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爵士乐》的爵士乐式“即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爵士乐》的爵士乐式“即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爵士乐》,正如一首昂扬的爵士乐乐曲,以爵士乐的即兴叙述表现张扬的自我和群体性,为黑人找回黑人民族和个体的自我完整性,展现了一个富于爵士乐精神的黑人文化新视野。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爵士乐》;爵士乐;即兴演奏

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是20世纪美国文坛崛起的众多黑人作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曾在美国文坛掀起一股“黑色浪潮”。1993年,莫里森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迄今为止,莫里森已经发表了九部令人瞩目的长篇小说,其中,她的第六部小说《爵士乐》是她描绘黑人百年历史画卷的第二部力作。

《爵士乐》这部小说,正如其书名所示,是和爵士乐这种音乐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斯图尔·艾伦认为,《爵士乐》这本小说的创作手法恰恰类似爵士乐的演奏风格。本文试图从《爵士乐》的音乐性着手,追寻爵士乐的叙述策略,剖析小说中的即兴创作等爵士音乐元素,探讨小说文本与爵士乐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使文本意义得到全方位的辐射和最充分地张扬。

爵士乐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亚热带城市新奥尔良。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它从默默无闻、起源于民间的音乐发展成为美国本土产生的最有份量的艺术种类。爵士乐最突出的特点是即兴演奏。顾名思义,即兴演奏是指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临时根据主旋律配以丰富的和声和音型,边创作,边用乐器伴奏。在民间音乐的创作与演出中也常有根据演奏者当时的情绪和意境。即兴演奏是爵士乐永不枯竭的丰富创造力的源泉,是爵士乐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支柱,更是爵士乐艺术生命和灵魂之所在。

《爵士乐》的开头,莫里森这样写到:“嘁,我认识那个女人。她就住在莱诺克斯大道上,曾经养过一群鸟。也认识她丈夫。他迷上了一个十八岁的姑娘,给那么一种深不可测、鬼使神差的爱情闹得又是悲伤又是幸福,结果,他为了维持那种感情,朝她开了一枪。那个女人名叫维奥莱特,她到葬礼上去看那姑娘,还拿刀子去划死者的脸……”(爵士乐,3-4)。

在文章第一段就清楚地介绍了整个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乔、维奥莱特和多卡丝三个人之间展开的一段三角恋。这个主要情节就像是爵士音乐的主旋律一样。而对于这个主要情节,不同的叙述者有不同的描叙,正如爵士乐的不同乐手对音乐主旋律的即兴创作一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删减、增加或截然不同的情节呈现。

乔认为,他”娶了一个只会和鸟说话的女人“,所以正是维奥莱特的冷淡导致了他的背叛,爱上多卡丝。而当他描叙对多卡丝的爱时,他添加了许多细节,比如他们的第一次邂逅以及他为什么选择枪杀多卡丝来维系他们永恒的爱。

而从维奥莱特的角度来看,一开始,她认为“女人折磨我。男人从来没折磨过我。是这些饿急了的小姑娘打扮成女人的样子。不喜欢她们那个岁数的小伙子,不,她们要的是老得能给她们当爹的男人。到处晃荡,抹着口红,穿着透明的长统袜,打扮成你知道的那种……”。(爵士乐,34)从这段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维奥莱特认为丈夫的背叛很大程度是别的女人勾引造成的,她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于第三者多卡丝。但后来她又不得不承认:“她不光是把乔输给了那个死去的姑娘,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也爱上了她。她一不想方设法羞辱乔,就羡慕起那死去姑娘的头发;一不用花样翻新的粗话骂乔,就在头脑里跟死人低声交谈;一不为乔的食欲不振和失眠症操心,就琢磨多卡丝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爵士乐,56)

而多卡丝,也有她自己对这段感情的描述。她辩解自己离开乔给出的理由是:“乔并不在意我是什么样的女人。他本应该在意的。我就很在意。我想要我的个性,而在阿克顿身上,我就能找到。”(爵士乐,168)

以上只是《爵士乐》这部小说文本中运用爵士乐音乐形式的“即兴”特点的一个例证,而从整部小说来看,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首完整的爵士乐乐曲。全书分为十个章节,但每个章节又是各自独立的。没有章节标题,首行也没有缩进,让人不明就里,读者仿佛一下子置身于爵士乐纷乱的音符中。动荡的叙事节奏,把故事拉向不同的人物和事件,恰似爵士乐的即兴演奏。同时整篇小说并不是按线性展开情节,而是把不同的时间、地点组合交织在一起,过去的故事时而出现在人物的回忆里,时而掺杂在现时的故事里,仿佛如一曲时而跳跃、时而舒缓、时而又突然多变的爵士乐。

爵士乐对黑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莫里森要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爵士乐音乐元素来组织自己的文学创作?

爵士乐是黑人对世界音乐了不起的贡献,它来自于黑人在长期的种族压迫和歧视中积蓄和孕育的反叛精神,同时它还起着抚慰心灵、支撑并滋养本民族文化的作用。它以忧伤而舒缓的哼唱反复诉说着黑人生活中的遗弃、绝望和悲伤。它以一种容忍的态度,坚韧的力量使黑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坚守着活下去的希望。爵士乐的包容性使它糅合了种种音乐元素,把噪音纳入了和谐音,具有全新的节奏观念,增加了音乐本身的力度。它代表了黑人个体和群体的角色转变,打破了禁忌和规条,与时代的精神合拍。

莫里森作为黑人文化的代言人,对爵士乐有着深刻的理解。她曾多次强调她所效仿的正是黑人艺术的伟大成果:“它(爵士乐)对我来说,从某方面说明了我所生活的文化以及我的作品。”在《爵士乐》这部小说中,用爵士乐风格的文本特征和叙事策略来写作成为莫里森独有的写作风格。这部小说中爵士乐般饱满的音质、绚烂的声部、悲伤激越的曲调强有力地反映了奴隶制下黑人生命的动人旋律。黑人“即兴”的生活方式,既代表了充满活力,狂放不羁和张扬自我的爵士乐精神,也是莫里森孜孜以求的黑人文化的理想境界。文本把黑人历史和生存现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打破白人文化的禁锢和规条,为黑人提供了另一种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是对现存的权利结构和运作方式的别样的应对方法,是另一种创建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兰兰.爵士乐的即兴演奏[J].音乐生活,2006(4).

[2]王维倩. 托尼·莫里森《爵士乐》的音乐性. 当代外国文学, 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