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18家承销商护航,国际化进程提速 中信证券启动H股 欲做中国高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静候近5个月,中国市值最大的券商中信证券(600030.SH)赴港上市事宜,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中信证券8月30日表示,发行H股一事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复。中信证券公告称,中国证监会核准公司发行不超过11.45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本次发行后,公司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对于上市具体时间,中信证券未在公告中具体透露。有香港媒体称,中信证券将于本周在香港聆讯。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梁静表示,如果聆讯顺利、且市场理想的话,H股挂牌最迟在10月份能够完成。此前虽有国泰君安国际在香港发行上市,但仅限于国泰君安香港公司的资产。所以此次中信证券发行H股,可以视为首家在海外股市挂牌上市的大陆券商。
国泰君安有关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意味着相关事宜已取得关键性进展,在经过港交所聆讯之后,H股发行就将正式启动。“H股发行从长远看肯定是利好。香港上市本身具有广告效应,有利于提高中信证券在香港以及国际的影响力。”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师杨德龙表示,“但国际化对中信证券的短期业绩很难有什么实质性影响,H股发行几乎不会影响我们对中信证券的估值。”
10多家豪华承销商保驾
中信证券公告显示,中信证券获准发行约11.45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全部为普通股。完成发行后,中信证券可到港交所主板上市。完成本次发行后,中信证券将划转社保基金会持有的不超过公司大约1.14亿股国有股转为境外上市外资股。
中信证券此次港股IPO尚需取得香港交易所的最终批准。中信证券此前表示,募资所得将用于建立或择机收购海外研究、销售及交易网络,发展资本性中介业务,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继4月13日中信证券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发行H股的议案后,港媒近日报称,中信已经敲定IPO承销商,全部为内资投行。接近中信证券的消息人士告诉时代周报,中信证券在港IPO将由其香港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以及内资投行中银国际、建银国际和信达联合承销,承销团中并无一家外资投行。
民族证券证券行业研究员宋健认为,如果中信证券发行时机合适,可能募集180亿-200亿港元。近200亿的募资,无论给哪家投行,都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利益。
但此次中信证券在其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之外,另选中银国际、建银国际与信达共同承销,除了要规避外资投行对其商业秘密的窥探外,有其更深刻的原因。“选择18家内资投行,其中多为银行系券商,利益均沾,这对中信证券登陆H股后,为以后承销内地项目打下基础。”中银国际香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总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中信证券的上市聆讯曾数次推迟,主要源于旗下华夏基金的卖盘尚未完成,因而未得中证监的批文。上述投行人士表示,目前已按既定方案进行,相信不会对中信证券港股IPO造成实质性影响。此前中信证券持有华夏基金100%股权,8月12日,中信证券在上海证交所公告称,计划转让华夏基金51%的股权,其中31%的股权已经完成挂牌。《中国证券报》8月30日援引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常务副总裁王乃祥称,华夏基金剩下20%的股权9月份将再次在北金所挂牌。
中信证券此次H股IPO的承销团队阵容庞大。有媒体曾转述接近承销商团队的人士称,中信证券拥有的承销商可能多达18家,包括里昂证券、美银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等。不过,该消息并未获得中信证券方面的证实。
此外,中信证券还首次引入美银美林、里昂证券、汇丰和摩根士丹利四家外资投行作为国际协调人。其中里昂证券、汇丰将负责亚洲、欧洲和中东地区的推介活动,美林、摩根士丹利将安排部分香港及美国的推介。
