉道充填相配合,相信会更好的减少其脱落率。

参 考 文 献

[1] 吕冬实.楔状缺损充填体脱落的原因分析.广东牙病防治,2008,16(6).

[2] 黎刚,郭宏剑.倒凹固位加调合在楔状缺损充填中的临床探讨.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2).

[3] 吴爱玲.针道加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疗效观察,20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