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迫视 凝视 透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迫视 凝视 透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的唐白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近距离地反映中国当下农村的改革。这在近若干年来的小说创作中,是颇为突出的。中国的革命文学,曾经以写农民、写农村的题材为主干。但是,随着熟悉农村的作家们转入城市,乡村图景在文学中常常以回忆的形态出现,以作家的童年印象的形态出现。作家到农村采访,已经从随意穿门入户的主人变成了被待为贵宾客人,他们执笔时从参与者的视角转换到了观察者的视角。有了距离感,作品可能诗意流荡,有了田园牧歌的轻柔,山水画的婉丽,却少了蒸腾的热气。

王建琳与上述情况不同,她写的是与自己多年朝夕相处的乡镇干部,写的是亲身经历的“祁星镇”的一场场“沙尘暴”,写的是新形势下多种矛盾的尖锐化,特别是像“机场圈地”这样具有典型意义的矛盾――总之,她写的是非凝态的湍流。她作为农村改革现实中的一个角色,为作品中类似事件而揪心过,失望过,欢喜过,她对事件的各种角色有热切的爱、深刻的憎。她不是为了写小说而去了解那些人物和事情,是现实中的人物和事情围绕着她,在她身边哭和笑,争和斗,打和闹,各种印象和情感聚集在她心里,冲撞她的心灵,使她觉得非写不可。她不是瞟视了几眼生活现象,也没有心静如水地旁观,而是多年迫视、凝视了乡镇社会的种种世相,这是久居大城市的专业作家们无法比拟的。我们读这部小说,好像走进了而今的中部地区的乡镇,再不是三里湾,也不是鸡窝洼,那里不止有竹篱茅舍,更有宾馆商场,有工厂企业。农民再不是梁三老汉、陈奂生,他们见过世面,是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农民。这部小说用文学的形式,给读者提供了新的画卷、新的信息。

读这部小说,我们知道了很多,却又不满足。作者有对生活的迫视、凝视,但少了一些透视。作者带我们经历一趟乡镇之旅,但没有充分展示农民和乡镇干部精神的成长变化,这就影响了人物刻画的深度。还有,就是剪裁不够。古人论画说,“近山取其质,远山取其势”,长篇小说尤其要处理好大小场面的调配,既有情节、细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又有节奏的疾徐、映衬的疏密。《的唐白河》结构的变化少了一点。

王建琳文学写作起步很早,具有较好的基础。似乎,作者多少为其丰富的生活积累所累,未能反复熔炼,又受到急切表达对农村建设的与别的作家不同的印象和思路的愿望的催促,打磨得不够。但无论如何,这是一部富有新鲜感的力作。作者现仍在农村建设的前方阵地,她首先是一位实践中的建设者,她心里还有许多可贵的素材。因此,我们对她此后的创作,有理由乐观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