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灵与肉的殊死斗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灵与肉的殊死斗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由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凯特·温丝莱特、瑞切尔·格里菲斯主演的英国影片《无名的裘德》又译《绝恋》,该片改编自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同名小说。目前国内对于小说《无名的裘德》研究甚多,但对于由迈克尔·温特博特姆导演的同名电影的研究留白较多,本文以“灵与肉的殊死斗争”为核心分析剧中主人公的矛盾性格,辅以影片所展现的时代背景,解读裘德与苏的绝恋悲剧。

[关键词]绝恋;矛盾;性格;追梦者;反叛者

绝美的爱恋悲剧

由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凯特·温丝莱特、瑞切尔·格里菲斯主演的英国影片《无名的裘德》又译《绝恋》,该片改编自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同名小说,小说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后期为社会背景讲述了以裘德与苏的爱恋为主线的故事,形象深刻地展现出那个时代中陈旧黑暗的道德伦理、婚姻恋爱、宗教习俗等社会生活情状。哈代这部颇受争议的小说经导演迈克尔·温特博特姆改编成电影,于1997年上映并荣获2006年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球奖提名。温特博特姆作为英国当代导演的中坚力量,指导拍摄过如同性恋电影《蝴蝶之吻》、情《九歌》等多部优秀影片,争议似乎成为他的作品述评的共同关键词。融入了新的电影元素的影片《无名的裘德》正是在这种双重争议下碰撞出的绝美的火花。

电影《无名的裘德》中同样以维多利亚时代后期作为社会背景,但较之其同名小说更加突出了裘德与苏的爱恋这一主线。剧中的男主人公裘德是一个父母婚姻失败所致的孤儿,自幼与姑妈生活在偏僻村庄。聪颖、善良、勤奋的裘德受教师费洛森的启迪,立志进入远方的克里斯敏斯特的大学学习。影片伊始少年裘德偶遇养猪场主的女儿阿尔贝拉并很快在阿尔贝拉的引诱下与其发生性关系,后由于阿尔贝拉谎称自己已经怀孕而与裘德成婚。发生性关系的猪圈、养猪场主女儿的身份以及二人初遇时阿尔贝拉引诱裘德的方式等情节的设置都预示了这段婚恋的悲剧结局。事实上,截然不同的性格追求与生活方式使裘德愈来愈无法容忍阿尔贝拉的粗鲁与野蛮,与此同时绝情的阿尔贝拉也离开了裘德远嫁他人。

逃离无爱婚姻的裘德重燃了关于大学的梦想,满怀信心的他终于踏上赴克里斯敏斯特的求学之路。在到达克里斯敏斯特后裘德在从事石匠工作的同时坚持自学。此间他找到了费洛森,他幻想中的获得大学学位的高级学者费洛森,此时却成为一所简陋的小学的校长并早已放弃了原来的梦想,费洛森对现实的屈从也从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森严的等级,暗示着裘德追梦的结局。表妹苏的出现使裘德找到了心灵契合的伴侣,所以在苏被迫将离开克里斯敏斯特之时,裘德恳请费洛森为苏提供一份教职。但令裘德始料未及的是,苏接受了费洛森的求婚并与其迁离克里斯敏斯特。出于对苏的极度迷恋,裘德找到了苏,并在费洛森的默认下开始了二人的同居生活。基督教婚恋观统摄下的维多利亚时代,裘德与苏没有婚契的同居生活不为世人所容,二人被迫带着孩子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几经周折之后他们再次回到克里斯敏斯特,裘德以其渊博的学识获得了学校的教职,正在幸福的生活即将拉开帷幕之际,裘德与阿尔贝拉的儿子小裘德误以为父母以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个孩子为负担,杀死了幼小的妹妹与弟弟后上吊自杀。此后苏坚信是自己对神的不屑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一改先前对基督教婚恋观及信仰的不屑,离开了裘德屈从于基督教规约下的婚姻,回到了费洛森的身边。

