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诗歌鉴赏要巧抓切入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诗歌鉴赏要巧抓切入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五千年的文明史熔铸了如星河般璀璨的优秀诗篇。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瑰宝的古典诗词,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徜徉其中,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增加文化积淀,提高文学素养,让学生得到一种情感、民族性格的熏陶,是人格健全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读诗,如何提高鉴赏能力,是整个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呢?关键是教会学生如何找准切入点

一、从诗歌题目切入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如窗户,认真审视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中的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作品打下基础。

1.题目揭示内容。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只看诗的正文,就可能会以为是写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

2.题目表露神情。

有些题目想来也很有意味,即使不读诗文,也可以约略看到诗人的神情。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

3.题目展示思路。

有些题目,一看便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如,张久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二、从作者切入,了解作者,知人论诗

要理解诗歌,还涉及到对作者的了解。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事,才能客观而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果不了解柳宗元志图革新、反遭打击而遗世独立之际遇,便也只能看到诗中之寂静,明朝胡应麟则指出诗人之心境不是太静,而是太闹。

三、从所给注释切入

请先看一道诗歌鉴赏题: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杜甫卜居成都西部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也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时节,独自漫步在江边,一口气写下了七首诗,此为其一。

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如果要正确把握杜甫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单凭对标题和作者的大体生平的了解还不够,还得认真阅读所给的注释,因为它提供了本诗写作的特定背景。

四、从用典和意象切入,通晓典故,了解意象

读诗的知识储备,当然还包括对典故和诗歌中常用意象的了解。

典故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用典是诗歌的一大特点,鉴赏时了解典故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比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一词就用了孙权、刘峪、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等典故。意象是诗歌中用来寄托诗人情感的具体可感的客观物象,诗歌中的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五、从“诗眼”切入

每首诗词都有作者着力锤炼的字、词和句,它们对理解全诗内容有着关键作用,被称为“诗眼”。在一些诗词中,诗眼往往出现在写景、抒情或议论句中,它与作者的心境有关。如,宋祁的《玉楼春》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闹”字便是诗眼。传达出了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使人仿佛看到红杏枝头蜂飞碟舞的情景,感受到了春风拂面,春意盎然。

总之,一首诗从标题到作者,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鉴赏时,一定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从中捕捉到的信息就会更多,对诗歌的理解也就更准确。当然,要真正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根本的途径还是要多读,多思考,多体会。若能熟读几百首古今中外的名诗名词,欣赏水平也就相应地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