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趣话科举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代的读书人没有“高考”,但科举考试的竞争却远比今天的“高考”残酷,许多故事也因此而发生,这从前人的“科举诗”中可见一斑。
科举考试能使一个潦倒的穷书生在一夜之间变成大贵人,所谓“一登龙门,身价倍增”,唐代孟郊在《登科后》一诗中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从诗中可以看出,一旦登上进士榜,多年的努力和艰辛顿时一扫而空。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何等愉悦而近轻狂!而与此成为鲜明对照的,则是落第者的垂头丧气。
宋代的温宪因屡试不第,曾写过一首《不第诗》,以抒发心中的抑郁悲哀: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不第人。
此诗写得极其沉痛,主考读后,顿生同情之心,破格录取了他。明代有个叫陆世明的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他落第后乘船回家,经过临清时,又被人误当商人,责令缴税。就忍不住写诗诉苦:献策金门苦未收,归心日夜水东流。扁舟载得愁千斛,闻说君王不税愁。
收税的关吏读后,生了怜悯之心,放过了这位颓丧的落第者。
科举考试既然能神奇地改变人的命运,金榜题名自然也就成了读书人梦寐以求之事,但真正的幸运儿能有多少?宋代的韩南,一直考到73岁,才勉强考中,登科后,他写诗解嘲说: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逢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数字对比,展示了读书人在科场上艰难挣扎的情形,饱含着沉重的忧伤和叹息。
为了能在科举考试中胜出,顾不得斯文,各施手腕,不择手段的大有人在。
诉苦,希望博得主考官同情的是一种。唐代的刘虚白与裴坦从小一块儿读书,裴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大官,而刘仍是名生员。有一年,刘虚白应考恰逢裴坦当主考官。刘想起30年前两人一起应考的情景,就写了一首诗:三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不知岁月能几许,犹着麻衣待至公!裴坦看了刘虚白进呈的诗,还真动了恻隐之心,大笔一挥,录取了他。
采用迷信手段,企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考中的又是一种。清代乾隆末年,某县举行秀才考试,考场内忽然发出蝉鸣,监考官揭开考生张某的帽子一看,发现有几只蝉。张某说,这是父亲特意放的,预兆“头鸣”(头名)。监考官听了啼笑皆非,以违反考场规则为由取消其考试资格,并挥笔写下了一首诗:头鸣不是这头名,皆因老父好功名。秋蝉识鸣不识名,迷信兆头失功名。监考官以诗代言,对这种荒唐的行为予以批评教育,幽默而风趣,一时传为笑谈。
科举考试使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做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梦,许多类似的故事便层出不穷,读一读前人的诗,不禁令人顿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