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穆棱市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穆棱市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穆棱市农村信用社是当地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长期以来,其金融主力军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存款增长乏力、信贷质量偏低、内控管理不完善、长期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对农信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全面深入剖析穆棱市农村信用社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对其增强防范与化解风险能力,优化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问题 对策 穆棱市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但仍面临着许多瓶颈问题,其中,农村金融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穆棱市是隶属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县级市,近年来,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位居全省十强县之一。穆棱市农村信用社作为当地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农民、农业、农村资金融通最重要的渠道之一。穆棱市下辖8个乡镇,农村信用社在其中5个乡镇中是唯一的金融机构。这种发展现状客观上赋予其独立支撑当地农村金融渠道的职能,承担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但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农信社多种矛盾与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与服务地方的能力。

一、农村信用社的内涵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典型的合作金融形式,也是目前主要的合作金融组织形式。它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2003年6月,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其职能定位:要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2]。2004年8月,国务院进一步指出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真正成为服务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社区性地方金融企业”[3]。

当前的农村信用社与早期的合作组织相比,在经营目标、业务领域、管理原则、收益分配等方面发生了较大改变。首先,从经营目标来看,其互助合作精神逐步淡化,商业化和逐利性的倾向日益明显;其次,从业务领域来看,早期的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范围仅限于社员,当前这一限制早已取消,允许而且为了发展需要也必须向非社员提供信用服务;第三,从管理原则来看,原有的一人一票制的民主管理原则向对大股金社员进行票数加权的方式转变;第四,从收益分配来看,传统的农村信用社的入股资金一般称为股金或资格股,即社员入股是为了取得社员资格,进而获得信用合作社提供的贷款等金融服务,而不是为了分红,当前这种做法已被慢慢修正,如在资格股的基础上还设置了投资股,可以参与分红,并且信用合作的性质逐渐淡化,正在向股份制转变。

二、穆棱市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穆棱农信社实现了快速发展。从机构设置来看,内设“十部一室一中心”,下设营业网点12个、农村联络站114个,已成为全市网点遍布城乡(村屯)最广、提供金融服务最优、支农力度最大的金融机构。从人员构成来看,正式在岗员工193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93人,占全部人员比重为48%;大专学历74人,占比38%;中专学历23人,占比12%;高中学历3人,占比2%。

(一)固定资产情况

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离隶属关系成为独立的农村金融机构时,穆棱联社固定资产总额仅为586万元。20世纪90年代末,实现了快速增长。至2000年末,其固定资产总额为1,727万元,年均增速达到31%。2001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年末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890万元,增长率为117.8%。此后,继续保持着平稳增长的态势,至2012年末,已达3,909万元。

(二)业务发展情况(截至2012年末)

1.存款业务。各项存款余额159,602万元,其中:对公存款19,071万元,占各项存款的11.95%;储蓄存款(不含银行卡)105,667万元,占各项存款的66.21%;银行卡存款340,864万元,占各项存款的21.73%。存款稳步增长为农信社更好地服务“三农”与地方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信贷业务。各项贷款余额116,516万元,全年累计投放150,690万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11,258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5%;非涉农贷款余额5,258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年中最高时点各项贷款占全市金融机构的比例高达52%。

3.电子银行业务。鹤卡发行量达70,000张,安装POS机59台,ATM机10台,建成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站48家;开通了短消息服务、电话银行业务与网银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优化了本市支付结算环境,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

4.中间业务。进一步扩大了理财产品的范围和比重。2012年,与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合作,办理同业存款形式的理财产品。又分别与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泰康人寿等签订了保险业务协议,主要办理农户贷款保险业务。

三、穆棱市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2006年底实现统一法人改革后,穆棱市农信社强化管理,完善服务,稳健经营,为提高地方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经济新跨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吸收存款能力有待提高

1.资金组织渠道单一。对于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金融机构来说,其资金来源业务是其经营和发展资产业务的前提和条件。近年来,穆棱市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额增长较快,由2005年的68,630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159,602万元,增幅达132.6%。但就存款构成来看,储蓄存款占存款总额的90%左右,对公存款比重较小,这也直接导致信用社的资金成本相对其他银行偏高。

