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蔡史印:对话黑暗,遇见光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蔡史印:对话黑暗,遇见光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话蔡史印:公益不是计划,源于那份对纯真快乐的震撼

“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全职去做公益”,蔡史印在回忆之前的人生轨迹时,公益在其往昔的生活和人生规划中,似乎是无迹可寻。很难去理解,出生于一个企业世家,一路从国内名牌大学念到美国的MBA,毕业后一直打拼到知名外企的亚太区CTO的蔡史印,公益似乎根本与她的人生不着边界。勉强与公益搭边的事情,是曾经参加公司组织的公益活动,与孤儿结对子,那是公司人人都在做的事情。对于一个黑人小女孩,给予爱和关注,这其实是理所当然。蔡史印在回忆过往时,反复称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专职做公益。

停留,往往是一个极简单和纯粹的震撼,就可以让人生轨迹改变航向。

故事铺垫于2008年,商界的蔡史印在奥地利认识了盲童学校校长兼创办人萨布瑞亚·田贝肯,他是后来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这位来自德国的视障人士,于14年前在中国发明了盲藏文,并创办了至今唯一的一家盲童学校,免费提供给孩子知识教育和生存技能,被称作“孩子的眼睛”。

2009年,蔡史印的一次停留,便是人生的一次大转向。偶然一次自驾去“自虐”,遇见了来自盲童学校的震撼,从此开启了蔡史印致力于让视障者用黑暗与社会对话的征程。

那份震撼到底是什么呢?“盲童学校的孩子似乎什么都没有,却是我所遇到过的最快乐的人”,“而什么都有的人,却整天在抱怨。”这种与她原有观念的冲击,让她停留,开始做盲童学校的义工,直到现在她仍负责盲童学校对外关系和政府关系、筹款等。于是,她的人生不再向往和信仰高档和奢华,包括曾经一直梦想的fashion生活和事业。曾经穿戴名牌,享受高端的生活,并没有带给她内心真正的满足和快乐,反而让她觉得自己的辛勤工作只是“让富人更富”,“我们会用很多钱买一件衣服,但是同样这钱可以给所有盲童学校孩子买冬衣。”理念的冲击,促使她暂停了自己2008年在德国开办的时尚企业。

对话社会:黑暗中的对话,社会企业家的探索

对于盲童学校的孩子,无论他们再聪明,我们给予他们再多的帮助,毕业后在中国,盲人唯一的就业出路就是按摩。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史印明明看见,盲人在有电脑读屏软件等各种发达的工具后几乎什么都能做,但却得不到平等的机会和待遇。问题考问着蔡史印,同时也拷问着我们的社会:

也是不经意的一次对话,那是蔡史印在亚特兰大黑暗中对话体验馆。在体验过后,她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是社会对残障人士的歧视和偏见,而需要改变偏见则需要对话。据统计,有一千四百多万人口的成都,注册在案的盲人有83000多名,但只有一所可以容纳一百名学生的盲童学校。蔡史印认为,要做的不仅是单纯地开办一两所盲人学校,提供一两个工作岗位给残疾人,而是尝试着去扭转整个社会的观念,带来一种平等的理念。“用一个宽容、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和我们不同的人。”

但是,这个对话怎么建立呢?人对与自己不同的人,白领对蓝领,农村对城市,正常人对残障人士,都会有强烈的偏见。黑暗中的同理心,便给了我们一个与视障者对话的平台。在黑暗中,体验者与视障者角色互换,体验者通过暂时的弱势,需要视障者相应的引导和帮助,这个对话的平台便建立了。

根据“黑暗中对话”组织统计,100%的体验者在5年之后都不会忘记这个小型的交流会及导游的名字,90%的人会自觉地更加关注盲人的生活,34%的人愿意再次参加。

黑暗中对话(DiD,Dialogue in the Dark),这是一家创办于1988年、总部设在德国的社会企业,意在通过健全人在全黑环境下的体验,消除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偏见,并为盲人提供平等就业机会。

2010年,蔡史印加入了DiD在德国汉堡的总部,成为其全球的首席运营官COO,并把它引入中国内地,已在上海、北京、深圳,厦门、广州等地开设了工作坊。

对于社会企业,蔡史印觉得那是大的趋势。它使公益能自我造血,自负盈亏,产生收益,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从公益项目到盈利企业的转型,社会企业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混合型,四不像?世界各地的社会创业家们都在寻找正确、成功的模式。

对于黑暗中对话,其盈利模式为体验馆的门票和连锁加盟。目前已经在38个国家设立了黑暗中对话体验馆连锁。

社会企业的连锁加盟,与商业连锁的不同,在于其加盟对象。它的加盟对象主要包括公益组织、学校、社会企业家等,致使它不能像商业连锁,严格的及时收回加盟费用和进行相应的商业管理,例如社会企业的连锁,即使赔钱了也不可以关掉。

但对于连锁加盟,却不失为复制推广公益项目的模式。蔡史印认为,社会企业连锁的探索,应学习商业连锁的经营,如麦当劳、星巴克。

社会企业的连锁也需要专业化、企业化的运作,应该有员工激励机制,否则很难维持员工持久的热情,虽然也可以靠信仰,但目前中国大部分人都没有。而无论公益组织还是社会企业,都应该建立绩效评估、科学的管理机制,不引起团队的内部消耗。

在蔡史印加入DiD两年期间,她成功使得DiD在全球的运营实现了内部收支平衡。在运营方面,需要用商业的语言与加盟商对话。尤其在美国的经历:DiD的创办人虽具有卓越的创造力,却不是做商业的。因加盟商是强大的上市公司,总部与其没有建立平等对话机制,加盟商在缴纳加盟费后,完全不理睬总部的理念和相关的管理。而用商业的语言与其对话,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利益关系,使得社会企业的运作需要非常专业的商业运营模式。平等对话,社会企业应当更加注重专业性,才能更健康的生长。

对话中国:黑暗中对话的黑暗摸索

对于DiD在中国的发展,主要面临的是山寨和本土化的问题。

2007年,黑暗中对话在中国就已经开始尝试,先后遇到不尊重知识产权的山寨问题;与深圳公益组织的合作也遇到付款的纠纷;与世博会的合作只要名字不要理念;最后有较成功的香港模式和上海恩派邀请的孵化落地模式。

对于山寨问题,这是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比较反感的地方。不尊重知识产权的同时,山寨也存在品质不高、操作不规范、理念等不吻合的问题。蔡史印曾经找过北京两家DiD的山寨机构对话,对于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做指正,希望能规范DiD在中国的运营和发展,但山寨问题在中国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