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爸爸的领带》一课三研及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爸爸的领带》一课三研及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第一次教学:线描画《爸爸领带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点、线、面”并用其进行装饰。

2 积极参与线描画活动,体验线描画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事先设计好的领带图若干张:幼儿人手一张印有领带轮廓线的图画纸、一根粗细两头的勾线笔。

2 经验准备:欣赏《爸爸的领带》;幼儿有线描画的经验,基本上掌握各种线的画法。

活动过程

1 教师以“找朋友”的游戏引入,激发幼儿找找生活中的“点、线、面”。

师:我们和很多线条宝宝交过朋友了,今天呀,线条宝宝想请你们帮它们找找朋友,找找看你的衣服上或者班级里有没有线条宝宝的朋友。

2 教师集中讲解,出示两张图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两张画的不同之处。

师:这两条领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々你认为哪条更好看?

原来呀,只有线条宝宝装饰的领带还不够漂亮,我们可以帮助线条宝宝找一些点宝宝和面宝宝,让它们三个好朋友一起来帮助我们,把爸爸的领带装饰的更加的漂亮。

3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A 要用上各种好看的线宝宝、点宝宝和面宝宝来装饰爸爸的领带。

B 画的时候要认真、仔细,先想好了再动笔。

4 幼儿开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看看范例然后开始作画: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创造出不一样的装饰图案,大胆进行创作。

5 作品点评:教师针对幼儿使用点、线、面的情况进行点评。

第一次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是在我们班开展了快一个学期线描画的基础上,总结上阶段孩子学习线描画的情况,通过分析孩子的作品,根据孩子存在的薄弱方面而设计的!

众所周知,线在线描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前期的学习中,我们将线单独地拎了出来,让孩子中了生活中的各种线条,孩子们也都能很好地掌握。刚开始,我们先让孩子运用各种线条来对物体进行装饰,在孩子们掌握好了线以后,我们开始渗入了点和面的运用,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能力强的孩子还能偶尔运用一些点和面,但是能力弱的孩子仍然还是“坚持”运用线来进行装饰。发现了孩子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分析,一方面是老师前期较着重让孩子感受、学习各种线的运用,孩子们对于各种线的运用较熟悉:另一方面,线的运用较简单,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来说,运用线是最方便也是最快的方法。分析了孩子的情况,我及时进行了调整,开始让孩子欣赏各种线描画作品(老师自己绘制的,里面包含了点、面、线的组合运用),通过欣赏活动,让孩子清楚线描画中虽然线宝宝是“国王”,但是线宝宝也需要朋友,只有让线宝宝和点宝宝、面宝宝交朋友,一起来帮助我们,才能把线描画画得很漂亮,当然这只是让孩子初步懂得线描画中不单单只有线,还有点和面,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欣赏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点、线、面”,只有来源于孩子生活的,他们才最容易接受和掌握。在每次开展活动前,我会让孩子找找自己衣服上有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纹,并引导幼儿将发现的这些花纹运用到线描画的装饰中。

在开展本次活动前,我先通过发动家长一起收集家里的领带,开展了一次《爸爸的领带》欣赏活动,让孩子初步认识了什么是领带,领带是爸爸经常要佩戴的饰品,领带的形状和花纹等:欣赏完领带后,孩子们对于领带有了较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又开展了一次泥工活动《爸爸的领带》,让孩子们将爸爸的领带用橡皮泥制作出来,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基本上能够将领带的外型制作出来,能力强的孩子还懂得在领带上印上好看的花纹;由于生活中的领带花纹比较单调,所以我就想到了让孩子们将生活中的“点、线、面”运用到线描画《爸爸的领带》中,于是我拿着画笔、纸张和孩子开展了一次“幼儿园寻宝大行动”,我和孩子们走遍了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发现了许许多多的“点、线、面”,这次活动的开展也为孩子们更好地将“点、面”和“线”组合运用到线描画作品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先前设计的环节中,我将 “找朋友”这个环节安排了第一个环节,而在实际教学中,我调整了一下,因为在课前反思中,我发现了设计活动时,我打算在班级开展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则选择了画室,画室的装饰物较少,所以我及时调整了一下活动计划。从孩子们的作品效果来看,孩子们基本上能够达到我预设的目标,80%的孩子能够将生活中寻找发现到的“点、线、面”运用到作品中。

虽然我在前期的准备还是较充分的,但是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第二个环节找找生活中的“点、线、面”中,我请了四个孩子上来画出他找到的“点、线、面”,但是孩子画完以后,我没再进行梳理,通过课后我们教研小组老师的研讨,我们认为在这个环节中,我可以将早上带领孩子“寻宝”的结果展示出来,和孩子一起再次回忆,加深孩子的印象,然后由老师将这些“宝贝”梳理出来,这样更有利于能力较差的孩子将这些“宝贝”运用到线描装饰画中。另外,在提要求的时候,我没有提到要运用“点、线、面”的组合,不过这点在活动过程中,我及时发现了,并且在分组指导孩子的时候有根据孩子的作画情况进行了个别提醒。

当然,一节好的活动,需要老师们经过多次研讨、多次尝试。针对本次线描画《爸爸的领带》活动,我们教研小组也采取了一课三研的方法来开展,接下来由小二班的张清老师根据我们课后研讨分析的结果,对活动进行再次调整,然后借用中二班的部分孩子进行再次教学,以期将这节活动设计得更加合理、更加适合我们的孩子。

二、第二次教学:线描画《爸爸的领带》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点、线、面”,并初步学会用其进行装饰。

2 积极参与线描画活动,体验线描画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事先设计好的领带图若干张:幼儿人手一张印有领带轮廓线的图画纸、一根粗细两头的勾线笔。

2 经验准备:欣赏《爸爸的领带》;寻找生活中的“点、线、面”;幼儿有线描画的经验,基本上掌握各种线的画法。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范画,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找出两张画的不同之处。

师:这两条领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你认为哪条更好看?