绝恋中的悲剧人物形象

哈代在《无名的裘德》的前言中提到,裘德一直生存、挣扎于“灵与肉的殊死斗争”之中。“灵与肉的殊死斗争”不仅可以概括剧中裘德作为追梦者的执著与彷徨,同时也反映了女主人公苏作为叛逆者的反抗与屈从,二人在性格上的矛盾性共同导致了这场绝恋的悲剧结局。“灵”代表的是男女主人公借以满足心情需要的本我追求,如裘德对大学之梦的追求及对于真爱苏的迷恋,苏对于基督教婚恋观的反叛等;而“肉”在意旨之欢的同时,还代表了男女主人公在社会伦理道德规约下的超我之态,如裘德与阿尔贝拉及苏与费洛森的无爱婚姻。

(一)裘德的悲剧形象——矛盾的追梦者

剧中,裘德在两段婚恋纠葛之中一直伴随着对于上大学这一目标的追寻与放逐。正如剧中女主人公苏所言,裘德是一个堂吉珂德式的幻想者,在追求梦想的途中不肯向物质世界低头的同时,又无法摒弃性与爱的诱惑而专注于学业。童年时期的裘德生活在一个偏僻的村庄,受恩师费洛森的启迪,将自己的梦想与赴遥远的克里斯敏斯特上大学联系起来。这一梦想的产生也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与思潮的影响,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工业化规模进一步扩展至英国的非城镇区域,延伸之处小农经济及其固有宗法伦理遭遇物质层面与思想层面的冲击。在传统资产阶级思想与其反抗力量在社会大背景下的对抗之中,僵化的宗法伦理与要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的反资产阶级压制的思潮也在作为个体的生命中激烈斗争着。可以说正是在这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与儿时启蒙教师费洛森的影响下,裘德确立了一个具有幻想色彩的梦想,可以说赴克里斯敏斯特上大学这一目标的确立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模糊性。这也为后来裘德未能坚定于追梦而先后陷入两段婚恋纠缠之中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少年裘德在家乡做石匠努力挣钱的同时大量阅读各类书籍,甚至通过自学掌握了拉丁语,就在他为追寻大学之梦努力之时,养猪场主的女儿阿尔贝拉闯入了裘德的生活。阿尔贝拉通过粗野的方式引诱裘德与其发生性关系,并谎称自己已经怀孕,在当时乡村伦理道德的规约下,裘德无奈与阿尔贝拉成婚。从此,裘德便陷入了“灵与肉的殊死斗争”之中。妻子阿尔贝拉承袭父亲养猪这一职业,作为一个唯物质至上的女人,她丝毫不关心裘德的大学之梦,同时在短暂的激情过后,裘德也无法容忍阿尔贝拉的粗野以及乡村家庭生活的平庸与琐碎,最终二人因截然不同的理想与志趣而分道扬镳。可以说裘德与阿尔贝拉的荒唐婚姻的成因,不仅源于僵化的乡村伦理的规约以及阿尔贝拉对裘德的引诱,更重要的原因是裘德本人矛盾的性格。他对于追求梦想的模糊性导致他可以为了满足暂时的而放弃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果裘德对于大学之梦足够明确坚定,乡村姑娘阿尔贝拉也不可能成功引诱裘德并与之结婚。

在逃离了这段以满足为目的的无爱婚姻后,裘德来到了梦想中的殿堂——克里斯敏斯特,重拾自己的大学之梦。然而裘德并没有从上一段“灵与肉的殊死斗争”中吸取经验教训,他依然既不甘于放弃梦想又不能坚定于追寻大学之梦。在抵达克里斯敏斯特后不久,裘德路遇表妹苏并为之心动,在二人正式会面后裘德很快再一次陷入“灵与肉的殊死斗争”之中。相对于阿尔贝拉,表妹苏与裘德在精神层面有着更为契合的默契。苏因对于前卫的艺术品的欣赏与喜爱为东家所不容,被工艺店开除,为了让苏同自己一起继续留在克里斯敏斯特,裘德找到了时任小学校长的儿时教师费洛森并请求他为苏提供一份工作。然而费洛森很快对苏产生好感并向苏求婚,二人在婚后搬离克里斯敏斯特来到曼彻斯特,苏在费洛森的帮助下进入师范学校学习。此时裘德遭到了克里斯敏斯特当地大学的拒绝,攻读学士的申请书被驳回。情感与梦想双重失意的裘德再一次放弃了对梦想的追逐,在费洛森的默许下与苏共同开始了在阿尔汉姆的生活。

