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董事会建设对国有企业运作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董事会建设对国有企业运作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多年,部分企业并没有真正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得作为法人治理核心的董事会一直处于影子地位,难以发挥正常作用。其实质还是内部人管理的行政管控在越俎代庖,一来取代了董事会的权力,二来使得企业改制工作穿新鞋走老路。

【关键词】董事会;行政管控;企业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优化组合了国有企业,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很多国有企业真正走上了现代化的管理轨道,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然而,在实践中却有一些国有企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是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勉强维持,根本谈不上发展。虽然,他们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所谓的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但却在行政管控的实际体制下,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应付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需要,由此制约了企业真正的发展。可见,顺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法人治理机构不难,难的是让董事会真正发挥决策中心的作用。

1.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董事会中心主义

国有企业在改制前,一般存在着三套管理体制,国资委、企业党委与经理等内部机构同时掌控着,职能重复且交叉。在这种多头管理的体制下,企业犹如一条三头蛇,拼命努力却举步维艰。因此,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实施董事会中心主义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以董事会为核心,理顺管理体制。在多头管理体制下,政出多门,给员工造成朝令夕改的不良印象。无论是作为主管部门的国资委,还是作为公司内部机构的党委与经理部门,都会立足于自身的职责来部署工作。在这种相对割裂的体制下,会由于各方视觉与理念的差异,造成决策的出入,使企业不知所从。企业要发展,董事会核心化就是必然选择。理顺管理体制,各司其责:任何决策都出自董事会;国资委专职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及监管实施;企业党委专职政工工作,抓好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与维持思想稳定;经理部门在绝对服从董事会决策的情况下,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相关决策执行好。一个顺畅的管理体制就此形成。

第二,以董事会的决策为基准,简约高效执行。在国资委、党委与经理多头管理体制下,基层执行者无所适从,面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决策,左右为难,只能忍受神仙斗法小鬼受罪的局面,重复做着大量无效益的工作,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更在人心中埋下怨言。企业发展需要专业化的决策,董事会核心化是唯一出路。在专业人才组成的董事会决策下,政出一门,任何部门都以董事会的决策为准,经理及其阶层以下的部门,只需要专心专业地执行,高效简约的执行成本成为企业发展的潜力之一。

第三,董事会集中了股东认为最优秀的德才兼备人才,集智慧与权威于一身。在上述三方决策情况下,尤其是当自己的决策在基层执行受阻、管理者又无法达成共识时,只会深化矛盾,甚至会出现相互伤害的情况。如国资委利用职权罢免了经理,或党委书记给予经理党纪处分等,由此恶化的管理秩序便会在彼此深化的矛盾中形成,最终伤害的是企业。企业发展需要优秀专业人才,只有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才优化组合起来,才是调和三方矛盾与促进企业发展的最佳选择。董事会核心化便是集中了企业股东信任的顶尖优秀人才,各项决策都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有利于企业的科学发展,深得员工的支持与厚爱,其工作积极性从决策开始就被调动起来。

第四,董事会是企业民主管理的最佳形式,企业发展不会因人事变动而受到负面或消极影响。家和万事兴。企业也一样,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凝聚战斗力,才能出成果,才能健康发展。董事会核心化是平衡各方力量、凝聚各方人心的保证。董事会把各方权力集中起来,在民主决策的体制下,任何个人的喜好都不会影响企业的决策,不管企业董事怎么更换、执行人员怎么交替,企业发展都会有序科学地稳步推进。

2.我国国有企业治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改制以来,通过那些改制失败或者改制后发展不理想的企业,可以总结出深刻的教训,就是:我国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不彻底,法人治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国资委没有完全放权。当前国资委在对于企业的微观管理上犹如不散阴魂,极大地削弱了企业董事会的权威,如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命等。其次,党委职能错位越位。党委对于企业经营决策干预过多,且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抓好。再次,内部机构掌控被默认,架空了董事会,董事会沦为影子部门或者企业摆设。内部机构在国资委或党委的支持下,一门独大,民主成为了少数人争权夺利的幌子,小集团斗争也围绕着相关的核心领导展开,权力割据、人心涣散,造成权力滥施、资源浪费、决策错误率高等后果,企业发展遭遇巨大的阻力。

3.加强董事会建设是提高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国内一部分国企艰难维持的形势下,那些由国企改制而成的私企,却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散发着活力。这种鲜明对比给我国的国有企业改制两点警示,一是,我国的国企改制没有完成,为了某种利益或者权力的权衡,是半拉子改制,只具有形式没有实质;二是,没有真正地实现权力的交接,这使得董事会成为一种装饰。但是,大多数国企在改革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些甚至挤入世界500强行列。通过对那些改制成功企业的研究,可以证明,董事会对于国有企业治理具有明显的推动与提升作用。

优化组合人才。董事会就是在股东民主基础上汇集了那些优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利用董事会的平台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管理制度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员工专业、个人特长与岗位的组合优化、企业软硬件的优化、企业文化元素的优化等,进而优化企业生产力。

集中群众智慧。董事会是根据企业全体股东意愿产生的,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深得员工的信任。无论具体处在哪个岗位上的董事都会立足自身所代表的群体、阶层等发挥作用。尤其是董事会决策前的意见和建议征集制度,深得广大职工拥护。不管是从维护自身利益还是企业大局利益的角度,员工们都会积极地参与,向自己的代言人——相关董事谏言,使得各种事关企业发展的智慧或言论等,都能作为董事会决策的依据,甚至成为决策的内容而体现出来。这种群众智慧的民主集中与运用,将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主人翁意识的良性循环。

利己所长,分工协作。董事会内部分工精细、科学,董事在专业专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着个人才能,为做出正确的决策尽心尽力。

民主高效决策。董事会是民主决策,少数服从多数,在集中群众智慧的基础上,由董事们立足企业发展大局、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出决策,避免因极个别领导的喜好而义气性地拍板行为,减少一人决定大家受罪的现象。再者,民主集中制的决策机制,形成了对于权力的制约,让权力在正确、高效、阳光的体制下运行,更具有活力。

和谐工作氛围。在董事会民主氛围的表率下,上行下效,企业群策群力的工作氛围便自觉地形成。大家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由此便减少了相互猜忌,公司董事之间、董事与员工之间、董事会与经理之间、经理与员工之间、员工之间等,都是零距离的,直言、信任、理解、宽容与支持的和谐氛围便水到渠成。

统一员工与企业利益。围绕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董事会每年下达企业年度工作任务,辅以各项奖惩措施,把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让员工在完成企业任务的同时,实现个人理想,如加薪、职务的晋升等等。不论是为了个人利益还是为了企业利益,员工都会立足于岗位想方设法开展工作,减少各种利益、权力甚至小集团的争斗,各种不利因素也会在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后消弥,让企业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4.结语

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就是要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做到向企业放权,把企业推向市场,用市场的竞争去激发企业的活力。企业只有按照市场发展的规律,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模式,让董事会有效地行使决策权,才能理顺管理关系,优化组合各种资源,进而迸发出人才的创造力和企业的创新力。

参考文献:

[1]丁忠明,王振富.论中国国有公司董事会治理[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3).

[2]胡改蓉,国有公司董事会独立性之保障[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6).

[3]杨蕙馨,张文红.论董事会在国有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4(4).

[4]叶祥松.内部人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失效——基于转轨时期我国国有公司治理结构失效的特殊原因剖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3).

[5]冷志强.我国国有公司董事会制度之检讨[D].黑龙江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