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京城文化:传统与现代比邻而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京城文化:传统与现代比邻而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安街、故宫、CBD、798……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标,作为北京这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符号,它们承载和折射着北京的精神气质。在这座城市里,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使得文化更鲜明、更有力地成为城市的代言人。其中,京味儿与现代味儿构成了北京文化的两款味道。正如,歌曲“北京,北京”和“One Night in Beijing(北京一夜)”所道出的两种妩媚味道!

且行且思,

重口味的九门小吃

“要是没有豆汁儿和大冰糖葫芦,那还是北京吗?”梁实秋散文中淡淡的一笔,却充满了浓浓的北京情结。也许,了解北京文化,真得从喝豆汁儿开始。

如今,豆汁儿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但要喝到倍儿地道的豆汁儿,非北京的九门小吃莫属。提起这九门小吃,还得翻一下老北京的皇历。话说当年胡同里的叫卖声甚是嘈杂,市井里的店面是家儿挨家儿,摊儿挨摊儿。九门小吃则主要取自老北京俗语“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中关于内九门(东边儿的东直门、朝阳门;西边儿的西直门、阜成门;北边儿的德胜门、安定门;南边儿的崇文门、正阳门即前门、宣武门)的说法,意思是指老北京的传统小吃。

半个多世纪以来,以九门小吃为代表的老北京传统小吃虽然历经了潮起潮落,但是以“食是味,诚是道”为原则的多元形态则始终与时俱进。京城生活节奏的变化,使“原汁原味”的老北京传统小吃更需要耐下性子来慢慢咂摸,除了做工的讲究外,氛围也变得十分重要。因为,正是对那个时代的念想,才使它成为京城文化的一种独特形态,同时也使它获得了相对多样化的发展空间。最终,九门小吃在后海孝友胡同的一处正宗四合院内亮相,大门两侧的对联更是醒目:“寻根溯源,大栅栏小吃摊宴古今,闻多见少大大小小传四方;传承发展,什刹海四合院聚八仙,小吃大义多多少少美名扬。”

在倾听历史与触摸现实后,九门小吃颇显老成与持重,现在它更喜欢用一种豁达的态度去看待老北京传统小吃的发展和变化。今年,经历了四个多月的短暂“告别”后,从经营模式到管理团队再到环境改造,九门小吃重装上阵,俨然准备大干一场。如今,这种以传统小吃自己当家作主、自己当股东的新模式,是由九门小吃代表店爆肚冯第三代传人冯广聚老爷子牵头,其他几家小吃店共同协商实现的。多年来,以冯老爷子为主的老一辈小吃传人们一直致力于传统小吃的传承发展上,以九门小吃包含的文化、历史价值来推动其品牌影响力。他们“老”里求“新”,利用“老”来整合新资源,以创新的方式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也许将来的一天,“吃了吗,您哪”会是京城最美的声音。

游园“京”梦,

小清新的西城文化馆(南区)

北京的文化是个大圈圈,大圈圈里有重口味的京味儿文化、时尚味儿的国际文化,小清新味儿的市井文化。其中,小清新味儿的市井文化主要集中在西城南区(即老宣武区),这里包含了士人文化、民俗文化、会馆文化、戏曲文化等多种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据西城文化馆(南区)馆长康国庆介绍,“国粹京剧源于清朝时徽班进京,当时的班底主要来自宣南地区,即宣武门以南地区。历史上这里曾是文人的聚集地,后来相应地出现了一些商业,并形成了宣南文化。例如,琉璃厂、白纸坊、大栅栏都与宣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发扬文化。对此,康国庆认为应依据文化肌理来疏通文化发展脉络。

首先,了解文化的普世价值,肩负起文化普及的职责,让文化真正走进群众。自文化馆被定位为公益性文化单位以来,“文化惠民”活动也各有各的精彩。“对于公众来说,门票是一道门槛,要让尽可能多的公众参与文化活动,免费很关键。多年来,文化馆采取政府出资“搭台”,百姓“唱戏”的方式,多次向公众免费提供诸如国家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等剧院的门票。同时,康国庆自始至终都把推进空竹文化作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工作。目前,13所中小学已将其列入课程。此外,为体现宣南“梨园之乡”的特色,文化馆开展了“椿树杯”京剧票友大赛,并成立了开阳剧社,以振兴戏曲艺术。

其次,“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同样适于文化领域,表现为文化的选择性。康国庆介绍,当年天桥八怪中的一部分在今天已经消失。但并不意味着这段文化的“销声匿迹”。例如,皮影艺术在演出上可能与现代人的需求存在一定距离,但是这种艺术所赋予的技巧、雕刻等工艺仍有拓展空间。对于此种情况,一方面需要把消失了的古老文化,搜集、整理后挖掘其内在文化资源,寻找传承的脉络;另一方面,对于濒临灭绝的文化艺术,需要尽快缩小年轻人与传统文化间的鸿沟。

再次,不同区域的文化之间具有包容性,这在整体上决定了北京文化的集聚性。康国庆认为文化是共荣互生的,因此,北京文化通过外延,形成合力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文化馆曾与密云、延庆、大兴等区县共同开展文化共建活动,通过经验交流、优势互补,更好地为群众文化服务。

来者不拒,

京味十足的文化混搭范儿

丰厚的历史积淀、灿烂的文化瑰宝是北京的宝贵资源。可以说,北京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凸显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夯实文化软实力。

于是,当面对究竟什么是北京文化的问题时,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文化传媒产业资深策划人阿婴认为:多样性的文化,是未来北京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例如,近年来小剧场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形式上打破了镜框式的舞台,营造了599人以下的匣子式的开放性空间效果,改变了传统的观演关系。同时,阿婴还认为小剧场是一个城市的眼睛,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质。例如,曾由阿婴策划的《我的唐山我的川》、《她和他的那点小事》等剧目的成功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这也意味着小剧场在内容上应该以多元、思辨等表达形式,提高文化的创意性,打破制约文化发展的桎梏。值得一提的是,小剧场的小成本运作模式,对剧本、导演、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让他们对未来如何做好小剧场有了更多的思考:想到的要能做到,能做到的要能让观众感受到,并且还要非常强烈地感受到。

几千年来,老百姓心中有着对北京文化的评判标准,这种评判标准说明了城市文化给予百姓的归属感。同样,在北京这座把文化刻在骨子里的城市,无论是重口味还是小清新,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来者不拒,让文化去自我调节,自我适应,北京文化就是这么哏。如今,随着“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的北京精神的出台,愈来愈多的人加入到北京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以“唤起60后,等待70后,吸引80后,渴望90后”的口号来形容北京文化的大繁荣,或者最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