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拟中药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拟中药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湿寒性关节痛是人体遭受风寒湿邪以后所引起的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对风湿寒性关节痛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对风湿寒性关节痛采用自拟方剂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在祖国医学中风湿寒性关节痛属于“痹病”范畴。由于风寒湿邪侵袭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同。轻者常表现为某处肌肉或一、二个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重者常出现全身肌肉、大小关节疼痛、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甚至出现瘫痪症状。临床上具有渐进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其主要病机是人体虚弱的情况下,风寒湿邪侵入体内,使气血流通不畅、经络闭阻所致。临床上根据风寒湿邪侵入人体的偏重不同,分为三种类型:①行痹:此痹最突出的特点是疼痛呈游走性,遇刮风时病情加重,酸痛难忍。这是因为三气之中风气偏重所致,风是阳邪,善行而数变,故其疼痛游走而不居于一处。治疗以疏风为主,辅以散寒、祛湿,佐以活血通络;②痛痹:此痹肢体关节或筋骨肌肉等处疼痛剧烈,痛处固定,患病局部发凉,风寒加重,得温略减。这是由于所受风寒湿三气之中,寒邪偏盛所致。因寒邪盛,故喜暖畏冷、遇寒加重,治疗以散寒为主,辅以散寒、祛湿,佐以温壮肾阳;③着痹:此痹以受病的肢体、关节或筋骨肌肉感到疼痛、不灵活或有局部肿胀、或有麻木不仁,遇阴天下雨或接触冷水时病情加重。这是由于湿邪偏盛所致,治疗以祛湿为主,辅以疏风、散寒,佐以健脾益气。

在辨证论治、组方遣药时,既要注意区分何邪较胜,但又不能截然分开,所以在临床上采用基本方为:羌活、独活和威灵仙各15 g,防己10 g,千年健15 g,桂枝10 g,制附片10 g,当归10 g,寻风骨15 g,海桐皮12 g,甘草5 g。在治疗行痹时可去防己、寻风骨、千年健、当归,加川草乌各6 g(先煎),细辛3 g,赤白芍10 g,附子6 g干姜6 g,生苡仁30 g,补骨脂10 g,淫羊藿10 g,制附片可改为15 g(先煎)。大便干燥者,加生、熟地各12 g,以防桂枝、附子之燥。小便黄或舌尖红者,加黄柏10 g,即可苦以坚肾又可做到温散不助火。治着痹,可加生苡米25 g,炒苡米15 g,茯苓15 g,苍术10 g,生黄芪12 g,生白术改为炒白术。如痹症日久则伍以枝藤通络及虫类搜剔之品:忍冬藤、海风藤、露蜂房、炙全蝎、白花蛇、乌梢蛇、蜈蚣等。

典型病例:王某,男,64岁,退休干部。于2006年5月就诊。双膝关节和肘关节疼痛难忍,冰冷刺骨,屈伸艰难。尤以夜间为甚,彻夜难眠。自述2年前左膝关节挫伤,之后经常感觉膝关节不适,每遇受寒后病情逐渐加重。就诊时痛苦,脉弦紧,苔白滑。此乃伤后正气受损,风湿寒邪乘虚而入,日久病深,气血闭阻,经络不通所致。治疗以散寒止痛为主,辅以疏风祛湿、温壮肾阳。处方以:羌独活各15 g,威灵仙15 g,桂枝12 g,制附片(先煎)15 g,白术10 g,海桐皮12 g,细辛3 g,川草乌(先煎)各6 g,海风藤15 g,白花蛇12 g,全蝎10 g,蜈蚣2条,熟地15 g,赤白芍各10 g,补骨脂10 g,淫羊藿12 g。患者服药试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再服2剂康复如初,之后以基本方加滋补肝肾类药5剂。随访1年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