2.吸收存款能力有待提高。如下表所示,从纵向来看,2009年,储蓄存款环比增速为7.8%,2010年达11.2%,增速较快。从横向来看,2008~2010年末,存款余额占穆棱市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比重仅约30%,且2009年略有下降。存款是金融机构主要的资金来源,吸储能力较弱,制约了其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表1 穆棱联社存款及储蓄存款在穆棱市全部金融机构中的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牡丹江统计年鉴(2009-2010)》数据整理计算。

(二)贷款比例过大,内控管理不完善

农信社主要面向农业和农村市场发放贷款,由于当地农业粗放式发展,对自然环境依赖度较大,且农村贷款人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使其面临更大的贷款风险。

1.贷款比例过大。如图所示,2008-2010年,牡丹江市全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占存款余额的比重由30.4%上升为38.3%,穆棱市全部金融机构该指标由33.4%上升到45.1%,而穆棱农信社该指标却远高于两者,由48.9%上升至73.6%,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2008~2010年贷款占存款比重

2.内控管理不完善。(1)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混淆了内部控制与规章制度的概念;二是把加强内控管理与发展业务、提高效益对立起来。这导致一些基层信用社在强化内控管理上注重抓规章制度建设,忽视组织体系建设;注重抓审计稽核等查处性控制,忽视抓内部会计、管理等预防性控制,削弱了内部控制管理力度。(2)组织体系不严密直接影响内控机制功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重视对具体业务流程的控制,忽视对决策行为的监督约束;二是作为控制的主体和被控制对象在信用社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未得到积极发挥;三是作为内控重要手段之一的计算机,存在网络化程度低、兼容性差、应用程序杂等问题。(3)内控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和滞后性导致内控管理滞后于业务发展。内控制度是渗透于各种管理制度中的一种制度,要求必须具备完整性、系统性、超前性和有效性的特点。但现行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制度建设明显滞后,没有随业务发展逐步完善,也没有体现“及时性”的原则。同时,未树立“内控优先”理念,易形成新的经营风险,影响新业务的发展。

3.经营基础薄弱,发展空间有限。一是金融产品单一,中间业务量较少。现代金融机构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产品和服务能力的竞争,提供的产品种类单一,一方面会抑制客户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不利于新客户的开发,导致后期发展动力不足。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影响服务能力的提升,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三是电子化进程缓慢,制约业务发展。四是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制约着农信社的可持续发展。

4.历史包袱沉重,削弱了竞争能力。一直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都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目前来看主要成因是自身经营不善以及地方行政干预造成的不良贷款。

2002年,穆棱联社不良贷款率高达35.19%。自2006年末实施县级统一法人以来,经营效益明显好转,不良贷款额及不良率持续降低。然而,改制前形成的巨大亏损额一直以挂账形式存在。2012年末,历年亏损挂账仍有1,925万元,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高达21,914万元,占各项贷款的18.81%。其中有1.2亿元是政府直接参与或干预形成的。上述历史原因严重削弱了农信社的市场竞争力。

5.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承担着较大的信贷风险,而政府扶持力度却远远不够。一是历史问题未有效解决。经营过程中由于体制、政策等因素产生的不良资产及负债,并未得到妥善解决,如政府主导的二级公路贷款8370万元,因国家政策性因素导致利息无法收回、本金压降缓慢甚至回收无措的窘境。二是由于国家对某金融机构采取了较高的转存利率制度以及特殊监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纵容其采取高息、贴息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揽存,使得本就短缺的资金来源被分流,并转而流出农村市场。三是从税负来看,作为非政府明确的政策性金融支农机构,信用社未能享受地方政府税费上的优惠。四是由于监管制度缺陷和力度不足,中央政府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如公路贷款偿还资金被地方财政挤占挪用等,而且外部经济环境欠佳。

四、对策与建议

穆棱市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立足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支持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为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针对当前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明确定位,转变观念,厘清发展思路

