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音乐在纪录片中的表现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乐在纪录片中的表现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纪录片中主要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其表现形式独特,具有无可争辩、令人信服的真实性和来自生活的特有的艺术魅力。随着纪录片的不断发展和受众接受水平的提高,这种纪录片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伴随着叙述方式的故事化、解说词的大众化、画面的通俗构建等等表现倾向的日趋明显,纪录片中音乐的表现特点也逐渐受到纪录片创作者的认同与重视。

关键词:音乐 纪录片 类型 表现特点

纪录片在英语词汇中为“documenl”,这个词的意思是文献、公文、证书、证件、凭证等,都有不可伪造的意思。所以,一切真实记录社会和自然事物的非虚构的电影片或电视片都是纪录片。而国际纪录片电影大师伊文思曾经说过,纪录片把现在的事记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历史。因此非虚构成为纪录片最主要的特点,在纪录片中基本是运用镜头,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自然环境,是不经过虚构,直接客观地反映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真物、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原生态,排斥虚构和扮演的功能性节目。其表现形式独特,具有无可争辩、令人信服的真实性和来自生活的特有的艺术魅力。但是由于纪录片受本身概念和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的制约,其早期的表现形式基本是在纪实主义的影响下完成的,基本依赖画面和解说,音乐很少甚至不出现在片中,然而,随着纪录片的不断发展和受众接受水平的提高,这种纪录片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伴随着叙述方式的故事化、解说词的大众化、画面的通俗构建等等表现倾向的日趋明显,纪录片中音乐的表现特点也逐渐受到纪录片创作者的认同与重视。

纪录片音乐的组成

和电影音乐类似,纪录片的音乐按声源是由客观音乐和主观音乐组成的。

客观音乐亦称画内音乐或有声源音乐。指影片画面的规定情境中应有的音乐。如人物在歌唱、演奏乐器、收音机的广播等。这时,音乐的出现是不可少的(但亦可做特殊安排)。而对于纪录片来说,它是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图像和音响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纪录电影和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首先表现在它的非虚构性,纪录片所拍摄的必须是真人真事,其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手法是记录,而不是扮演。所以,一直以来,在纪录片中客观音乐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在许多传统的纪录片中的地位和镜头中的画面一样,是纪录片最真实的反映。

主观音乐亦称画外音乐或无声源音乐。画面并未提供出现音乐的根据,而是作曲家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或渲染环境气氛的需要而专门创作的音乐。它是对画面的补充、解释或评价,表现了作曲家对影片所展现的事件的主观态度,可以深化画面的内容,加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由于主观音乐是针对剧情创作出的作品,是作者针对纪录片所呈现的画面、所体现的事件做出的个人情感的反映,是主观的、具有创作者本身的倾向性的个人观点,而并非来源于客观世界。而在以往的纪录片中,特别是传统的纪录片中,主观音乐的使用一直相对较为谨慎,不过伴随着纪录片大众化的不断发展,许多纪录片开始利用主观音乐对画面进行更全面的诠释。

音乐在纪录片中的表现特点

音乐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它不受国界和语言的阻隔,可以实现无障碍交流。音乐作为纪录片诸多表现元素之一,在纪录片中所承载的作用是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要让受众看懂影片,真正理解故事情节,产生自己更多的联想,就必须配之与主题相对应的音乐。尤其当下各国都在强调纪录片的故事性,为增强其可视性和感染力,使得音乐在纪录片中的功能地位更为凸显。美国匹兹堡公共电视台执行副总裁托马斯・斯金纳先生说过:“增强纪录片感染力的另一种手法是音乐。”而音乐在各种类型的纪录片中利用其鲜明的特点将画面不易表达的情感与思想进行表现,逐步替代解说来增加画面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从而让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保持一致,达到统一,使纪录片更加立体,深入观众的心。

在纪录片里,音乐作为一种情绪和意境注入作品,能有效地延伸和深化画面内涵和语言内涵,有效地深化作品的思想蕴涵,有效地增加画面、现场等艺术元素的感彩,所以,音乐在纪录片中应表现出高度的概括性和感染性。

