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情境中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情境中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8-0320-0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数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主动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呢?

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情趣

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与“调味剂”。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兴趣常常会“降温”,不能持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主动参与。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大爷,今年63岁了,可是他只过了15个生日。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中有的说,老大爷今年63岁,一年过一个生日,至少也应有62个,怎么只有15个呢?是不是老师弄错了……教师适时引出课题,让学生在书中寻找答案。学生打开课本,急切地阅读起来。“原来他的生日是2月29日。”“原来时间也这么有趣。”将单纯的学习融入有趣的生活实际中,了解的“渴望”本身就是一种热情,它让学生习得了知识。再如,在教学《有一位数除商三、四位数》时,设置一个“考老师”的游戏,学生一听做“游戏”,而且是“考老师”,产生了兴趣,精神大振。利用游戏开场,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只要你们说出任意一个多位数除以一位数,老师便能立即说出它的商是几位数。你们可用计算器验证”游戏开始了,学生们争先恐后,有的想试一试教师的真伪,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我却对答如流。而且验证结果都正确。惊叹之余,便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老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老师的引领下主动的进行探索。

二、创设冲突情境,诱发学生求知欲望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能被2和5整除数的特征。接着写出一组数33、36、39,问“这些数能被3整除吗?”再出示31497问学生能被3整除吗?怎样看出来 ?由于受知识迁移的影响,学生认为个位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我接着问:“个位上是3、6、9的数有哪些?我们再列举几试一试。”通过口算学生发现这些数有的数能被3整除,有的不能被3整除,这样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境界。接着又出示个位不是3、6、9的数字:15、21、218、1234、3570、230、107……让学生找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又发现个位是0、1、2、4、5、7、8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3的倍数,这时追问: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到底是什么呢?”使学生认识到老办法不行,追求新知识的愿望勃然而起。整堂课由于教师善于用问题创设情境,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学得兴趣盎然,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三、创设合作情境,迸发学生智慧火花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作情境,建立合作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所以教师就必须要为学生创设合作情境,和谐参与的氛围,让学生进入角色,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学圆周率这一内容时,学生用“滚动法”和“绕线法”测圆的周长还是有难度的。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通过学生讨论操作,学生掌握了第一手可靠的数据,完成“每个圆的周长大约都是它的直径的几倍多一些”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认识到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从而在合作学习中,自觉的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

四、创设操作情境,调动学生体验新知

教学活动中,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导,思维是关键。发展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采取“先学后教”、“先做后说”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要设置“动境”, 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让学生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再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总结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的面积相当于由它们拼成的平行四边的面积,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就是它们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2。紧接着又问:“你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看谁能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通过这一剪、一拼、一议、一说,得到梯形面积公式:S =( a + b )×h÷2 ,而且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牢记要÷2,同时感到自己的学习是有潜力的,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获取了新知识。

五、创设成功情境,追求学生有效学习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说:“成功”也是成功之母,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促进他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好这种成功的教育思想,要善于运用赞扬的力量,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创设成功的情境,力求使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都获得成功。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表述或操作应以鼓励、赞许为主,即使学生表述不完整或者不正确的,对于他们勇于发表处己的见解,也给予肯定,在旁人的帮助后,再请他表述一遍也给予赞许,使他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又如,学生的作业,批改时,错题不打叉,划出错的环节,让学生订正后,仍然评为优等,这样做不是降低要求,而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知识缺陷,另一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树立自信心,不断努力进取。

总之,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实则就是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实则就是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当“容器”来看待,实则是把新课标落到实处。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得到发展,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