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人文让科学教学更厚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重中之重,这里的科学素质既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也包括运用科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纵观当前的科学教学现状,很多科学教师仍然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科学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价值观的树立,这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这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个性健全的学生大有益处。笔者结合多年科学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努力营造情境,渗透科学文化。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氛围,激发其学习热情,引发他们探究科学现象、研究科学问题的欲望。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像一个巨大的、无形的磁场,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全身心地投身到广阔无垠的科学世界,帮助学生领悟科学世界的奥妙,体验探究过程的无穷乐趣,达到情和境的和谐统一。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的过程。
《科学》教材作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要载体,是编者通过实践和研究精心编写而成的,已经注意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注重了学习情境的创设。一是图文情境的营造,,教材采用大量活泼生动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画面代替了抽象的文字,图文并茂,充满情趣。如在《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编者就以丰富的照片、图表展现生物世界,呈现科学知识,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充满了人情味。二是生活情境的营造。过去的自然教材常常是简单枯燥的知识点的罗列,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生僻的科学术语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而现行的教材却让人耳目一新,紧贴学生生活,让学生觉得科学就在身边,并不深奥。如《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单元,教材从日常生活出发,以我们身边的空气为切入点,引起学生对我们周围习以为常的空气注意,从空气的特性等方面引发学生对空气的探究,通过“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对学生进行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人文教育;三是问题情境的创设,科学教材的每一单元扉页上编者都印有诸如爱因斯坦“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的名言,点出了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科学问题就源于生活,这些点滴的渗透无一不显示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情绪能力的培养,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二、展现研究过程,感受科学精神
科学教材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其中不乏对一些科学家研究过程的介绍。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发挥科学家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和科学家一起经历他们艰辛的探索过程,既让学生了解科学现象,又能感受其敬业奉献的科学精神,岂不一举两得?
如《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一课,教材首先呈现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达尔文以及进化论的核心思想,然后分析理解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异同,让学生感受人类活动对动植物的影响,接着让学生探究不同环境中狐耳差异的形成原因,并做恐龙灭绝种种假说的手抄报,最后再阅读《澄江生物群化石的发现》。这样的教学就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每一个过程,每一步探索虽充满艰辛却充满诱惑,每一个发现都令学生兴奋不已。学生从达尔文感人的故事中感受了科学家们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从他发现进化论的曲折艰辛历程中了解这其实就是一部科学发展史,其中的每一项发现和创造都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坚持不懈和执着追求。这些科学家榜样示范的正能量可以感染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
三、关注理论前沿,领悟科学真谛
由于网络的普及和获取知识途径的不断丰富,现在学生的知识面极其广阔,但他们通过这些途径获取的知识很泛化,只停留在表面,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这就需要教师对其加以引导,逐步深化,全面认识。例如学习基因技术,即克隆技术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方面的运用这方面的知识时,学生从电视上、网络上了解得比较多,兴趣十分浓厚,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克隆技术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环境方面的潜在威胁以及伦理道德方面的冲突。因此,在教学这课时,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因势利导,向学生全面分析科学技术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的正面的和负面的效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本没有错,关键要看运用科学技术的人,只有理性地运用科学,科学技术才能为人类造福。
为了让科学教学更厚重,科学教育必须逐渐和人文教育融合,这是理性与情感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相信只要我们科学教育者更新观念,关注人文,把握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脉”,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定能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雪岸镇雪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