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月亮在古典文学中的审美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月亮在古典文学中的审美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月在人类生命的思维主题中有不可或缺的分量。在人类生命的长河中,生与死,聚与散,圆与缺,不断演变。为了寻求一个精神的寄托,文人们找到了月,创造出美不胜收的吟月诗。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月亮古典文学中的审美意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以月亮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乐观,热爱生活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二、以月寄托思念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借月抒发相思之情的作品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南宋吕本中的那首《采桑子》了: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

在此词中,月亮在上片是正面形象,它温情脉脉,反衬出丈夫的浪迹天涯和自己的无穷别恨。而词的下片,作者又从月亮的暂满还亏特征设喻,月亮此时又成了反面形象。这位思妇从分离的经久,又想到欢会的短暂,夫妻恩爱,相对厮守的时间总是稍纵即逝,恰恰相反如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月之中,团团当空,能有几时?亏缺的月亮又正面衬托丈夫离家时长日久和离愁别恨的痛苦。总之,女主人公思夫不得,便寄情明月,正比反比,俱是相思离愁。

三.借月渲染凄清的气氛,表达诗人寂寞孤苦的情怀

月亮是失意文人的寄托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怀才不遇,仕途潦倒、孤独无依、屡遭苦难之时,也常常把这种情感寄托于月,月亮在失意者笔下成为了孤月、冷月、寒月。李白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与冷月相对,形影相吊的寂寞与孤独。而这一切,皆因月起。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月在此,功不可没。

四、借月表达志向的高洁

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一句表达了"诗仙"想飞上九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这不仅是酒酣之时的兴之所至,更是他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的真实流露。再如李白的《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写道:

金陵夜寂凉风发, 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

"谢玄晖"指的是南齐诗人谢眺的字。诗人描绘的是一幅空灵洁净的月夜之景:白云、城垣倒映在江中,清清的露水像垂珠似的从月光中滴洒下来,走进其中让人身心涤荡。诗人借月下之景透露出自己喜爱洁白、仰慕谢眺、追慕高远的情怀。

五、由月引发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慨叹

月亮孤悬天际,它唤起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让人们产生一种寻求生命真谛的哲人式的感悟,它启示着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这种心态中,在诗人的诗歌中,明月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诗人站在月光下便有一种掩饰不住的思古幽情,月亮此时也成了阅尽沧桑的见证。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曾写道: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在月下神思飞跃,他将月亮与人生紧紧联系,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由月而引发的对宇宙终极意义的思考和对人类个体命运稍纵即逝的慨叹。江月年年相似,个体的人的存在相比之下却如此短暂,诗人将两者浓缩于同一个画面,使人由人类的个体命运想到了人类整体的命运。人类何时来,又何时去,这一问,问了千古,成为关于人类命运、宇宙命运终极意义的永久命题。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从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欣慰。

千百年来,诗人们对明月倾注了不少感情去歌咏她!情由景生,景由情变。景色自在人心中!面对亘古的月亮,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环境,各有不同的感受,绘景寓情,便有不同的吟月诗词。正因为如此,在不同的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幽美、自由、纯洁、美好、永恒、凄凉、悲惨、悲欢离合等等,无不表达。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具有特殊的意义。

陕西师范大学商洛职业技术学院(7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