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拨往天堂的电话有了“回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拨往天堂的电话有了“回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爱子离世

拨打儿子生前的手机号成了母亲的习惯

武汉市汉口医院退休医生郑丽霞原本有个幸福的3口之家,她是医生,丈夫在铁路系统工作,聪明、懂事的儿子在同济医科大学成教学院读临床医学专业就读。生活虽不是太富裕,但一家人过得倒也其乐融融。然而这一切,在5年前的那个雨夜被彻底改变了。

2004年7月1日清晨,郑丽霞在家中接到噩耗:儿子黄震在实习医院的宿舍不慎坠楼身亡。

儿子是家中的三代单传,年过半百又痛失爱子,郑丽霞夫妇一时间感到生活没了希望。夫妻俩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相信这是真的,总感觉像是做了一个噩梦,儿子并没有走。

因儿子生前酷爱手机,所以,郑丽霞将孩子生前最后使用过的手机也一同火化,她傻傻地想:如果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这样儿子就还能和自己联系。

此后的一年间,难以承受的丧子之痛,时常将郑丽霞压得喘不过气来。悲伤就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的袭来,想念儿子成了郑丽霞每天的主要心事,每当难以承受的时候,她就会悄悄地拿出自己的手机,拨打儿子的号码。

郑丽霞说:“那时的我,明明知道儿子再也不会接电话,但我还是习惯性地拨,有时在寂静的夜里,一遍,又一遍……”

从开始的“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到“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停机”、再到最后“您所拨打的号码是空号”……电话那端一直没有传出儿子熟悉的声音,但拨打儿子的电话号码,逐渐成了郑丽霞生活中的一个无法割舍的习惯。

谁知,有一天,这个拨向天堂电话竟然通了。

儿子去世一周年后

电话那头竟然有了回音

寒来暑往,时间在一天天过去,郑丽霞两鬓的白发多了不少,2005年儿子的周年祭日之后,郑丽霞依然无法释怀。

为了能让自己忙一些,排解内心的伤痛,郑丽霞开始到口一家亲戚开办的医院工作。

至今,郑丽霞在手机里特意留存了那个特殊的时间――“2005年8月11日上午7点24分”,也就是她儿子去世后一年零42天的那个清晨。

郑丽霞回忆:她来到单位准备开始工作,端坐在办公桌前,望着窗外,又一次习惯性地掏出了手机,拨打儿子的号码……

“嘟……嘟……”,听筒里竟然传出了电话接通的声音。“我握着手机的手开始颤抖,心跳得厉害。但是电话始终没有人接听。我再拨,依然无人接听,最后竟然被挂断!”

郑丽霞给儿子打电话的事情,一直是她心里的一个小秘密,此时,她并不知道,儿子的这个号码因为长期停机已被通信公司重新出售并启用。

几分钟后,正当她为无法和电话那头的使用者联系上而焦虑时,她的手机收到了对方发来的一条短信:“你是谁?为什么打我电话?”

激动万分的郑丽霞,迅速回复:“你是谁?怎么有这个号码?”??

忆起当时的情形,郑丽霞说:也许都是上天安排的缘分,因为那时的她,刚刚学会了发手机短信。

那天的上午,郑丽霞通过短信初步了解到,使用这个号码的是一个叫陈威的小伙子,当年27岁,比自己的儿子大两岁,是一名保安。

陈威通过短信告诉她,这个神州行手机号码,是他不久前在武昌司门口一家手机店花30元买来的。

郑丽霞用短信,向陈威解释了自己拨打这个号码的缘由。善良的陈威表示理解,也对郑丽霞进行劝导和安慰。这一切,都让一直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郑丽霞感到了一丝温暖……

无数惊人的巧合

促成一段“母子”奇缘

在陈威的回忆中,与郑丽霞联系之初,他对郑丽霞的遭遇表示极大的同情,更多的时候他是手机这头一个倾听者,而郑丽霞是手机那头的一个倾诉者。

随着交往的加深和相互进一步了解,郑丽霞和陈威逐步发现,在两人身上有着不少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境遇和巧合――

陈威不仅和郑丽霞的儿子年龄相仿,他家住武汉市武东医院,父亲也是一名医生,母亲是该医院的一名工作人员。2000年6月3日,母亲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母亲的病逝,给了陈威巨大的打击,到与郑丽霞相识时,陈威也一直没有走出丧母之痛的阴影。

