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林永健:戏梦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林永健:戏梦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过他作品的人都说,林永健会演戏。好演员总能超越各行各业、时间空间,甚至性别和年龄的局限,赋予角色以生命。林永健就是如此:好人坏人,男人女人,农民和白领,“呆萌”与“公知”,经他演起来,就像穿衣吃饭一般行云流水。

演员最怕的就是被定格。如此丰富的角色定位,是每一位演员都向往的,却是至难的境界。对于成功的密码,林永健的“解密”简单又直接――生活能让你积累。

舞台之梦

林永健出生在山东青岛,那是一个出演员的地方。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每年都迎来送往大大小小的剧组,也让林永健有了很多难忘的儿时经历: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看电影,也喜欢看人拍。有一回电影《暗礁》剧组来了,八九岁的我挤在第一排的人群里,大热天的坐在地上,买个几分钱的火烧,就着免费的咸菜,就像今天的汉堡包,一看就是一天。那时铺路的沥青没有现在的纯度好,大夏天一晒都变软了,我看拍戏入迷了也没察觉,要起来才发现裤子粘在地上了。”

2005年,林永健因为在《喜耕田的故事》里的出色演绎获得了当年的华表奖最佳男配角,他站在领奖台激动地说:“我要感谢我的母亲给我生了一张有特色的脸。”可是当初,他却没有沾到这“特殊”的光。高中毕业后的他选择了自来水专业,分配到青岛的崂山水库工作。

上天注定要给这个喜爱演戏的男孩一个机会:1986年的一天,姐姐忽然拿了一张《青岛电视报》给他,上面一则“青岛话剧团招收演员”的消息,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

剧团一共录取了13个人,只有林永健一个是试用,因为“外形有争议”。幸运的是,也有一些力主吸收他的老师认为,工、农、兵、学、商,什么人都得有人演,舞台要反映生活中形形的人,也得有个不好看的,再加上觉得林永健也挺会模仿、挺要求上进,团里几经考虑,还是决定先试用看看。

于是,带着一份对表演的热爱和不服输的劲头,林永健在15岁这一年开始了他的演艺人生

而今,当时的12个同期生都转行了,只有林永健还在坚持着:

“我特别感激人家能招收我,能把我这么一个有争议的人留下来,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给人家干好。”

火车上的军旅缘

林永健是一名军旅演员,“60后”。40岁以上的中国男性,往往对军装都有着特殊的感情。表演艺术之外,穿军装是少年林永健另一件梦寐以求的事。他找到了人生两个最大梦想的接合部:战士话剧团。

这一回,他的伯乐是演员剧团的队长。1989年,林永健在火车上遇到了军人演员洪道成,他正是出差去招演员的。“当时他就在火车上来回转悠,一边转一边老是看我,后来他就问我:‘你是干什么的?’那时的我觉得做了演员是一件特别不得了的事情,就自豪地说:‘演员!’他说:‘我看你的气质就是。’”于是,两个人在一趟火车之后,就成了上下级。

到了广州,林永健就后悔了。在青岛话剧团,他一个月200多元工资,到了广州一领工资,傻了:18元。林永健一头雾水。后来团长找他谈话,在青岛话剧团,他是正式演员,相当于干部。如今他是一名战士学员,只有津贴没有工资,生活水准“跌破眼镜”不说,事业之路也像是倒退了百十步,要三年后才有希望提干,还要“根据业务情况酌情处理”。在广州圆了军人梦,人生却如登高跌重,一脚踏了空。

跟团长谈完话没过多久,团里就让林永健下了部队:从教导大队毕业后,他陆续干过很多兵种,侦查、防化、通讯、工程兵,业务上更是“指哪打哪”,跑了无数部门,可是每一个都跟表演事业完全“不搭嘎”。过去,他拿着高工资,还在外面拍着戏,那么多姿多彩。眼前却是直线加方块,五公里越野,各个兵种的业务训练……

1990年春节,林永健就从他的驻地大山沟里给家里打电话,说不当兵了。

家人也心疼了。父亲大年初五就从青岛坐火车到了广州,找到战士话剧团的团长,要儿子。结果团长三言两语就把林父劝了回去,说老林同志,年轻人到了部队里要让他接受锻炼,他得首先是个兵,其次才是演员,否则将来他在舞台上演兵,绝对不会演得像兵。

