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科性质、活动基点与教学成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科性质、活动基点与教学成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活动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基本的学科性质,明确并坚持这一学科性质,方能显示心理辅导活动课对于学生的特殊教育价值;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过程需要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型,将学生的“自主体验”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评价应从“教师教了什么”向“学生得到了什么”转变,将学生“经验统整”的程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科性质;活动基点;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9-0004-03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中小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健全人格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目前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相继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较好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在学科认识上,重视从一般学科移植内容和方法,忽视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特殊教育价值;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教的活动”,忽视学生“学的活动”;在教学评价中,重视教师“教了什么”和“怎么教”,忽视学生“得到了什么”和“怎么学”,这些问题导致人们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成为心理辅导活动课有效实施的瓶颈。

上述问题可以进一步引发我们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学科性质、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思考。

一、“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活动课最基本的学科性质

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服务需求,一般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三大功能:以获得积极心理体验为主的发展、以防范消极心理体验为主的预防和以转变(调适)消极心理体验为主的矫治。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和预防的主要手段,小组辅导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矫治的主要手段,个别辅导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矫治的主要手段,三种辅导方式相互补益,有机统一,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心理服务。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出现与发展,既是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也是因其有理论上跨学科研究成果的有力支持”。[1]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既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也要关注个体的成长,因此任何一种单一的教育形式都不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教育需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样,为了适应学校的教育特点,心理辅导活动课实现了以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矫治为取向的医学模式向以面向全班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取向的教育模式的拓展,是心理辅导工作的创新。

从其应具有的教育功能来看,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指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通过一系列专门设计的活动或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有效适应社会和健全人格发展的一种辅导形式。”[2]可见,“心理辅导”(Psychological guidance)是心理辅导活动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的学科特征,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心理辅导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以全班学生为辅导对象,以发展性辅导为主要任务,关注和促进学生各个阶段的个性发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并最终实现积极人格的养成。这就是心理辅导活动课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教育功能。

心理辅导活动课需要辅导教师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术对学生某方面的心理品质施加积极影响,帮助学生产生心理体验并有所感悟。而一般学科课程侧重系统地习得知识,关注知识目标的达成度。例如,在一堂初一年级以“亲子沟通”为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辅导教师的重点放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亲子之间“有哪些合适的沟通方法和技巧”,期望学生通过正确的交流方式来避免和减缓亲子冲突。在课例研讨中,教师们认为这堂课的目标设定有偏差,因为“沟通方法和技巧”是交际礼仪课的任务,主要解决“口欲言”的问题,侧重方法和技巧的传授;而心理辅导活动课要解决的是“心求通”的问题,侧重沟通困境的体验和感悟。研讨后重新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尊重”,帮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重新认识现实中的沟通困境,由理解而达到尊重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心理辅导活动课和思品课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比如,关于“青春的美丽”这一话题,将帮助学生形成“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这一观念作为教学目标,是思想品德课应该完成的任务,将帮助学生形成“悦纳自己”的意识作为教学目标,方才显示出心理辅导活动课对于学生的特殊教育价值[3]。

二、学生的“自主体验”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基点

无论就学科性质还是就课程形态而言,心理辅导活动课都应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教学活动的基点。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主要是一种学生的心理体验活动

心理辅导“乃是一种助人的历程或方法,由辅导人员根据某种信念,提供某种经验,以协助学生自我了解与充分发展。”[4]因此,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所有的活动都应该以引发学生某方面的心理主体体验为目标,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更不是简单地讲授心理学知识或解释心理现象。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心理辅导活动课往往重视活动本身,而忽视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主题需要,是否引发了学生的心理体验,也不注重活动之后的分享。心理学研究表明:惟有在一个有目的而且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活动中所学习和应用的知识,才能在实践中生效。换句话说,对于学生,直接经验的感受比理论知识更重要、更丰富,理论知识只有和学生的直接经验、体验和感受结合起来,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才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帮助。因此,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充分进行心理体验和心智分享的课。

(二)心理辅导活动课应归属活动课程

正因为心理辅导活动课需要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积极的内在体验,因此心理辅导活动课就必然以活动课程的形态出现。“活动课是指一种以综合性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主体的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及教学组织模式”[5],它具有自主性、活动性、体验性、开放性和现场生成性的特点。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施过程应以学生的活动为教学基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优化学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丰富和发展原有经验,最终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