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K326下部叶在不同烘烤工艺时烘烤特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K326下部叶在不同烘烤工艺时烘烤特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为了进一步优化品种k326密集烘烤工艺水平和烘烤质量,提高烤后烟叶质量,协调烤后烟内在化学成分,在2009年烘烤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该试验,结果表明:下部叶烟叶以中温变黄高湿定色烘烤工艺烤后烟叶质量最好,烘烤成本最低,为3.1元/kg,中等烟比例、均价最高,分别为88%和13.57元/kg;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适中,为23.55%,淀粉含量较低,为4.55总氮为1.95%,氯为0.1%,化学成分协调性优于其余2个处理。

[关键词] K326 烘烤工艺 烘烤特性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varieties K326 intensive baking and baking quality craftsmanship, improved quality of tobacco, after baking, after baking smoke coordination chemical components, the baking process in 2009 on the basis of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wer leaves leaf yellowing in bot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t the color after baking baking process the best quality of tobacco, baking the lowest cost of 3.1 yuan / kg, the proportion of moderate smoke, the highest average price, were 88% and 13.57 yuan / kg; after baking reducing sugar content of tobacco moderate to 23.55%, lower starch content, total nitrogen 1.95 to 4.55%, 0.1% chlorin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oordination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treatments.

[Keywords] K326 baking techniques baking characteristics

0.引言

随着近几年来密集烤房推广的力度加大[1-6],密集烤房已经是烟叶烘烤的主导设备,由于密集烤房采用强制通风,热风循环,排湿顺畅,有不少烟农为节约烘烤成本,缩短烘烤时间,在烟叶基本变黄后,迅速加大通风排湿,导致烟叶内在质量不协调,为确保密集烤房的烟叶烘烤质量,今年对密集烤房变黄期的工艺[7-10]进行了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烟叶品种为K326,采用2.7×8.0m密集烤房6座。

1.2 试验地点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柏家坪镇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中。

1.3 试验设计

根据上年度研究结果,在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的基础上,调整K326下部叶烘烤工艺参数和烟叶烘烤诊断指标,各部位烟叶均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1座烤房,2次重复。

处理Ⅰ(量化烘烤工艺):点火后以1 ℃/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38 ℃,湿球温度36 ℃,稳温,使烟叶变黄8成,主脉1/2变软,叶片凋萎发软;然后以1 ℃/4h的速度升温到42 ℃,湿球温度38 ℃,稳温,使烟叶变黄达青筋(叶片全黄,主脉微青),主脉变软,叶片充分凋萎塌架;再以1 ℃/3h的速度升温至46℃,湿球温度39℃,稳温,使烟叶变黄达黄筋,叶片干燥达到软卷筒。再以1 ℃/2h的速度升温至50℃,湿球温度39℃,稳温,使烟叶干燥达到小卷筒状态(叶片干燥2/3)。再以1 ℃/h的速度升温至54℃,湿球温度40℃,稳温,使叶片干燥,烟叶达到大卷筒,并延长时间12h以上。最后以1 ℃/h的速度升温到68 ℃,湿球温度42 ℃,稳温,使全炕烟叶干筋。

处理Ⅱ(中温变黄高湿定色烘烤工艺):点火后以1 ℃/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38 ℃,湿球温度36 ℃,稳温,使烟叶变黄达青筋,主脉变软,叶片充分凋萎塌架。然后以1 ℃/3h的速度升温到46 ℃,湿球温度39 ℃,稳温,使烟叶变黄达黄筋,叶片干燥达到软卷筒。再以1 ℃/2h的速度升温至54℃,湿球温度40℃,稳温,使叶片干燥,烟叶达到大卷筒,并延长时间12h以上,使全炕烟叶干片定色。最后以1 ℃/h的速度升温到68 ℃,湿球温度42 ℃,稳温;使全炕烟叶干筋。

处理Ⅲ(高温变黄高湿定色烘烤工艺):点火后以1 ℃/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38 ℃,湿球温度35 ℃,稳温,使烟叶尖部变黄;然后以1 ℃/h的速度升温到40 ℃,湿球温度37 ℃,稳温,使烟叶变黄达青筋,主脉变软,叶片充分凋萎塌架。然后以1 ℃/2h的速度升温到46 ℃,湿球温度39 ℃,稳温,使烟叶变黄达黄筋,叶片干燥达到软卷筒。再以1 ℃/h的速度升温至54℃,湿球温度40℃,稳温,使叶片干燥,烟叶达到大卷筒,并延长时间12h以上,使全炕烟叶干片定色。最后以1 ℃/h的速度升温到68 ℃,湿球温度42 ℃,稳温;使全炕烟叶干筋。

