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BPR理论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BPR理论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bpr的内涵、背景、特点进行描述,并对高等教育管理的现代启示进行总体分析,对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BPR;高校教育;工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008-1.5

【项目】本文为课题“业务流程再造在研究生教育工作流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的预备成果。

一、BPR理论内涵及提出背景

BPR理论内涵: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译为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企业流程再造。所谓BPR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哈默(Michael Hammer)1990年第一次提出,是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

企业再造理论的产生有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西方国家经济的长期低增长又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有些管理专家用3C理论阐述了这种全新的挑战:(1)顾客(Customer)(2)竞争(Competition)(3)变化(Change)。在这种背景下,结合美国企业为挑战来自日本、欧洲的威胁而展开的实际探索,1993年哈默和钱皮出版了《再造企业》(Reengineering the Corpration)一书,书中认为:“20年来,没有一个管理思潮能将美国的竞争力倒转过来,如目标管理、多样化、Z理论、零基预算,价值分析、分权、质量圈、追求卓越、结构重整、文件管理、走动式管理、矩阵管理、内部创新及一分钟决策等”。1995年,钱皮又出版了《再造管理》。哈默与钱皮提出应在新的企业运行空间条件下,改造原来的工作流程,以使企业更适应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这一全新的思想震动了管理学界,一时间“企业再造”、“流程再造”成为大家谈论的热门话题,哈默和钱皮的著作以极快的速度被大量翻译、传播。与此有关的各种刊物、演讲会也盛行一时,在短短的时间里该理论便成为全世界企业以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IBM信用公司通过流程改造,实行一个通才信贷员代替过去多位专才并减少了九成作业时间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

BPR理论与教育管理的结合。BPR理论是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最新管理思想。随后,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类公司开始了BPR改革的热潮,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如IBM、科达、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纷纷推行BPR,试图利用它发展壮大自己,实践证明,这些大企业实施BPR以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BPR理论尽管最初主要是针对工业企业而提出的,但这一理论的价值也同样适用于教育行业,并且不少学者撰写了相关的文章。1998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与扩大、教育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人们非常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目前,高等教育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财、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等国家在高等教育中引入BPR理论和方法,并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成为BPR理论和方法在高等教育中成功运用的典范。

二、企业流程管理再造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有助于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高校传统管理模式是以上级管理命令为核心,一切工作都围绕上级的工作计划与安排进行具体部署,从而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离开行政任务中心,具体管理工作则无从开展。通过业务流程再造,进行管理,则需要学校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转变,高校管理中心虽然都是为了人才的培养,但工作方式不是以上级行政命令为中心,而是以人才培养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作的部署与安排,侧重流程管理,而不再是传统的“任务挂帅”。

另外,通过业务流程管理的信息化,还可以转变高校管理的“文牍主义”倾向。传统办公条件都是注重文件的制定、贯彻、落实,而且多为纸质化办公,不但造成大量的办公经费的浪费,更多是浪费大量的管理时间,文件的积累、整理也让人煞费苦心。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可以转变传统的办公理念,文件即时传达,即时批复,即时反馈,可以逐步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有助于人才的规范化培养。培养人才是教育管理的核心。如何由“学生”转化为“人才”,这需要相应的流程和环境。教育管理主要围绕这一转化来制定。具体而言,就是要对现有的管理制度从制定目的到具体条文进行全面的审视,以学生为出发点,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才为准绳,对现行制度与条文存在的必要性加以重新审视,并对有必要存在的制度进行修改。如对于学生是否成才的衡量标准不是时间,而是真正的学识水平。学年制管理是一种不利于学生成才的制度之一,应该逐步地过渡到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学分制管理。

有助于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大学教学质量是大学的生命力。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前提是需要一个公正客观的质量评价机制。这种评价不应该来自上级主管部门,而应该来自受教育者、用人单位以及社会。教育虽然不能完全产业化,但将教育按产业的规律来进行组织却是可行的。因为教育不是纯粹的公共品,所以,正如企业将产品质量看成是自己的生命一样,大学也应该把教育质量摆在首要的位置。企业产品质量的高低应该由市场来裁决。大学教育质量的控制要摆脱传统国有企业曾经出现的有“金牌”无“名牌”的怪现象,必须对当前的教育质量评定方法进行改革,逐步将单一的上级主管部门评估转变为以“市场”评估为主、主管部门评估为辅的综合评估体系。具体地就是应该主要地由受教育者、用人单位以及社会来评定,具体评估指标可以是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成就、社会表现等;也可以由专业化的、独立的社会机构设计指标展开评估。建立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以学生毕业为最终产品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生产线模式。有助于实现日常管理模式的“三化”。大学教育管理像企业管理一样需要讲效率。提高教育管理效率需要进行系统的考虑,除了像传统的思考方式那样对现有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重新审视,研究现有管理环节的管理效率外,还应在流程再造的思维下将视野转移到现有管理范围及其环节本身的合理性上来。教育管理者除了对日常工作进行梳理、规范,从而实现高校日常管理模式的“三化”,即理论化、规范化、制度化外,更为主要的是对每一种管理都要质疑:这种管理必须存在吗?可以开展信息化管理吗?可以开展“外包”服务吗?外包策略是企业流程再造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当前我国高校中已经开展的改革中已部分地涉及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叫“后勤社会化”。当前“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改革缺乏系统的思想和理论进行指导,“后勤”的概念比较模糊,“社会化”的程度也难以把握,改革步伐一直比较缓慢。很显然,大学管理采用外包策略,对于减少学校的资金投入、节约人力以及将管理重心转移到应该管、必须管好的领域,提高管理效率,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在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前提下大胆地进行流程再造工作,是当前大学教育管理改革的核心环节之一。

总之,由于教育理念和技术上的原因,传统的教育模式并没有真正以开发学生特长为宗旨,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因此学校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多样性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关于流程再造技术与高校管理流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相关的研究与探索日益增多,管理流程再造理论越来越受到高等学校管理者的重视。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相比较,中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更多,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更不相适应。从教育流程特别是教学管理流程的角度来审视,中国高等学校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改革公司――企业革命的宣言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29.

[2]汪小洲,洪晓军,周国君.业务流程再造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6(10):89-92.

[3]陈建中,郇良勋.现代大学教育管理流程再造初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6.

[4]戴卫明.高校教育流程再造:必要性及其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作者简介】高全宝: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