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告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告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广告设计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不仅要注意受教育个体的智力和知识储备的基本素养,还要注意其动机、认知风格、人格特征等心理方面要素的作用。文章针对于高职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探讨了其思考的独立性、情感的丰富性、精力的充沛性等方面将对创造力起到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广告设计教育;创造性思维;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62-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岗位与专业的对接需求愈加强烈,我国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愈加重视,在人才决定国力强弱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属当务之急。我国长期以来的义务教育,重点在于灌输式教育,对创造力的重视并不足够。相较于国外学生来说,我国年龄在15~19岁之间的学生很多存在思维标准化、发散思维萎缩化、学习无活力、顺从权威等现象。因为之前接受的义务教育,皆是以文化课为主,学习的目的是分数,所以一定程度上人的天性被压抑了,创造力也无法得到适当的发挥。那么在进入高职教育之后,针对于广告设计教育来说,教师又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认知风格与思考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它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广义的创造力可理解为人在各类行为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属于一种能力,同时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属于一种心理现象。创造力包含了聚合式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在对产品进行广告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的学生常常被认为是有创造力的,即具有创造性思维。

1.培养学生的认知风格。斯腾伯格认为,创造力内隐于人们的存在系统。决定人创造力强弱更重要的是人的非智力因素,智商高并不意味着拥有较高的创造力,但创造力也不是与智力毫无关系,一定的智力是创造力产生的基础。斯腾伯格的“创造力多因素理论”认为智力、知识、人格特征、认知风格、动机、环境这创造力的六因素的使用比例关系和之间的组合方式决定了创造力的大小[1]。

针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背景,学生在入学时期已完成中学学业,对世界、对人类、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已有一定基础,同时也是不清晰、不完整的。进入职业教育后,对所学专业很可能存在空白的理解,这个阶段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在其未来职业道路上起到的作用将是巨大的,这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学,帮助学生清楚认识所学内容,同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程度深浅,也将决定其是否能完全发挥其“内隐”的创造力。例如,同样是针对一款香水的广告设计,不同的学生对其香型、造型、企业文化、受众群体等认知程度的不同,给出的文案有着不同侧重点,而其中能否能跳出框框,产生令人惊艳的效果,就取决于作者对香水产品及其内涵的认知。所以,培养学生的认知风格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跟风”现象,教师表扬一名学生的作品,其他的学生都会蜂拥而上做类似的作品。所以若想有创造性的作品,就必须有创造性的行为。学生必须脱离对权威、对传统的依赖。创新欲望是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的本能,这种欲望要求人跳出权威和传统束缚的框框,打破大众普遍的认识,在对知识、技能完全的掌握下进行突破。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不能打压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创新不能被束缚,不能被规则,不必迷信权威,更不能在思维定式中产生。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设计的对象进行缜密地研究与思考,在符合自然规律和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再开拓自己的世界。这也是说,思考过程中创造力的发挥往往是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实现的,如果没有独立思考,那么“创造”出来的东西,仍然是旧的,不是新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

二、人格特征与情感

1.塑造学生的人格特征。创作者的人格特征对艺术创作起到很大作用。一个人偏重于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偏爱那种色彩?喜欢什么样的题材?都是可以从其人格特征中找到依据。例如,针对于酒类产品的广告海报设计,男同学多数喜欢突出男性的豪迈气质,作品中常出现朋友相聚的场面、干杯的特写和热烈的气氛烘托,而女同学则愿意选择以爱情为主题的场面特写,酒品在她们的作品中往往是转圜人与人的关系纽带,情感则多倾向细腻风格。这完全说明了不同性别对相同的产品的理解偏重于不同侧面。而同一性别的学生,开朗活泼和内向安静的风格也多有不同,另有喜欢“重口味”的学生在作品中呈现的血腥暴力等现象也是值得教师注意的。在高职阶段的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该年龄段,也是其人格特征重新塑造的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向正面倾向发展,及时纠正不良现象。

2.鼓励学生的丰富情感。尽管学生在作品创作中尽量保持客观、理性,但终究也逃离不开感性思维的影响。一个拥有丰富情感的人要比冷漠麻木的人拥有更多的创造性思维。为什么有些学生的创造力明显,而有些不明显?创造力不明显的人并不是不具有创造力,而是尚未受到一定的刺激,来凸显自己的创作欲望[2]。所以挖掘学生的丰富情感,可以增加学生内在隐藏的潜力,一旦情感丰富起来了,经受外界的刺激之后,创造力就有机会被激发。美国心理研究指出创造性高的人才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对错误的容忍[3]。所以鼓励学生自信,刨除自卑,也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动机与精力

精力是创造力迸发的重要因素。精力是否充沛取决于人的激情、意志、心境三者的融合状态[4]。在高职教育阶段的学生精力往往是充沛的,教师要注意的问题是其精力是否作用在正确的位置上和其产生的动机。如果学生的意志很坚强,对自己极其有自信,就要防止其刚愎自用,以免作品不能服众;如果学生心境平和,优柔寡断,容易自卑,则要鼓励学生的信心,防止其流入平庸。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磨炼和培养学生的意志,任何工作一旦缺乏对信念,对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就难以持久,保持激情与动力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

在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免出现一些学生为了创新而创新,作品充满了愤世嫉俗和光怪陆离的气氛和场景,这时,教师需要对他们的动机进行深刻的分析,不能轻易地下结论,以免伤害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自尊心,也不能任由其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历史上许多艺术作品、诗词歌赋的创作都是在激情的引导之下诞生的。保留学生正面的能量,要比打压他们的负面能量更重要。此时教师应将重点放在肯定作品值得提倡的特征之上,将这些内容与积极健康的感情相联系,并引导学生进行另外一个拥有正面能量作品的创作。

综上所述,人的创造性思维受到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人格特征包括性格特征,而性格则通过情感的反应表现出来,在激情的作用下,潜力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带着丰富的情感去看待这个世界,用这个年龄段特殊的激情去追寻真理,去描绘未来。

参考文献:

[1]夏惠贤.创造力研究的四种倾向[M].外国教育资料,1997.

[2]潘仪.基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程文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

[3]崔录.现代教育思想精粹[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4]布鲁纳.教育过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