原来呀,只有线条宝宝装饰的领带还不够漂亮,我们可以帮助线条宝宝找一些点宝宝和面宝宝,让它们三个好朋友一起来帮助我们,把爸爸的领带装饰的更加的漂亮。

2 教师出示与幼儿一同寻找的“点、线、面”,帮助幼儿回忆巩固经验。

师上次,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在幼儿园里面寻找,今天呀,我也把我们找到的“宝贝”们请过来了,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这些宝贝我们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

(教师在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的同时,出示整理好的图形,帮助幼儿梳理好经验。)

3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A 要用上各种好看的线宝宝、点宝宝和面宝宝来装饰爸爸的领带。(重点强调)

B 画的时候要认真、仔细,先想好了再动笔。

4 幼儿开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看看范例然后开始作画: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创造出不一样的装饰图案,大胆进行创作。(对于能力强的孩子,还可以引导他在不同情况下运用粗细不同的笔)

5 作品点评:教师针对幼儿使用点、线、面的情况进行点评。

第二次观摩课后反思

我修改后的教学环节基本上和张老师是一样的,通过张老师的教学,我又发现了如下几个问题

1 一半的孩子认为只有线条宝宝装饰的那条领带最漂亮。

2 孩子的作品效果不如第一次活动。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进行了分析,第一个问题中,当孩子们出现了这个情况的时候,老师是否一定要让孩子说出又点、线、面装饰的那张最漂亮呢?也许他就是喜欢只有线条的领带呢?孩子作品效果不样,是不同老师教学形式不同引起的还是不同班级孩子存在的不同差异引起的呢?带着这个些问题,我们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再次调整,同时也建议第三次教学由小陈老师从两个班级各选择几名幼儿来开展活动。

三、第三次教学:线描画《爸爸的领带》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点、线、面”,并初步学会用其进行装饰。

2 积极参与线描画活动,体验线描画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事先设计好的领带图(装饰的图案结合幼儿生活中寻找的图案):生活中寻找的图案若干(以长条形出现):幼儿人手一张印有领带轮廓线的图画纸、一根粗细两头的勾线笔。

2 经验准备:欣赏《爸爸的领带》;寻找过生活中的“点、线、面”:幼儿有线描画的经验,基本上掌握各种线的画法。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范画,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

师:前段时间我们欣赏了很多很多的领带,今天老师想请你们也来当一回设计师,给爸爸设计一条好看的领带。设计前,我们先来看看老师设计的一条领带。

问题:这条领带和我们以前画的线描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找一找,领带里藏着的“点、线、面”,我们在什么地方有看过呢?

2 教师出示与幼儿一同寻找的“点、线、面”,帮助幼儿回忆巩固经验。

教师与幼儿一同来梳理经验,根据孩子找的情况出示相应的图形,让孩子初步知道生活中寻找到的图形要怎么运用到线描装饰画中,同时也是帮助幼儿回忆巩固经验。

3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A 要用上各种好看的线宝宝、点宝宝和面宝宝来装饰爸爸的领带。(重点强调)

B 画的时候要认真、仔细,先想好了再动笔。

4 幼儿开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看看范例然后开始作画: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创造出不一样的装饰图案,大胆进行创作。(对于能力强的孩子,还可以引导他在不同情况下运用粗细不同的笔)

5 作品点评:教师针对幼儿使用点、线、面的情况进行点评。

三研后对本次活动的认识点:

1 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做好反思活动,这里说的反思不是单指课后的反思,还包括课前的反思及课中的反思。我们往往比较关注课后及课中的反思环节,而忽视了课前的反思。例如:第一次教学我事先设计的第一环节是让孩子们班级里的点、线、面,而实际教学中我选择了画室。这时候如果我没有进行课前反思的话,我可能还是让孩子去找班级里的图形,这时候由于画室里的装饰物少的缘故,也许就会削弱了事前预期的效果。

2 学会分析孩子,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制定活动计划。其实一模一样的一节活动,可能因为不同的孩子,所达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本次三研活动,我们有两个班级的孩子参与到了活动中,从作品的效果来看,中一班的孩子由于线描画的经验较丰富点,所以可以根据我事前预定的目标来开展活动,而中二班的孩子我认为要降低要求,所以要对活动的目标及活动过程做适当的调整。

3 从生活中取材,寻找孩子熟悉的事物。本次活动,我们有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孩子去幼儿园寻宝,由于这些“点、线、面”都是来源于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同时又是孩子们自己去找,这就更加巩固了孩子的经验,所以在装饰“领带”的时候孩子们都能使用上这些“点、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