首先,音乐的概括性是由于音乐有确定性的一面和演绎性的一面而产生的。音乐只善于刻画人类的内心世界,表现人们的情绪状态,并借助相同的情感体验联想到一定的形象,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有一种抛开具体的描绘和表达,通过特定的意境,对人物性格、感情以及全片总的情绪和精神给以高度概括,进而引发出观众哲理性的思考。而针对纪录片来说,不应该仅仅以解释画面的表面情态为出发点,而应该深入体验和挖掘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作品主题,把音乐提高到写人与人的感情、感受、思绪,提高到写出作者对作品主题深刻的认识,并以与画面不同的角度配合去反映人物思想,深化作品主题的高度时,才能使音乐从画面的表面气氛中解放出来。在纪录片《重逢的日子》中,音乐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女主人公与后夫商议离婚之时,以音乐为背景的雨巷画面的插入营造了后夫无可奈何的心理氛围。第二次是在离婚不成之后,女主人公的前夫与后夫一起喝汽水,女主人公一旁独坐,音乐不失时机地加入,营造了女主人公内心一种晦迷凄凉、备感压抑的情绪。第三次是在片子的结尾,女主人公送前夫回台湾,前夫与女主人公洒泪而别之时,音乐营造了人生离别、愁绪满怀的氛围。三段音乐均很简短,却准确地营造出纪录片主题所需要的环境、心理氛围。

其次,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仅靠画面的力量不足以凸显内容所要求的复杂情绪,而“与情感有直接联系的音乐”却利用自身的感染力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将角色的感情、思绪以及事件发展的剧烈波动表达得淋漓尽致。虽然现实的生活环境中没有音乐的存在,但音乐却能够发掘并表现出人们在特定的场合和环境气氛中切实感受到的韵律和节奏,使人犹如身临其境。这个声音当然也包括自然音响、环境音响和人声。所不同的是音乐凭着它自身丰富的抒情能力在电视片中所起到的烘托和渲染画面气氛和情绪,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复杂、细腻心理感触的作用是独特和无法替代的。

音乐情绪的烘托渲染不仅会使画面形象更加突出和丰满,同时音乐还具有影响画面情绪基调的作用,能够使人产生出截然不同的感受和效果。比如在纪录片《故宫》中的音乐主要采用具有中国古典主义民族特色的笙、笛、编钟、箫等乐器演奏,在烘托气氛的同时也凸显了《故宫》浓厚的中国古典民族特色。影片的开头,在咚咚的鼓声中“故宫”二字隆重登场,它的节奏除与画面的运动节奏相辅相成,更加表现出故宫的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在整部影片的音乐使用中首先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宫廷常用乐器――笙,中国古代代表性乐器――编钟,中国特色乐器――竹笛以及箫等。在悠远的笙声和编钟声中,从公元前770年到现今故宫所在地随历史不断变更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笙与编钟是已逝去的久远时代的标志,它的声音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这方土地久远的历史。在公元1403年新年画面的情景再现中加入欢快的短笛声,将新年时普通百姓欢乐祥和的民间生活场景渲染得更加生动逼真,增强了再现历史场景的表现力。由于《故宫》中的画面基本上都是情景再现,在短笛声中是持续不断的鞭炮声、群杂声等环境音表现出新年画面的喜庆、欢愉、祥和;在介绍故宫建造前的北京城时使用的音效增强了画面中场景的辽阔、荒凉感。解说词补充了内容,音乐营造了氛围,音响增强了真实性,恰当的声音使整部影片更加完美。

结语

纪录片的创作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以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观点看,纪录片通过多种纪实手段可以深刻地达到解释历史、分析现在、导向未来的作用。而作为纪录片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纪录片音乐,则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解说、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纪录片的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它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它和纪录片一起大到政治、经济、文化,小到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再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贝托米厄著[法],杨围春、马琳译:《电影音乐赏析》。

2.单万里:《纪录电影文献――大型电影学文库》,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3.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