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此朴素真诚只有内田光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年头,即便在文化生活相当繁荣的伦敦,想听一场名副其实的顶级演出,也是不易。随着出生于战争年代,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一代大师相继离去,音乐厅的舞台上,换了技术上轻车熟路、内涵上触不到分毫的偶像们。不过,3月初皇家假日剧院的内田光子钢琴独奏会,毫无疑问可称上乘之作。
内田光子绝对是当今乐坛最优秀的钢琴家之一,无关她的亚裔出身,亦无关女性身份。她涉猎极广,巴赫、德彪西、贝多芬、勋伯格,都有。唱片中,获评价最高的有三宝:莫扎特、舒伯特、舒曼,当然,肖邦和德彪西也相当出色。内田录制于1990年代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被企鹅唱片评鉴授予最高评价—三星带花,可谓这个作品的最佳范本。最喜在大晴天翻来覆去听内田的莫扎特,曼妙的旋律、温暖的琴声,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发那久违的、发自肺腑的愉悦感呢?此外,内田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和舒曼《狂欢节》也广受好评。
上一次现场听内田,是2012年4月,舒伯特最后3首钢琴奏鸣曲。虽无数次听过唱片,但内田的演奏,却让我有初次邂逅般的怦然心动感。更别致的,是内田音乐别的东方调调,真挚、内敛、温婉、深刻。之后将近一周,只要静下来,耳边就会隐隐跳过一些片段,脑海里也会浮现内田在钢琴前专注的身影。
2013年3月6日,内田演奏舒曼。舒曼的作品以细腻复杂、梦幻多情著称,是浪漫主义时期当之无愧的代表。为了娶到生命中的至爱、灵感缪斯克拉拉,舒曼不惜与岳父对簿公堂。可惜在生命晚期,他饱受精神疾病的摧残,1854年试图跳河自杀未遂后,自愿住进精神疗养院,两年后郁郁而终。
上半场《森林情景》(op. 82),下半场《G小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 22)、作品集《拂晓之歌》(op. 133),都是舒曼相当有代表性的作品。《森林情景》和《拂晓之歌》虽然没有《狂欢节》、《童年情景》那么家喻户晓,但是前者极丰富的音乐色彩,及后者令人心痛的惆怅和忧伤,使它们位居舒曼晚期创作精品之列。《森林情景》包括9个小曲,描绘了孤独的花、知更鸟、路边客栈等等,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德国森林的诗情画意。《拂晓之歌》据舒曼自己讲,是对黎明到来的5种迥然不同的感受。这是舒曼最后一部钢琴作品,克拉拉也认为诡异、难懂。回过头看,《拂晓之歌》已经显露出舒曼精神状况的异常—情绪起伏不定,表达让人费解。而《G小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则是相对早期的作品,4个乐章的旋律变化巧妙动人,同时又需高超的技巧,现场可看性极强。
舒曼细腻敏感,略微神经质。很多钢琴家过于强调这个特色,刻意加强乐句之间的对比,情绪高昂的部分弹得好像要飞起来,而忧郁纠结的段落则过于做作,活生生就是想说作曲家是个疯子。内田的演绎走出了这些套路。《森林情景》中的每一首都值得细细品味,最让人难忘的,是《知更鸟》。高音区的空灵澄澈,轻柔如耳语,力道的运用精准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境界,把这首小曲所特有的狡黠和灵气表达得淋漓尽致。《拂晓之歌》没有那种光怪陆离的癫狂感,内田强调了舒曼作品中最迷人的迷惘与朦胧,整个曲子收放自如,恰到好处,绝不为了舞台表现,多做一点点无谓的效果。而第二号钢琴奏鸣曲则是我听过最诗意、最恬美的演绎,第一乐章大气辉煌,却不显得过于沉重;慢乐章中,内田触键的高超功力得到彻底的展现,那是怎样的柔情似水啊,每一个音符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反复推敲,钢琴好似游吟诗人般呢喃低语,让听众的心纠成一团。第三四乐章就是视觉加听觉的双重享受了,永远是她控制着情绪,而不是情绪带着她脱缰奔跑。热烈而又工整,浪漫而又精致。
这场演出的完美句点落在了安可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再熟悉不过的C大调(K330)第二乐章,在内田那双魔术手上,释放出温暖人心的无限力量。动机句里的切分音处理得相当有特点,辨识度很高。整个乐章仿佛被无形的暖流席卷,感觉整个人都轻盈了起来。莫扎特作品没有艰深的技巧,但越是简单的东西,往往越是深刻。而这种深度,恰恰是内田拿捏得最好的。K330的版本听过太多,但是如此朴素真诚、意境深远,只有内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