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电图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电图结果,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电图表现。结果:5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以下壁、无Q波心肌梗塞者为多,其次为前壁及间壁心肌梗塞者;56例中具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者为38例,约占到了67. 9%,无典型心电图变化的18例,约为32. 1%。结论: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对筛选急性心肌梗死有重要价值,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特别是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心电图诊断更有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 心电图; 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9-0041-02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以心肌缺血坏死为基本病理改变[1],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升高、心电图缺血性改变,会有心脏破裂、心室膨胀瘤等合并症,急性期死亡率较高[2]。如何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死率,一直是临床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做到心肌梗塞的早期准确诊断并积极治疗则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心电图是临床筛选心梗的一种常用手段,笔者回顾性分析了5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电图结果,意在探讨急性心梗的心电图表现及诊断,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均为首次发作,年龄为53-84岁,平均年龄为71.1岁;其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男女比例为2.29:1,同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

1.2方法: 对入选的56例急性心梗病人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急性心梗的心电图改变特点及诊断。

1.3临床表现: 56例病人中32例患者表现为胸部憋闷、急剧的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及心前区压榨感,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24例病人未有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症状,仅仅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牙齿疼痛等。

1.4心电图表现: 56例心电图结果显示:下壁、无Q波性心肌梗塞位居第一,其次为前壁、前间壁心梗;38例患者心电图表现典型,约为67.9%,18例病人心电图表现不典型,约为32.1%,18例不典型者中无Q波心梗为13例,余下5例表现为右心室心肌梗塞,此18例病人心电图只有ST-T动态改变,同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水平均升高)相结合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56例中同时发生心律失常者33例,约占58. 9%。

1.5统计学分析 在SPSS 17. 0统计学软件包上进行统计分析,率用百分比表示。

2结果

5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38例表现为典型心电图改变,18例表现为不典型心电图,分别占到了67.9%、32.1%;有5例发生死亡,约占到了8.9%,5例中超过65岁者为3例,恶性心律失常导致死亡者为2例,占到了死亡人数的一半。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急剧,死亡率较高,是直接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3]。急性心肌梗塞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可较容易、较迅速的做出诊断,但不具备典型心电图改变者则非常容易造成误诊、漏诊,临床中导致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为:(1)对于心肌梗塞超急性期损伤的特点认识不足或忽略,没有及时的进行心电图检查或复查;(2)发生梗塞的面积不大而未能出现异常Q波;(3)应用常规十二导联无法显示梗塞改变,需要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4)同时伴有心律失常等其他心电图改变,导致急性心肌梗塞变化征象被掩盖;(5)某些老年患者不具备典型的临床表现,使得无法同临床相结合;老年患者往往由于脑动脉硬化而发生脑组织长期的缺氧缺血,严重时可使得脑软化或萎缩,进而导致老年人各种感觉功能下降,痛觉反应不灵敏或者完全丧失。

本研究中56例病人心电图资料表明,男性的发病率要较女性高,而5例死亡病例中以超过65岁的老人居多。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常合并有多种基础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使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短时间内便可出现休克、恶性心率失常及心衰等,从而使得其死亡人数较青壮年患者多,死亡率增加[4],故临床及心电图医务工作者当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予以足够重视。而心电图对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价值,同心电图工作者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加强对老年心梗病人的认知可有效避免心梗患者心电图的漏诊或误诊情况[5];特别是对于无异常Q波、心内膜下急性心肌梗塞、多发性小灶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超急性期不典型心电图或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不能显示等情况,当对病人进行心电图动态的临床检查,必要时可给予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且要和患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水平相结合,以便早发现、早诊断,利于临床及时的予以抢救和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为一名心电图工作者,需不断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电图诊断方面的知识,诊断过程中需同患者以往心电图结果、临床表现及心肌酶学等紧密结合来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必要时动态观察心电图改变以进行鉴别,尽可能的避免漏诊或误诊,从而为临床早期抢救及治疗提供高价值的心电图诊断资料。

参考文献

[1]姚康,张书宁,葛雷,钱菊英,葛均波. 青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预后[J]. 上海医学,2012,35(3):78-79.

[2]李志宏,季丽丽. 青年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1例[J].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32(6):45-47.

[3]崔旭辉,王建新,樊川民,毛亚妮. 老年人与中青年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89-90.

[4]张艳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T变化与相关梗死冠状动脉的关系[J]. 医学综述,2011,17(7):107-108.

[5]时翠华,李起栋,洪钰. 体表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评价[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