在交谈中,郑丽霞还惊奇地发现,陈威和自己的儿子一样居然也是学医的,他曾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华佗中医针灸进修学院就读中西医结合专业,2005年毕业后,因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当时正在武昌一家商场临时做保安。

一天,陈威告诉郑丽霞,自己母亲的生日是1953年1月25日,郑丽霞立即接过话来:“怎么这么巧啊,我也是1953年1月的,比你妈妈就大12天……”

丧失亲人的痛苦,一连串的人生巧合,让两颗心越贴越近。

2005年9月的一天,郑丽霞得知,陈威在骑车时不慎将腿摔伤了,她执意要去看看这个一直没有见过面的小伙子。那天,郑丽霞从汉口二七路附近的家中出发,提了一袋月饼和水果,转了两趟公共汽车,辗转找到了陈威家所在的武东医院。陈威一瘸一拐地走到公交站边接她。两人在路边的小餐馆里吃了顿便饭,谈了许多许多。

见到郑丽霞,腼腆的陈威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在母亲去世前,自己是个叛逆的孩子,经常和母亲争吵,但母亲去世后,回想起许多事情,总觉得内心愧疚。

陈威给郑丽霞讲述了自己母亲病重时的一个细节:“我用自己积攒的钱给她买了很多水果送到病房,但母亲不吃,总是放在那里,逢人就说,这是我儿子给我买的……”“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母亲是爱我的,但我没有机会再叫一声‘妈妈’,再说一次我爱她……”

彼此心中的母与子

相扶4年走出丧亲之痛

初次见面后,陈威个子很高,皮肤白皙,老实善良的他,给郑丽霞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一天,陈威对郑丽霞说:“说真的,我对你有一种亲切感,我妈妈不在了,要是你不嫌弃的话,我可以做你儿子吗?我也好想有个妈妈来疼我。”

听到这句“妈妈”,让郑丽霞也满眼含泪。

她告诉记者,“我当时就在怀疑,是不是上天有灵,冥冥之中又给我安排了一个儿子?”郑丽霞当即应允,认陈威为干儿子,不过为了让双方家庭更容易接受,让陈威还是叫她“郑阿姨”。

就这样,这对彼此心中的母与子,在生活中开始了朋友和亲人一般的交往。

2007年4月,陈威进入武汉市武东医院工作,正式成为了该院中医科的一名医生。

4年来,陈威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当遇到困惑,都会给郑丽霞打电话。每次打电话还总不忘关心郑丽霞的老伴,嘱咐他要少喝酒,注意身体。

每逢中秋节、春节等节日,陈威总会抽出时间去看望郑丽霞,一起吃饭,散步,聊天,其乐融融。

2008年,陈威结婚,郑丽霞携老伴一同出席了他的婚礼。

婚后不久,陈威的妻子妊娠反应剧烈,郑丽霞听说后非常心疼,多次上门帮忙照顾,亲如一家。2008年11月,陈威的妻子余惠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4月21日,记者随郑丽霞一同来到陈威家中,一进家门,郑丽霞就抱过5个多月的小孙女,小家伙眼睛瞪得圆圆的,冲着郑丽霞笑个不停。

新情链接:

城市的夜空中,点点星光之下,有多少人在独自承受悲伤的煎熬。

通过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手机号码,两个本来素不相识的人,在这个有着数百万人口,如同丛林一般的都市里就这样相遇。

相识之前,爱子凋零和慈母亡故,郑丽霞与陈威都在经历着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

同是天涯断肠人,在倾诉与倾听中,两颗濒临破碎的心,彼此都找到了一丝安慰。布满阴霾的天空中,终于透出了一丝阳光。

在采访中,郑丽霞、陈威告诉记者,心情不好的时候,有时无法与家人诉说和沟通,就相约聊天。他们穿行在武汉的街道,走过一条又一条喧闹马路,寻求内心的平静……

4年来,收获一份难得亲情的同时,郑丽霞的生活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她学会了使用电脑,上网,还在网上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她每周都坚持到老年大学,学习音乐和书法……

这是一段难得的缘分,也是一个奇特的故事:两个遭遇丧亲之痛的人,彼此用真诚和爱心互补。

有人说:在这个钢铁和水泥建造的都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在逐渐封闭自己的情感。

在这里借用这位坚强的母亲在自己博文里的一句话:“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人世间的真情是用爱来联系和维的。”

谨以此文献给普天之下,对远去母亲心怀愧疚的孩子,还有那些对远行孩子心怀思念的伟大母亲。

郑丽霞博客地址:

w.ysjk.blog.省略/blog/static/79585435200931514238517

摘自《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