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略论襄樊省域副中心城市金融发展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略论襄樊省域副中心城市金融发展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探讨了襄樊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中,金融发展的取向,提出了襄樊金融发展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及未来4年襄樊金融发展的相关构想建议。

关键词:金融;银行业;区域金融中心;省城副中心;金融生态环境

2004年,襄樊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襄樊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襄樊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抢抓金融危机和东部经济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充分应用好国家振兴中西部政策以及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政策,认真研究襄樊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金融需求,找准金融支持襄樊经济发展的支点和突破口,确立建设襄樊省域副中心城市金融支撑体系的基本思路。即: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发挥其他金融机构的职能作用,积极引进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来樊设立分支机构;做大做强地方性商业银行,加快推进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积极发展互小额贷款公司和合作型担保机构,创新担保、抵押、质押形式;发展多种层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市场,鼓励本地企业上市到资本市场融资,力争用一两年时间,初步构建市场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体系。

按照这一思路,襄樊在加快构建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金融支撑体系,为襄樊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金融血液进程中,应着重要解决好襄樊金融发展的五个问题。

一、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是襄樊金融发展的现实选择

是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还是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建立与省域副中心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功能?一个地区能否成为金融中心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和发达的金融市场;有健全的金融法规和管理制度,实现较宽松的金融管制;良好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的通讯设备;有足够以至较高的金融专业知识水平和经验较丰富并通晓国际通用语言的从业人才。其中,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和金融发展是金融中心形成所需要的三大最基本的要素。

襄樊属鄂豫川陕毗邻地区重要城市,历来为“南船北马,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具备了能够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地理优势,但是,从目前看.囊樊市的经济综合实力、金融发展水平,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还不相称,更与金融中心形成条件相去甚远。2008年,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3万亿,武汉市接近4,000亿,我市尽管突破了1,000亿.但还占不到全省的10%。只相当于武汉市的1/4强一点。从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应该拥有的经济实力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经济总量一般要占到全省和省会城市的15%(=1,695亿元)和60%(=2,400亿元)以上,而我市目前只占到9%和25%多一点。从这点看,襄樊必须快速扩张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湖北“两圈一带”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增长极,为全省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2008年末,全市各项存款本外币合计余额为834.4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79.55亿元,存、贷款余额仅分别占全省存贷款余额总量的6.15%、4.17%(2008年全省存、贷款余额1.35万亿元、9,100亿元),而全市各类金融机构仅35家,其中银行类12家、保险类28家(财险15家、寿险13家)、证券类5家(证券交易营业部),金融从业人员2.2万余人,没有一家总部在襄樊的全国性金融机构,还没有一家外资金融机构人驻襄樊,唯一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一襄樊市商业银行规模还十分弱小,这样的金融发展状况仅仅能够满足目前襄樊经济发展需求,而与能够带动、辐射一定区域的金融服务需求相去甚远。

结论:以目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看,襄樊显然不具备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那么,襄樊应当定位为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为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撑体系建设为努力方向。

二、明确发展目标.是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2009年,襄樊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国全省战略部署,确定了襄樊市未来4年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即未来4年襄樊发展的234目标:就是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达到750亿元;用三年的时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一番,达到2.000亿元;用四年的时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翻一番。达到2,000亿元,实现襄樊经济跨越式发展。

襄樊市经济发展新目标的提出和实施.为全市金融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发展挪出了新的空间,准备了充足的信贷载体。企业数量与规模的大增。必然导致支付结算、融资担保、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需求增加;而全国、省、外地资本和项目向褒樊转移和投入更需要承载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企业要做大做强,不仅需要间接融资,还需要到资本市场上市直接融资等等,这些都为完善襄樊金融服务功能提出了现实的需求,我们必须为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搭建整合资源、吸纳聚集各类生产要素的有效平台,使襄樊成为吸纳和聚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的“洼地”,从而满足企业扩张需要,降低企业商务成本,增强企业创新活力。

因此。对应于襄樊经济发展的目标,襄樊金融未来4年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各类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翻一番达到800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翻一番达到1,600亿元、各类金融机构数量达80家;建立区域性地方金融机构一城市商业银行,形成区域银行网络并争取上市;加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提升产业转移的金融服务水平。成立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机构,增加对转移企业的有效资金供给;构建有针对性的贷款担保机制,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完善有针对性的信贷管理制度,妥善解决承接产业转移中的融资体制问题;创新有针对性的业务品种,创新中间业务。满足转移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优化融资结构,是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无论从全国、全省还是我市企业融资来源看,均表现为“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格局。这造成金融风险的压力过分压在银行身上,使银行不堪重负;优秀的企业不能以低成本获得资金支持迅速做大做强,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也不能借助于资本市场建立健全起来。

从我市2008年年底的银行数据看,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79.55亿元;而我市在沪深股票市场上市的企业仅有5家.即:东风汽车、中航精机、新华光、襄阳轴承、湖北金环。5家上市公司总股本为27.462771亿股,截止2008-12-31股东权益为78.08985396亿元,并且未有发行企业债券。其它未上市企业更没有发债的资格,企业通过发债融资的渠道几乎没有启用。

假定以股市融资代表直接融资,股东权益算做企业的直接融资,那么这个直接融资(78.08985396/(379.55+78.08985396))仅占17.06%。即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为:17.06:82.94。

