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她偶像的消费与被消费

当消费时代来临,更具备感官美感的人因为成为某种具有诱惑力的生活消费方式的符号而成为偶像。他们契合了消费时代盛行的商品符号化、阶层化的方向,并且在背后的商业推动下成为其粉丝消费的巨大动力。

这是一个偶像遍地的时代,各种类型的偶像从消费社会的商业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着,变换着姿态尝试诱惑到属于自己的粉丝;这也是一个偶像单薄的时代,当偶像渐渐变成用来吸引粉丝消费的工具,他的价值与内涵就愈来愈商业化和同质化。身处这个偶像被商业化的社会,我们在消费偶像带来的兴奋的同时,偶像也在消费人们的情感所带来的消费冲动。而这个天平已经在向偶像和其背后的消费时代重重地倾斜。

其实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需要偶像。美国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认为,人特别是青少年因为身体和思想的显著变化,在潜意识里影响了他们对于自己躯体和思想的自我判断并产生迷惑。这个时候,一个拥有符合自己梦想特质的偶像便成为其成长的灯塔和动力。而在这方面,女性对偶像的需求延续时间更长更感性。

美国批评理论家利奥·洛文塔尔在《大众偶像的胜利》一书中,把偶像分为具备改造社会能力的生产型偶像和随着媒介发达而被塑造出的消费型偶像,并且通过对1944年美国报纸上刊登的大量人物传记分析出美国已经进入了消费型偶像取代传统生产型偶像的时代。在传统的生产型偶像盛行的时代,一个偶像诞生的标准是他能否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而当消费时代来临,更具备感官美感的人因为成为某种具有诱惑力的生活消费方式的符号而成为偶像。他们契合了消费时代盛行的商品符号化、阶层化的方向,并且在背后的商业推动下成为其粉丝消费的巨大动力。消费社会愈加成熟,消费型偶像的包装愈加丰富,简单的外貌偶像模式进化出诸如符合大众草根自我认同感的平民化偶像、符合小众阶层追求个性化心理的小众偶像、符合中产阶层文化情结的文化偶像……在快速消费、多次消费的消费社会需求下,各种种类的消费型偶像梅花间竹般盛放,可是他们的本质与制造方式却愈来愈趋向于流水线批量生产。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早早看穿了消费社会的偶像把戏:“商品消费的象征符号不仅是某种流行式样风格,而是品牌政治的声望和权力。”消费型偶像亦是如此,他们被从人们内心的梦想和欲望中物化出来,满足各种类型的人对自己的幻想,最终的目的是需要你去被偶像消费。

我们痴迷于为自己的梦想而消费。是该说消费社会对人性的洞察力和蛊惑力太强,还是该哀叹我们对于自我的肯定力愈来愈弱。其实作为消费社会中的平民大众,喜欢什么样的消费型偶像并不是问题。偶像不过是人内心梦想的一种投射,只是人的生活中不该只有那些制造出来的消费型偶像。消费型偶像的一大特点是始终保持被制造出来的形象与卖点不能有大的变化,因为作为被消费的对象一旦发生变化便会导致失去以前所吸引的粉丝群体。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绝大多数消费型偶像多年来谨小慎微地保持原地不动,他不用担心消费粉丝群在成长后抛弃自己,因为只要定位准确总会有新的同类型粉丝加入其中。渐渐地人们发现,只是痴迷于消费型偶像,会让自己愈来愈多地被偶像所消费,自己却没能从偶像身上消费到不断提升自己的方向与动力。在这点上,被制造的消费型偶像和真正契合你心灵与梦想的生产型偶像相比,就如同电视、时尚刊物等消费快餐和经历了考验依然是经典的作品之间的差距一样巨大。我们当然不能每时每刻都在消化经典,我们的主食应该是更加通俗化的大众消费文化。但若是只痴迷于吃消费型快餐,难免会使人营养不良。

所以我们才在这期的专题中推介了一些特别的女性偶像,目的只是希望人们能在消费社会的偶像狂欢中不至于完全痴迷,还能抬头看到一些商业流水线上诞生不出的偶像,她们拥有着改变这个社会的强大力量和让我们从中得到不断上升力量的消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