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影响某院男子跳远成绩因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响某院男子跳远成绩因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北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3名男跳远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分析比较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影响助跑速度的因素

2.1.1助跑的距离

跳远运动员助跑距离的丈量一般采用走步式丈量法,即从踏板开始向反方向走的方法,起跳脚踏在起跳板上开始走动,如果助跑步数为n步,则运动员在丈量助跑距离时应该走2n-2步,然后确定助跑起点,进行全程助跑。根据运动员起跳放脚与起跳板的距离,进行前后调整,如果超出起跳板一脚的距离,则应相应地向起点处后移一脚就可,反复测量直到踏板准确无误。在进行试跳练习时,运动员的助跑起动方式和加速方式应该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助跑的稳定性。助跑距离的长短应根据运动员的运动水平、身体状况、场地、风向等多种情况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助跑过短达不到最佳速度,过长会错过最佳速度与起跳的有效结合。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距离一般在30―35米,助跑步数是16―18步;研究对象助跑距离分别为:32米、33米和35米,均在常规助跑距离范围之内。

2.1.2助跑的速度

助跑速度是跳远取得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2006年我院秋季运动会运动训练系前三名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充分说明,助跑速度快的运动员,跳远专项成绩也相应好一些。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应重视运动员快速助跑能力的训练。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的同时,还应运用多种科学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快速助跑能力。

2.1.3助跑最后10米的分段速度

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10米的分段速度与成绩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表2可以看出,我系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5米的速度越快,成绩也相对越好。主要原因是助跑速度越快,最后起跳后腾空水平初速度就越大,水平动量就大,在适宜的起跳角度下起跳,必然取得较好的成绩。从我院跳远运动员最后10米助跑分段速度分析中不难看出,最后10米速度快的运动员成绩较好,特别是最后5米的助跑速度与成绩相关性更大。因此在训练中教练员应十分重视最后10米的助跑速度与助跑节奏的训练。

2.2影响上板的准确性的因素

2.2.1助跑的起动姿势

助跑的起动姿势主要有两种,即站立式和行进间式。其中站立式又包括两脚左右开立的站立式和两脚前后开立的站立式,行进间式又包括走步中踏上助跑的标志起动和先走几步后缓步踏上助跑标志起动。

站立式起动姿势的优点是由于身体处于静止状态,容易控制身体的姿势,双脚站距、双膝弯曲角度和上体前倾的角度容易保持一致,从而使起动的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长增长的规律等保持稳定,特别是助跑的第一步的步长变化较小,准确上板的成功率较高;缺点是肌肉相对比较紧张和僵硬,不利于提高助跑速度。行进间式起动姿势的优点是肌肉比较放松,由运动中开始,所以易于发挥助跑速度,动作放松富有弹性;缺点是踏上助跑标志线的第一步的步长变化大,容易造成上板犯规。运动员的起动姿势应根据运动员的特点而定,无论采取哪种姿势都应固定下来以保证上板的准确性,起动开始几步应控制好步长,速度和蹬地力量都要保持一致,在助跑过程中运动员的节奏感要强、身体重心要高、助跑速度要快。研究样本助跑启动姿势及上板准确性如表3。表3数据显示,样本3次上板准确性均较好,站立式相对行进式准确性稍高。

2.2.2外界因素

外界因素对跳远上板准确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外界因素包括场地变化、气候变化、裁判员裁决情况、观众情绪等。运动员平时在自己熟悉的场地训练,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也很适应,但在比赛时往往都是在其他的地方进行,这就要求运动员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身体的现实状态来调整助跑的距离和节奏。比如,在我院2006年秋季运动会男子乙组跳远比赛中,运动员正好在逆风的时候助跑,阎双路同学由于受到风向影响,导致上板时两次犯规,从而影响到自身水平的发挥,仅获得第3名。因此,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在平时训练中,应加强在不同的气候和场地情况下训练,以减小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助跑的准确性。

3.结论

3.1助跑速度是影响样本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最后5至10米的速度。

3.2起跳上板准确性对于样本跳远成绩影响较大,其主要与助跑启动姿势、外界因素干扰有关。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