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60例脑梗死偏瘫并发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60例脑梗死偏瘫并发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心理治疗后脑梗死偏瘫并发抑郁症状患者的情绪障碍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方法 120例脑梗死偏瘫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60d。观察指标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BKI和HRSD量表。结果 心理治疗组患者情绪改善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减少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 对脑梗死偏瘫并发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抑郁症状;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9.1+3;R749.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6-40-02

Investigation on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or 60 Cases of Cerebral Hemiplegia Complicated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ZHANG Liu#ZHU Xia*

Aerospac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mood disturbance degree and harmful degree of nervous function after psychological therapy in cerebral hemiplegia complicated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Methods 12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ed for 60 days. The observation indexes were scoring criteria of harmful degree of nervous function,BKI and HRSD. Results Treatment group’s mood disturbance degree and harmful degree of nervous function was suprerior to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therapy is of remarkable clinical value in treating cerebral hemiplegia complicated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Key words] Cerebral hemiplegia;Depressive symptoms;Psychological therapy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性疾病,属于缺血性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常见的脑梗死症型包括:血栓性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腔隙脑梗死及多发性脑梗死等。该病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我们对偏瘫病人采取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方法,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5年5月~2008年12月收治120例脑梗死引起偏瘫病人,男75例,女45例;年龄37~73岁;经头颅CT检查诊断脑梗死;入院时间平均60d,首次发病均有一侧肢体瘫痪。将两组病人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年龄、入院时日常生活能力及既往史评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1.1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栓塞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全部经CT或MR确诊。

1.1.2纳入标准(1)符合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或腔隙性梗死且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2)年龄在80岁以下者。

1.1.3抑郁诊断标准参照Munt sinai医学中心提出的多模式诊断标准。

1.1.4排除标准(1)完全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或有明显智力障碍的患者;(2)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与骨关节疾病者。

1.2治疗方法

1.2.1心理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抑郁的程度和具体情况进行以下心理治疗。(1)首先应创造舒适宽松的治疗环境,心理治疗师通过语言交谈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识偏见和适应问题。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战胜心理障碍[1]。(2)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如心理疏导、情感关怀等。对于抑郁症状严重,极度悲观失望,有自杀企图或行为者,进行紧急处理,弄清患者情绪障碍的原因,采用辩论方法使患者学会合理的思维方式,放弃不合理的信念。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来达到消除或减轻症状。同时通知主管医生、值班人员、家属及陪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动向,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辅以抗抑郁药治疗。(3)对于心理障碍较轻、有能力自己解决本身问题的患者,提供一个会谈的场地或气氛,帮助患者自己找到某种答案或自己解决问题。(4)通过举办讲座、讨论会等形式,向患者耐心解释中风的原因、病程、性质及预后等,说明康复治疗的目的和意义。指导、安排治病阶段的时间和生活,减少因交流不善而引起的矛盾和心理压力。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给患者以精神支持。(5)定期将心理障碍较轻的患者集中,引导、启发患者进行交流,包括病情、进展、心情、家庭等情况,促进各成员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和自我认识,从而解决心理冲突,疏解郁结情绪,矫正不良行为。(6)适时适当地对患者进行奖励,进一步提高其接受康复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7)音乐治疗方法:通过聆听、欣赏乐曲,引发人体心理、生理状态改变,产生兴奋或抑制的情绪反应,从而达到治疗作用。(8)出院指导:介绍出院后的注意事项,饮食结构和具体的康复锻炼方法。

1.2.2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康复治疗

以上两组均以6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一评定疗效。

1.3疗效观察

1.3.1观察方法每一病例在入院时和治疗后60d各进行一次抑郁症状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1.3.2疗效评定标准 (1)参照Munt Sinai医学中心提出的BDI、HRSD量表;(2)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数据采用(χ±s)表示。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情况

见表2。

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经住院治疗后均有恢复(P

2.2心理治疗对脑梗死偏瘫并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

见表3、表4。

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抑郁程度改善结果比较,经u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抑郁症状是脑梗死后常见的精神症状。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25%~60%[2],可见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相当高。大部分患者对治疗和护理被动接受或拒绝配合,严重影响了治疗和护理效果;由于情绪低落,与家属沟通亦有障碍,容易产生误解、争执或关系僵化,进一步影响自身的生活质量。过去评定脑卒中抑郁主要应用DSM-Ⅲ-R中的方法或其他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在下述几个方面显得不完全合适:DSM-Ⅲ-R主要用于精神病,而PSD属于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的精神性反应,两者在质上不完全相同;DSM-Ⅲ-R中多由患者自评,而脑卒中患者多合并认知障碍,单靠自评由于缺陷而欠精准,宜加入由他人进行的评定;在一些评定方法中,评定结果是两分法的,即要不就属于抑郁,要么就不是,这对抑郁程度缺乏细分的标准。因此,1990年纽约Mnut Sinai医学中心的Hibbard、Cordon等在1993年出版的中风康复进展中提出非DSM-Ⅲ-R的评定方法,从而克服了上述的不足,从Beck抑郁调查表中选出内心症状11项和从Hamilton抑郁评定表中选出内心症状9项作为主要评定内容,由患者本人自我评定和医生、护士或家人评定,所选方式和项目更切合脑卒中患者情况,其信度效度均满足要求,敏感性提高,特异性加强[3]。

研究采用量化观察和疗效标准以及明确、具体的心理治疗方法对60例脑梗死偏瘫并发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脑梗死偏瘫后的抑郁症状以悲观情绪反应为特征。因患者残疾前人格特点、残疾损伤情况、周围社会环境的不同,再加上对残疾认识的差异,可有轻重不同的抑郁情绪。我们通过具体分析病情,对有较重抑郁症状、中度抑郁症状、抑郁逐步减轻开始适应的患者分别施予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体现了个体化的护理原则。本研究显示,心理治疗对于脑梗死偏瘫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不仅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了接受康复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治疗和护理效果的进一步提高,还减轻了残疾程度、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家庭关系,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脑梗死偏瘫的康复护理注入了新的内涵,拓展了康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文源,季建林. 综合医院精神卫生[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89-309.

[2] 吴祖舜,高俊风. 急生脑卒中后抑郁症(附299例报告)[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6(4):220-222.

[3] 缪鸿石,朱镛连. 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80-81.

(收稿日期:200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