1.4 试验方法

1.4.1 烘烤工艺条件记载:

(1)烟叶含水量测定:点火前和烘烤开始后,每6h测定一次烟叶含水量,每次每处理取样3次重复,用烘干法测定整片烟叶及叶片和主脉组织水分含量。其中各处理在叶片发软、主脉1/3发软、主脉1/2发软、主脉发软、凋萎塌架、充分塌架、勾尖卷边、软卷筒、小卷筒、大卷筒、叶片干燥、主脉干燥等烟叶状态变化点必须取样测定。

(2)烟叶物质转化测定:分别在点火前和烟叶烘烤过程中每12h取样一次,测定烟叶淀粉酶活性及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淀粉、还原糖含量。其中各处理在烟叶叶尖变黄、叶片变黄4成、变黄6成、变黄8成、青筋、黄筋(主脉变黄)等烟叶颜色变化点必须取样测定。

(3)烘烤效果记载:烟叶烘烤结束,统计各处理耗煤量、耗电量、上等烟中等烟和下低次烟比例、各类烤坏烟比例。

(4)烟叶化学成分测定:烟叶出炕后,分别从各处理样竿选取X2F、C3F和B2F烟叶各1kg,测定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类胡萝卜素和致香物质含量,并进行评吸鉴定。

1.4.2烤房装烟数量:按密集式烤房要求装烟,所有供试烤房装烟密度完全一致,每竿120-150片,竿距10-14CM,下部叶:380-420竿,中部叶420-460竿,上部叶460-480竿。在装烟时,对每座烤房的烟叶随机称取10竿的重量,并挂牌记录,扣除烟竿重量计算每杆鲜烟重量,然后根据烤房装烟总竿数计算每房鲜烟总重量,烘烤结束回潮后,分别称取烟叶和烟竿的重量,计算鲜干比和全房干烟叶重量。

2.结果与分析

2.1 下部叶密集烤房配套烘烤工艺研究

2.1.1 下部叶水分含量变化

2.1.1.1下部叶全叶水分含量变化

由下图可以看出,处理2在第78小时时水分陡然下降至56.21%,应属于取样误差,可忽略。三个处理在进房前,水分含量都在90%左右,差别不超过2%,在烘烤54小时前,水分含量下降速度基本相同,在第60小时时差别加大,处理3降为77.81%,处理1仍有89.42%;在第54-78小时,3个处理全叶水分含量下降速度稍快,,从第78-120小时水分含量急剧降低,其中,以处理3下降速度最快,处理1、3次之。

图1 下部叶全叶含水量变化图

2.1.1.2下部叶叶肉水分含量变化

在48小时前,3个处理叶肉水分含量下降较为平稳;48-66小时区间,以处理3水分含量下降最快,降至50%左右;从第66小时开始,3个处理叶肉水分含量迅速降低,处理1、2、3 分别由83.41%、82.27%、49.5%降至干筋,处理3的含水量明显低于其余2个处理。

图2下部叶叶肉含水量变化图

2.1.1.3下部叶主脉水分含量变化

图3下部叶主脉含水量变化图

进房时T1、T2、T3处理主脉含水量依次为91.93%,91.68%,92.84%,烘烤78小时后,三个处理主脉含水量依次为89.82%,84.53%,78.43%,主脉含水量下降速率很小;烘烤96小时后,T1主脉含水量为68.6%,T2为83%,T3为70.51%,从第96小时到第102小时,T1主脉含水量急剧减少至30.76%,T2为75.81%,T3为60.44,到108小时三个处理都干筋。主脉含水量在烘烤96-108小时时水分含量减少最快。

2.1.1.4下部叶经液氮处理后叶肉含水量变化

图4中处理3在第42小时取样时,含水量陡然降为60%,很可能是取样误差,可忽略不记,三个处理烘烤72小时后,T1含水量为66%,T2为86.5%,T3为61.5%;从第72-96小时,水分含量急剧降低,三个处理含水量分别降为19%,29%,19%,到120小时后,分别降到12.5%,14%,9%,到132小时后,处理1和3含水量出现反复,升至16.5%和13.5%,这可能与取样误差有个,处理2含水量不变,维持在14%,直到132小时干筋。

