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我国生态住区建设的实施促进机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我国生态住区建设的实施促进机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生态住区实施促进机制研究的薄弱环节,在借鉴国外生态型住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住区的发展现状,从市场调控机制、行政管理机制两个方面探讨我国生态住区建设的促进机制,以求推动我国生态住区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生态住区;实施机制;市场调控;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040-02

1生态住区建设的实施促进机制

1.1 市场调控机制所谓市场调控机制,简要地说就是指通过价格手段对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资源流向最需要的地方,争取最高效率地使用有限的资源。对于广大房产开发商来说,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没有得到经济效益上的回报,他们在住宅开发中是不可能主动地运用生态技术的。同样对于普通居民来说,经济上是否合算,是他们重视节能、环保,选择生态住宅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采取合理有效的市场调控机制,让广大开发商、居民群众能够从生态住区建设中得到经济实惠,才能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生态住区建设当中。

根据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理论,在商品生产、使用过程中,必须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将环境与资源费用计算到产品成本中去,从根本上反映了产品的真正价值,从而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同样,对于生态住区建设来说也应该把原来消耗的那些不计入成本或背离价格关系的那些资源重新计入成本中。具体来说,生态住区的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手段主要包括有税收、收费这两种。

1.1.1 完善税收制度税收是指政府征收一定的环境税,又称绿色税收,包括排污税、能源税、产品税等。国外都很重视通过税收这个有效的经济手段促进建筑的节能。如德国,为了改善能源结构,倡导人们对新兴环保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现在已经对非环保能源的产出折合成电单位,每度征收2欧分的环保税,此项收费加上一定的财政投入,共同设立成为政府提供给社会的新兴环保能源开发建设无息贷款,而通过太阳能等新兴环保能源开发提供给社会的能源,将不收取任何费用。在这一政策的鼓励推动下,如今德国人对发展新兴环保能源兴趣越来越浓,新兴环保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在德国的使用领域和比例更是得到了大幅拓展和提高。

通过能源税收的手段可以引导人们对能源问题的进一步重视,树立能源节约和环保意识,促进传统能源的环保技术改造升级,鼓励人们通过科技创新发掘新兴环保能源的潜力,从而最终达到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的目的。相比之下,我国目前还没有能源税,针对越来越突出的能源问题,提高建筑的节能效能,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尽快设计开征“能源税”,以便推动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建筑节能的发展。

1.1.2 完善资源与能源的收费制度目前我国的水资源、能源使用的收费制度很不合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是收费过底,不能反映这些资源的稀缺性和真正的价值,导致大家对节约资源和能源不够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通过对国内一些采用中水利用系统的小区的调查,如南京咏梅山庄、扬州栖月苑、上海的康桥半岛等小区,发现由于设备的运营成本比节省的水费高的多,因此基本上都是建了不用,或等到上级领导来参观、检查时偶尔才开一下,纯粹变成一种摆设。又如北方集中供暖的收费不合理。长期以来,集中供暖的收费都是按建筑面积收费,而不是按实际消耗热量计算收取,造成了热费与热量的脱钩。在这种情况下,采暖户用多用少一个样,根本没有节能意识。而在国外尤其欧洲,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采取集中供热分户计量方式,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供暖体制。这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供热体制改革有一定借鉴作用。因此“热计量”计费方式,即按用户实际耗热量收取暖费,可以说是今后供暖的收费的发展方向。由于各家供暖设施有了一定独立性,用热与不用、用多少都由自己做主,也可大大提高居民的节能意识。

总之,为了提高人们对节能、节水、节地的重视,重要一点是如何通过对这些自然资源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让人们通过节约资源消耗的行为来获得经济上的受益。

1.2 行政管理机制

1.2.1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目前我国对生态住区建设的管理却比较混乱,存在各部门多头管理、彼此又缺乏合作的问题。例如目前国内与生态住区创建有关就有“国家康居工程”、 “全国健康住宅建设试点工程”、“全国绿色生态住区示范项目”等多个项目(见表1)。由于每个部门都对生态住区有不同名称以及技术标准,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摸不到头脑,不知道哪个更权威、更科学。而作为房产开发商则更多的是把生态小区拿来炒概念,搞噱头,提高自己楼盘知名度,乘机抬高楼价,获得更高利润。因此当前亟须形成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决策机制,特别是形成统一的名称、评价标准和行业管理。