接近承销商团队的人士透露,最终投行座次排名不到最后一刻很难定下来,目前各承销商均已给出初步的估值报告,虽然给出的估值存在一些差异,但总的来说要比内地价格略高。
从最初的3家全中资团队,到如今18家豪华承销团队,中信证券力保20亿美元IPO似乎万无一失。一位消息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中信证券本身也是投行出身,懂得承销团队越豪华,对其IPO越有利的道理,“投行多,好讲价。” 不过,上述消息并未获得中信证券方面的证实。十多家承销商团队中,中信证券国际、建银国际和工银国际清一色中资投行构成其联席保荐人团队,中银国际和交银国际为联席账簿管理人;同时,还任命西班牙对外银行、三星证券和瑞银,作为联席承销商参与发行。此外,中信证券还首次引入国际协调人这一角色,为美银美林、里昂证券、汇丰和摩根士丹利四家外资投行。
募资意在海外扩张
随着券商半年报的披露,17家上市券商半年净赚134.8亿元,中信证券以净利润29.73亿元高居榜首。中信证券2010年年报显示,中信证券实现净利润收入11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5.91%,在8家上市券商中名列第一。
民族证券宋健统计,国内金融行业中,8家上市银行、3家上市保险公司均实现A+H上市,而全部上市券商只在A股上市。中信证券作为国内证券业的龙头,无论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和创新业务,在国内同行业中都是首屈一指。而中信证券以99亿的总股本和676亿元的净资产稳居证券公司之首,净资产规模比排名第二的海通证券多52%,总市值比排名第二的广发证券多35%。在香港IPO也符合中信证券在国内证券行业的地位。
但在香港市场上,中信证券的表现与其国内龙头券商的地位极不相符。2009年年报披露,在2009年香港股票承销市场中,瑞银证券和摩根士丹利遥遥领先,市场份额分别为17%和14%,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而中信证券国际的市场份额仅为2.1%,排名第13位。
两融和直投,已经将中信证券闲置资金基本耗尽。去年3季度末,中信证券宣告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额度200亿元;直投子公司金石投资增加注册资本40亿元,尚有12亿元董事会已经通过待注入。两融和直投已经占用212亿的资金额度,考虑到177.56亿元的可用资金规模,中信证券的货币资金基本上无暇用于海外扩张。招商证券证券行业研究员洪锦屏认为,此次中信证券在港发行,一方面可以筹集到所需资金,另一方面作为首家赴港上市的国内券商,通过路演推介、发行新股在国际市场上也进行了品牌宣传。
宏源证券分析师黄立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信证券的野心是做中国的高盛,目前中信公司境外注册子公司共15家,均为相关同类金融机构。覆盖业务范围较广,包括经纪、期货、融资、资管、Reits等。其中中信证券国际目前在香港拥有分行7家。“若H股成功发行,公司将从国际板以及RQIFF等跨境新业务中获得先发优势。中国企业对外并购业务扩展迅速业务潜力巨大。”
在股东大会上,殷可在谈及中国信券与国际大投行的差距时,不止一次地提到了高盛。显然,希冀成为与高盛比肩、国际性一流综合性证券公司是中信证券的中期战略愿景。
尽管作为国内券商的老大,但中信证券与高盛差距甚远。缩小与国际大行的差距是中信证券的首要任务。2010年,香港IPO融资规模是4500亿港元,如果按2.5%的H股承销费计算,就是112亿港币的收入。由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海外销售、研究和交易平台,使中信证券在与国际投行的竞争中丢了不少老客户的大单。
在研究国际投行的收入结构比重后,中信证券发现,国际投行的总投资收入中,有相当高的比例是来自于资本性中介业务。以高盛为例,2010年,资本性中介业务占高盛总收入的50%以上。比如,权证、FICC业务等。而且,这部分资本性中介业务风险不高,收益水平不低,只是对资本金依赖度非常高。以中信证券目前的资本金水平,开拓国内业务绰绰有余,但支撑其海外业务平台恐有瓶颈。香港主板上市只是中信证券国际化的一步棋。此前,中信证券已经在美国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并购业务。
几年来,中信证券国际化一直在进行多种尝试。即将开闸的国际板业务,也令中信证券更清醒认识到自身的天花板:海外经验不足。随着中国央企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海外企业走进来,中信证券在一线业务中感到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投行国际化是一个趋势。”上述投行人士称,相对于外部机会来说,券商国内业务的挖掘空间要小得多。“传统业务不断滑落,创新业务整体还没有起来。从外部看,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国外企业进来并购,包括异地上市是一个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