2.1.2下部叶叶绿素含量变化

进房前T1、T2、T3叶绿素含量依次为4.8905mg/g,4.2555 mg/g,6.604 mg/g,T1第12小时叶绿素含量升至5.8125 mg/g,估计与取样误差有关。由整个图可以看出,三个处理在烘烤12-24小时叶绿素降低速率最快,36小时后T1、T2、T3叶绿素含量依次为1.416mg/g,2.013 mg/g,1.0925 mg/g,烟叶表现为3-4成黄;36-42小时区间,T3叶绿素含量下降速率大于其余2个处理;48小时后T1、T2、T3叶绿素含量依次为0.651mg/g,0.8765 mg/g,0.9085mg/g,烟叶表现为7成黄;60小时后,T1叶绿素含量为0.406 mg/g,T3为0.217 mg/g,,三个处理烟叶表现为9成黄;72小时后T1、T2、T3叶绿素含量依次为0.1545mg/g,0.364 mg/g,0.2005mg/g,烟叶表现为全黄,直至烟叶烘烤结束,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大。

图4下部叶去主脉叶片水分含量变化图

图5下部叶叶绿素含量变化图

2.1.3下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

图6下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图

纵观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没有出现规律性,含量随烘烤时间的延长而不规律的波动,T1和T2类胡萝卜素含量波动较小,T1进房前为0.75 mg/g,出房时为0.7 mg/g;T2进房前为0.655 mg/g,出房时为0.6 mg/g;T3波动较大,进房前为0.95 mg/g,出房时为0.525 mg/g。

2.1.4下部叶淀粉含量变化

图7下部叶淀粉含量变化图

下部叶淀粉含量随烘烤时间的延长而降低,0-24小时内下降速度最快,72小时后趋于稳定到烘烤结束,三个处理淀粉含量依次为4.16,3.945,4.275,以T2最低。

2.1.5下部叶还原糖含量变化

图8下部叶还原糖含量变化图

还原糖含量随时间变化波动,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到烘烤结束时,以T2还原糖含量最低,为6.85%,其次是T1为8.75%,T3最高,为10.6%。

2.1.6下部叶经济性状调查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T1烘烤成本最低,为2.96元/kg,其次为T2,为3.1元/kg ,T3成本最高,为3.19元/kg。T2中等烟比例、均价最高,分别为88%和13.57元/kg;T1中等烟比例为80%,均价为13.15元/kg;T3中等烟比例为77.5%,均价为13.2元/kg。

2.1.7下部叶烤后烟叶外观质量

三个处理在成熟度、组织结构、身份、油分表现都为成熟、疏松、薄、少,T2多桔黄,弹性一般,比其余2个处理表现好。

2.1.8下部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2重复性较好,还原糖含量适中,淀粉含量较低,总氮、氯含量适中,钾离子偏高,整体来看处理2化学成分协调性优于其余2个处理。

3.小结与讨论

下部叶烘烤工艺以T2,即中温变黄高湿定色烘烤工艺最优。其烤后烟叶外观表现为成熟、组织结构疏松、身份薄、油分少,颜色多桔黄,弹性一般,外观质量优于其余2个处理;烘烤成本以T2最低,为3.1元/kg,中等烟比例、均价最高,分别为88%和13.57元/kg;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适中,为23.55%,淀粉含量较低,为4.55总氮为1.95%,氯为0.1%,化学成分协调性优于其余2个处理。下部叶在烘烤0-48小时内叶绿素、淀粉含量降解速度快,可适当延长此阶段时间,稳温以便叶绿素、淀粉充分降解和转化。

参考文献:

[1]师会勤,艾复清,万红友.烘烤变黄环境对烤后烟叶化学组分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4,26(5):750-753

[2]陈瑞泰主编. 中国烟草栽培学[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李常军,宫长荣,李锐,等. 烘烤过程中烟叶蛋白质与硝态氮代谢规律研究[J ]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 ,34 (1) :47~49.

[4]余叔文.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5]赵会杰,宫长荣, 赵铭钦. 烤烟叶片成熟过程中膜脂过氧化及脂肪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J ]. 烟草科技, 1996, ( 3) : 32~34.

[6] 朱尊权. 烟叶的可用性与卷烟的安全性[J ] . 烟草科技,2000 , (8) :3-6.

[7]阎克玉,李兴波,屈剑波,等. 河南烤烟(40 级) 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及其相关性研究[J ] .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7,12 (4) :42 ―47.

[8]冯敏玉,宫松,肖金香,等.水分处理对烤烟叶绿素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增刊):80-81.

[9]肖守斌,邓小华.湖南烟叶的质体色素含量的区域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137-4139.

[10]李雪震,张希杰,李念胜,等.烤烟烟叶色素与烟叶品质的关系[J].中国烟草学报,1988(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