1.2.2 加强相关法规、技术规范的制定、执行、监督、管理

①加强相关法规、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完善工作。规划设计是整个生态住区建设过程的龙头,通过制定完善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确保住区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能达到较高的生态化水平。以建筑节能为例,各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都结合着本国的特点,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对建筑节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制,作为推行这些政策的保证。

我国的生态住区建设才刚刚起步,有关生态住区的法律、法规和评价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大家对于生态住区的内涵和评价标准等问题仍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需要尽快完善生态住区的评价体系,出台真正切实可行的生态住区技术标准。以上海为例,目前的建筑设计规范中,有关建筑的节能、环保、健康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很少。如建筑节能主要是依照国家《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执行。而在《上海市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1994)中,涉及住宅的节能、环保、健康的技术规范几乎没有。正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技术规范对开发商的约束,开发商从节省投资费用的考虑,当然不会主动增加建筑的节能、节水、保温隔热、新能源的利用等方面的投入。

②加强强制性技术规范的执行、监督、管理。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后,还需要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这些法规、技术规范的严格贯彻执行。正如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就曾指出―“在设计阶段全国95.7%的建筑是节能的绿色建筑,但是在竣工后真正是节能建筑的仅有53.8%。”,其主要就是开发商在建房过程中为节省成本,改变了原始设计,也暴露了在建设监管中存在漏洞,这是当前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生态住区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更好贯彻相关法规,特别是那些强制性技术规范,对达不到技术规范要求的建筑、住宅小区项目进行必要的行政处罚,这是今后政府进行管理的重点。

③建立完善的认定制度和标志系统。为了规范生态小区、生态建筑的开发建设,杜绝房地产市场的“伪生态”现象,必须建立完善的认定制度和标志系统。根据每个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建筑物类型,制定科学、公正、操作性强的生态小区和生态建筑的评价体系。对住宅部品、材料、设备也应进行品质人证并建立目录。经过认证的产品和部品材料应明示统一的标识,据此享受优惠政策。

1.2.3 推动生态型住区建设的综合示范与管理工作生态住区建设在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上都是全新的,它不但是一个观念和技术上的更新,同时涉及生活模式、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创新。其开发建设过程也是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协作过程。另外生态建筑初期投入比较大,在技术条件和市场还不是很成熟时期,完全依靠市场进行推广和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政府的扶持相当重要。

我国的许多生态建筑示范项目,往往是以政府委托的科技攻关课题为契机,有关部门搭建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在研究机构和企业的通力协调配合完成。从而实现政府、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双赢的局面:政府可以降低开发成本;研究机构可以从生产企业得到设备和技术的支持,降低研究经费和时间;生产商的产品得到很好的展示、广告作用,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①。

因此,今后我国应加快生态住区的综合示范工作,推动生态住区建设。生态型住宅小区试点工程的规划管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计划公示、申报立项、评估审查、中期检查、竣工评定、后期管理监督(图1)。

2结语

总之,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住宅开发背景下,必须通过市场机制与政策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方法,如对建筑征收绿色税、提高自然资源、能源的价格等经济手段,以及信贷支、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让开发商从中得到实惠,提高他们对住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必须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的制定、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力度。通过完善以上多种实施促进机制,共同推动我国生态住区的快速、健康发展。

注释:

①引自钟力,“我国生态建筑的示范性实践――兼评上海示范建筑示范楼”.建筑学报.2005(9):P13.

参考文献:

[1]翁奕城.上海城市生态型住区建设的规划对策与实施机制研究.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I-Shiow Kuo著.张雯译. “台湾省生态型住区的实施机制”.国外城市规划:2002年第3期.

[3]宋春华.“观念・技术・政策――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思考”.建筑学报: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