起初裘德满足于和苏在精神层面的幸福生活,他们在阿尔汉姆的海滩上放声欢笑,在公路上自由骑着单车,裘德似乎寻找到了继大学之梦后的又一关于爱恋的梦想。但很快裘德在一次陷入了“灵与肉的殊死搏斗”之中,他开始不满于和苏的无性生活,甚至在前妻阿尔贝拉的再次引诱下险些陷入其中。也正是阿尔贝拉的突然出现使苏感到了危机,于是同意与裘德发生性关系并生育了儿女,开始他们具有实质性的同居生活。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苏意识到无论他们到哪儿,人们知道他们没有结婚,情况就都是一样的不被接受。而已为人父的裘德在他与苏这段不为世人所容的婚姻中展现出了他前所未有的坚定。剧中裘德曾说:“我们就搬到没有人认识我们的地方,如果有人识破了就再搬走,一直搬,搬到这个世界接受我们为止。”几经周折后他们又迁回了克里斯敏斯特,凭借渊博的学识,裘德在学校中取得教职。就在裘德与苏畅想美好生活之时,厄运降临了,小裘德在杀死妹妹和弟弟后自杀。孩子们的死亡使苏转变了其反叛者的形象,屈从于基督教思想的桎梏之下,她的转变在彻底毁灭了这个家庭的同时暴露了她本有的性格上的矛盾,延续了她与裘德的绝恋悲剧。.

(二)苏的悲剧形象——矛盾的反叛者

在那个对于女性及婚姻规约甚多的时代,苏无疑作为一个叛逆者的形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叼着烟卷在酒吧翩然起舞、对前卫的艺术品的喜好以及对于婚姻规约下的情爱的不屑。但通观全剧,不难发现在苏的性格中也充斥着矛盾性,在婚恋上的反抗与屈从、在信仰上的叛逆与退却等性格中的矛盾性最终酿成了她与裘德的绝恋悲剧。.

在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虽然工业文明的影响已经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仍然延续着保守的基督教婚恋观,认为婚姻是一种神圣的社会契约,是上帝对于良民的恩赐,主流文化对于教堂的婚礼仪式的认可程度与重视程度远高于男女双方的真爱。对基督教婚恋观的不屑伴随着苏对于基督教信仰的叛逆,剧中的苏原本是一个典型的异教徒,反抗着自中世纪以来就在欧洲建立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思想。苏对于这种陈旧的基督教婚恋观极为不屑,她所追求的是心灵契合的爱恋,甚至反对婚姻这种规约形式,认为那不过是“肮脏龌龊的契约”,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苏在没有教堂婚礼仪式与书面婚姻契约的情况下与裘德同居,以一个反叛者的形象艰难生存并与维多利亚时期的僵化婚恋观顽强对抗,不顾被驱逐的生存状态向世人坦白自己与裘德的未婚同居的生活。然而与裘德同居前,苏与费洛森曾存续过一段短暂的无性无爱的婚姻,这不仅展现了苏的性格在婚恋层面的矛盾性,也预示着在三个孩子死亡后苏对基督教婚恋观的屈从。苏把三个孩子的死亡视为上帝对一个异教徒的惩罚,认为正是由于她不屑于基督教传统的婚恋观才导致了这一悲剧。至此苏彻底转变了一个反叛者的形象,转而投向与费洛森的无爱婚姻之中。

在影片接近尾声时,裘德再次找到苏,希望她能够摆脱与费洛森的无爱婚姻,但此时的苏已经完全屈从现实,留下决绝的背影后,彻底地远离了她的真爱——裘德。

[参考文献]

[1] [英]哈代.无名的裘德[M].王勋,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德]卡尔·白舍客.基督宗教伦理学(第二卷)[M].静也,常宏,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

[3] [英]特里·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M].王逢振,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 [奥地利]弗洛伊德.释梦[M].孙名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 [奥地利]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美文选[M].张唤民,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张静波(1981— ),女,河北承德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公共课部大学英语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