1.树立大农业和产业链观念。重新理解和定位“三农”的概念,打破狭隘的农业种养生产观念枷锁,对“三农”及其产业链条进行全面的支持。因此,农信社要紧密围绕地方实际和资源优势,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整体资金导向作用,积极支持投资结构合理、符合国家政策和环保战略等产业;同时,加大对农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针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进服务方式。当前,农民资金需求多元化,已开始向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养殖及助学、购房等消费性贷款转变,农信社的服务方向与方式必须紧跟发展需要。在支持对象和贷款投向上,由数量型低效传统农业向科技支撑型优质高效现代农业转变;由分散农户向产业化经营转变;由单纯农业生产领域向生产流通领域转变。同时,发展节约型循环经济,促进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以及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农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3.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培植优质客户。近年来,小微企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穆棱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信用社应积极探索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畅通结算渠道,引入风险担保机制和信用评级体系,与有实力的正规担保公司合作,向经营效益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投放足额信贷资金。一方面可缓解企业融资困难的状况,为其快速发展提供可能;另一方面可发展潜在优质客户,降低贷款风险。

(二)强化经营基础,拓展业务范围

1.夯实人力资源基础。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使人力资源建设逐步走向多功能、全方位、多元化,以满足当前金融市场发展需求。一是引进专业人才,优化人员结构,为企业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二是加强在职员工培训。多角度制订培训方案,分层次建立以业务为主,着重加强金融专业知识、业务操作技能、服务观念等方面的培训和管理层培训力度,有效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2.增强产品创新能力。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进行调查研究,结合自身特色,不断打造个性化金融产品,拓宽金融视野,拓展新客户。这不仅有利于开发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金融产品,增添自身竞争活力,而且能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3.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充分发挥服务网络体系强大的优势,在办理传统中间业务的同时,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开办个人理财、债券承销、信用证、咨询等新业务,打造农信社中间业务的“金融航母”,以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

(三)完善内控制度,提升综合效益

1.优化信用环境。做好信用工程创建工作,以全面开展农户信息采集与评级授信工作为契机,深入基层,真实、客观了解农户生活、生产状况,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为信贷业务健康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强化信贷管理。首先,严格落实“三长制衡”机制和风险监管经理机制;其次,认真执行“贷款新规”,严格落实贷款责任人制度,强化岗位职责,彻底克服信贷管理中的责任不清、权责分离问题,明确贷款操作流程及责任;最后,在全面清收、盘活存量贷款的同时,严格管理信贷增量,从源头上杜绝贷款风险,即在贷款发放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制度,逐步提升农信社的信贷资产质量。

3.落实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方面,充分发挥会计督导员和坐班主任职能,切实防范操作风险,提高核算质量;财务管理方面,加强经营管理意识,强化考评手段,严控费用支出,严堵各项跑冒滴漏。对于大型公用费用支出必须经财委会审批,使公用费用支出公开透明,树立向节支要效益、向规范管理要效益的理念。

(四)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优质企业形象

金融业属于服务业范畴,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其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力。转变服务理念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服务方式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其二,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其三,由传统服务向现代化服务转变。在创新服务方式上,应更加注重支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三农”解难事、办实事,使服务产品更具科学性、便捷性、实惠性。

企业形象是企业对外的宣传体,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农村信用社应从打造外部形象入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优质服务树立口碑,打造“地方人民自己银行”的形象,进而提升企业效益。

(五)完善相关法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1.完善农村信用社法规。当前农信社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法人治理不规范等缺陷,只有通过有效的法律法规,才能确定其合理的管理体制、监督程序;只有厘清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捍卫信用社的合法权利,使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信用社是地方性银行,地方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多给予,少索取,帮助信用社有效解决历史包袱,如化解政策性贷款风险等。

2.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首先,税负导致沉重的负债包袱,直接制约农信社效益的提升与发展步伐。政府应考虑其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在税收政策上给予较大空间,减少征收所得税和营业税。其次,农信社低成本资金来源很少,却承担着支农的大量低利息、高风险信贷任务,导致不良资产和亏损面不断增长。政府应适度给予利差补贴,免去印花税,既扶持了农信社的发展,又提高了支农功效。

3.加强公共服务,优化外部环境。农信社必须要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借助行政和法律的手段维护正常的业务经营和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是地方政府应通过加强金融市场建设,规范市场交易秩序,为农信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有效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三是全力助推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步伐,帮助农村信用社有效提升信贷资产质量,使其早日实现股份制改造,成为经营更加灵活、管理更加科学、风险更加可控的现代化社区银行。

参考文献

[1]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2004】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