在部队经历得多了,林永健的心情也渐渐平静了。后来,他又到了湖南、广西……许多地方,许多兵种,轮番上阵,不适应也要适应,年轻人的戾气,燥气,都磨没了。没有演出机会,演员的梦渐渐地淡了,部队的锻炼却激出了他性格里的执拗和坚韧,“就踏踏实实当兵,既然当兵就当好兵,把这岗站好,干什么就得干好,这是我的性格。”

1997年,林永健参演了《和平年代》,那时他28岁,已是团里的中坚力量,包揽了国内戏剧演员类的大部分奖项。到了1999年12月31日――20世纪的最后一天晚上,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一个人静静坐在宿舍里,考虑今后该何去何从。

如果继续在团里干下去,顶天是一个一级演员,顶多一套四居室的房子,娶媳妇成了家,有了点小名气,站在舞台的中央,再演个几十年……

似乎很不错了――很不错的井底之蛙。

2000年1月3号,元旦假后一上班,他就向团里提出来,去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进修。可录取通知书一来,团里就不想放他走了。他很坚决:不学成不回去,一定让我回,那就转业吧……3月7号接到转业通知后,林永健还是把自己宿舍的钥匙,连同里面的一切都交还给了组织。不留退路,只拎着两个行李箱北上。

北京,北京

真的转业了,心里并不是滋味。初来乍到的林永健住遍了北四环北三环所有的招待所,四处找人递资料。可以在30岁拿到高职的他,将全军的话剧类奖都囊括在手的他,又回到了最“原始”的“跑群众”的生活,从画面左边进去,右边出来,台词也捞不到一句。

机会再一次落到他手里。契机是林永健作为中央戏剧学院高导班的学员,参拍了名誉院长徐晓东导演的毕业大戏《突出重围》,他在里面饰演蓝军司令朱海鹏。空政话剧团团长何旭京一眼就认出了林永健:“那么,你想不想来我们团呢?”

几个月后,林永健得到了军队的明星剧团――空政伸出的橄榄枝,二次入伍了。原来,早在多年前,年轻的他还坐着大车下部队巡回演出的时候,何旭京就看过他的表演,对他生动扎实的演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空政的氛围好,又出作品又出人才。就跟《炊事班的故事》里表现的部队一样,轻松又团结。这种氛围也跟演员的专业性有关:演技越好,知名度越高,一块共事起来就越和谐。因为大家既能在一个平台上交流,又各自都有自己的一个天地,合作起来就融洽好商量。林永健刚到空政时候是有争议的,因为知名度比别人低,又主要活跃在话剧舞台上,他的成绩有人知道,也有人不知道。这样一个人,短时间内二次入伍了,难免有人猜测:这是什么关系,什么路子啊?

开始,他一直坚守着话剧舞台,只在电视剧《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里演一些边缘角色。后来,他开始有了真正的“作品”。那是团里在拍《吕梁英雄传》《敌后武工队》的时候,他跟团长讲,很想演那两个反面角色。这种角色不仅出戏出彩,还是主角,他没抱太大希望。然而团长只说了句:你去吧。

这声“你去吧”,不知给了林永健多大的鼓励:拍《金婚》的时候,也是“你去吧”,拍《王贵与安娜》《马文的战争》的时候也一样,只要他和团里面一讲,说想演,讲怎么演,就能得到这句“你去吧”。

空政的另一个好传统,是下部队。林永健喜欢下部队,坐着大巴改装车为战士巡回演出,是他年少时最宝贵的经历之一。就在接受采访的前两天,他去了甘肃雷达部队、航空场站部队演出。在那些大山里,他再次闻到了战士淳朴的气息:“这一回我是当主持的,虽然我没有学过主持,但往那一站战士们就高兴,因为他感到你跟他一样是军人,真当兵的出来的。”

那天,有人统计了一下,林永健跟战士们一起,照了800多张照片,和全团每个战士都照遍了。

采访的尾声,林永健说:“我始终没把自己当成一个明星或者老百姓眼中的大腕儿,我就是一个咱们部队培养的文艺工作者,因为这是我的工作、职业,我就是演戏儿的。”我突然想到,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林永健一直管戏叫“戏儿”。开始我以为是青岛方言,现在我才明白,就像我们喜欢在自己喜欢的人名字后面加上一个儿话音一样:那是下意识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