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和改革以来历史上最高的20%(最高近30%)的水平相比相差甚远。如果仅以股本算直接融资占比仅为(27.462771/(27.462771+379.55))6.75%,与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直接融资占比在30%-50%的比例相差甚远,说明绝大多数企业资金来源于银行,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系统导致金融市场结构失衡。

因此,未来襄樊经济要实现翻番,必须注重调整融资结构状况,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尤其是扩大在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推动全市企业做大做强,帮助优质本地企业在证券市场融资发展。未来4年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建立多途道融资体系与金融体系,重视和加强政府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银企对接;重视和加强银行创新机制建设,提高融资水平;重视和加强资本要素市场建设,培植多元融资格局。进一步培育资本要素市场,多采取风险投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创新资本等手段,来增强投融资能力;进一步做好企业上市服务工作,力争到2012年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0家以上。

四、加强金融机构体系建设,是繁荣市场主体的迫切要求

襄樊市金融组织体系分为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类别,其中银行类体系最为完善,既有业务经营机构,又有宏观管理部门,其业务运行和管理行为对襄樊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巨大;证券、保险业务则全部是业务经营机构。在经济杜会生活的作用也逐渐在加大。全市现有各类金融组织机构35家(以市级为统计口径),其中银行类12家,保险类28家(财险15家,寿险13家),证券类5家(证券交易营业部),金融从业人员2.2万余人。

目前来看,主要是银行类市场主体与襄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差距较大,目前除中央银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以外,银行类市级机构仅有11家,这显然不能满足辖内多样化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

(一)大量的产业转移企业和项目更喜欢与自己熟习的银行打交道,而辖内没有其钟情的银行分支机构;

(二)县域经济的发展。更需要个性化的银行服务。而目前传统的银行类分支机构,要么没有相关的金融产品,要么市场的定位达不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本地地方性金融机构块头小,资本金与信贷规模不足以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金融需求。

因此,襄樊未来4年内要实现234的经济发展目标,银行类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银行业市场主体建设,做大做强金融市场主体规模。

(一)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全国性银行分支机构,鼓励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来樊设立分支机构,以满足产业转移与资金流动的需要。

(二)鼓励外资银行机构来樊设立分支机构。据了解。全市登记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达200户左右。随着更多的外商来樊设立企业.为了更好地为这些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引进外资银行来樊设立分支机构势所必然。

(三)随着襄樊本地企业不断壮大,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将会诞生.为了做好企业内部的资金调度和管理,应当积极设立企业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四)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樊市商业银行,强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当务之急,一是通过增资扩股形式引入战略投资者,近期股本扩大到10亿元,远期目标可以扩大到50亿元,并争取在证券市场公开上市;二是加强内部治理,扩大信贷产品线,全方位满足城乡个人、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三是扩大机构网络,向县域和区域延伸,广泛延揽各类机构、个人客户,逐步形成区域性商业银行规模。目前仅在市区开设分支机构6个,应逐步向辖内各县市区增设分支机构,形成遍布城乡的机构网络,并适时在周边地市开设跨区域分支机构,实现襄樊经济对周边毗邻地市的辐射带动;四是找准市场定位。要以服务襄樊市城乡中小企业与本地居民为市场定位,争取用1-2年时间建立一大批商行优质忠诚客户,办成真正的“精品银行”,“老百姓自己的银行”。

五、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襄樊经济发展新的目标的提出,为我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生态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

(一)信贷载体不足。目前,襄樊规模以上A级信用企业数量不足600户,仅排全省第6位,导致信贷资源运用与企业数量不匹配;

(二)信用担保不足。襄樊市信用担保机构少,资本金低、合作面窄。全市比较规范的信用担保机构仅8家.担保基金总额只有1亿多元,担保规模明显不足;

(三)发展环境尚需优化。抵押贷款评估、收费、登记不规范,制约了对中小企业、县域经济的贷款。

(四)政府金融服务保障尚需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在企业资金需求信息共享上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在推动银行放贷上缺乏坚实的政策和措施保障,银行存在信贷风险的顾虑。

今后努力方向与目标:重视和加强市场经济主体建设,扩大信贷载体;重视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打造信用襄樊。

(一)加大企业成长工程建设。必须通过大力开展企业成长工程,使企业提档升级,消除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更多的企业进人银行信贷领域,信用优良的企业贷款需求能得到更好地满足。

(二)加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担保体系,为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规模提供平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增加担保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担保领域、设立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的同时。打造按市场化模式运作、担保基金过亿元、符合与国有商业银行合作条件的较大规模的担保机构,组织金融部门与担保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确定适当的担保放大系数,做好担保贷款发放工作.合理进行担保风险补偿,降低担保基金运转风险。

(三)加大信贷投放环境建设。重视解决贷款人在办理贷款抵押、担保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通过出台优化信贷环境管理办法,组织相关机构对政府可控的、具有贷款抵押价值的资产进行评估、确权;登记、评估收费实行全市统一标准,在地方行政服务大厅设立与办理贷款抵押评估登记等相关的“涉贷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对相关审批项目进行整合,优化程序、提高效率,以利于企业快速融资和金融机构加快信贷投放。

(四)加大政府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企业资金需求信息和银企合作机制,推动金融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在信用评级、融资担保、债券融资和信贷支持等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优化服务和风险可控原则,通过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等方式,努力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