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面教子”该是不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面教子”该是不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众多规矩中,有一条叫:当面教子,背后教妻。这规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值得讨论的是:老规矩放在今天,还好用吗?

有错误就要及时纠正

徐女士

我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是一贯主张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错误要迅速。为此,和孩子他爸没少发生争执。

有一次,在商场里,孩子看中一款书包,无论是从款式上还是价格上我觉得都不太合适,就决定不给他买。没想到这孩子倔劲上来了,非要不可,站在那里就开哭。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因为以前我对孩子说过,“有话好好说,别动不动就哭,我最烦这样的孩子。”可今天,众目睽睽之下,他居然用哭作为手段来要挟我,这错误不是犯大了吗!

当时,我冷眼看着孩子,静静的一句话也不说,心想“你就哭吧,看能哭到什么时候,我还能让你唬住不成?”这时候,孩子他爸看不下去了,打算上前去哄孩子,一边说着“不就一个书包吗,爸爸给你买,你别哭了”,一边去拉孩子;他这话一出口,就把我气得够呛,本来孩子就不省心,这回要是得了逞,以后还怎么管?所以我立刻拉住孩子他爸的手,说“不能买”,孩子他爸当时也来了脾气,对我怒目而视。最后,我们一家人在旁观者询问的目光中匆匆逃离了商场。

回家的路上,孩子他爸一直和我喋喋不休,说什么教育孩子也要看场合,不能不管不顾地想批就批;我说孩子犯了错误不及时纠正,他就会觉得犯错误也没什么,只有让他体会到不论在什么场合,犯错误都是不应该的,才能让他印象深刻,才能够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孩子也要“面子”

张女士

老祖宗还有一句老话: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我觉得,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要脸面的,所以,教育孩子,是否需要“当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教育效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举个例子。儿子属于脸皮比较薄那种孩子,如果什么事情没做好,还不等我们大人说他,他自己就会痛心疾首地哭起来。有一次在幼儿园,放学后他在院子里和小朋友一起玩,我在一旁和别的家长聊天。不一会,一个小男孩跑过来告状:“阿姨,乐乐打我!”我顺着孩子的手指看去,我儿子满脸通红地站在不远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虽然以我对儿子的了解,知道他这副表情意味着他已经知道自己错了,正为不知如何下这个台阶憋屈呢。可是,别的家长都在看着呢,我不表态也交待不过去啊!所以,我脸一沉,说“乐乐,你过来!”就这一句话,别的还什么都没说呢,就看我儿子顿时像发了疯一样打自己的嘴巴子,一边打一边说“我错了还不行吗!”吓得我们一下禁了声,不敢再言语。那天回家以后,等他平静下来,我问起了原因,他说:“妈妈,我那时候都知道自己错了,你那样看我,我恨死自己了。”

第二天,乐乐说什么也不去幼儿园,觉得昨天把脸都丢光了,没脸再见小朋友和老师了。后来我好说歹说,在家待了两天之后,他才肯去幼儿园。

我想,对待乐乐这种抗打击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好像不太适合“当面教育”。无论怎么样,我们都不能说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是件小事情吧!

事有轻重缓急

李先生

时代在进步,很多“老令”都被历史的车轮转到爪哇国去了。这个“当面教子”嘛,也要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比如说,孩子在商场或超市里耍横打赖,非要某样东西不可。那家长怎么办?如果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遂了孩子的心愿,想着等回家再慢慢和他讲道理,那么孩子这毛病估计就落下了,保证还会有下次。可是,在商场这样的公众场所对孩子大声呵斥也不是好办法,一来是失了身份,有损形象;二来影响也不好。所以,此时的上上之选是迅速转移战场,东西坚决不能买,教训也等回家再说。

再比如,全家去听音乐会,其间孩子突然耍起脾气,怎么办?你能想象着在那种场合之下“当面教子”吗?估计很少有人会有这样的勇气。不过,如果场景换到是家族聚会,周围人数虽多,但都是熟悉的人,那么孩子犯错误时,当着这些亲戚的面教育一下,也未尝不可。所以说,很多时候,能否“当面教子”是取决于当时所处的环境的。

而且,能否实施“当面教育”还要看是针对什么样的孩子,如果孩子比较内向、脸皮薄,那用这招就是弊大于利;相反,如果孩子皮实得很,属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那种类型的,那么不妨偶尔来点“当面教育”,杀杀他的顽劣之气。

古代好戏现在没了舞台

胡先生

“当面教子”这句话是古训,在当时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国在大多数时间处在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最大特点就是大家族制,人们日常生活很封闭,柴米油盐、婚丧嫁娶,当然也包括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在家族大院落里或亲戚里道中进行和展开。所以“当面教子”常常是这样的场面:不肖子跪在当庭,大家庭成员环列于旁,家长历数逆子劣迹,之后家族中人参加评判,讲情或加码,最后家法伺候。在这样一个“圆满”的教育仪式中,家族中人的参与也是重要一环。

但历史走进今天,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最小的细胞变成了家庭,而非是家族。人们生活的圈子不断放大,日常打交道的更多是陌生人。所以你想,站在大街上,你对孩子的错误痛心疾首地加以申斥,孩子惶恐四顾,而四周川流不息、不明所以的人群匆匆投来漠然一瞥,脚步也不停,这样的场面是不是有些荒谬?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松散关系和疏离感,使中国传统的“当面教子”这出好戏失去了舞台。

是否“当面”要看和谁有关

刘女士

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贯穿在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我们采取的都是见招拆招的办法,可能很少会去想是该“当面教子”或怎样,这种教育的随意性也导致了教育效果的不明显。

从情感的角度来讲,我其实不太赞成“当面教子”,孩子能犯多大的毛病?什么事不能回到家里心平气和地谈?非要当着熟悉或不熟悉的人的面,把孩子说得颜面皆无吗!所以,我基本上很少“当面教子”。

我的原则是,如果这件事属于家庭内部矛盾,或者说只是孩子一个人的错误,没有伤害到其他的人,那么我们回家再谈;但是,如果因为孩子的错误,使其他人受到了伤害,那么就要马上跟孩子讲清楚,让他认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向对方道歉。

有时候,遇到孩子犯拧,说什么都不承认自己有错,我一般都采取暂且不表的办法,回到家再慢慢谈,谈通了,再打电话道歉呗!

不管怎么样,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孩子更好的成长,而不是显示家长的威风,所以,当不当面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