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近年来,黄瓜病害以黄瓜猝倒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灰霉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炭疽病为主。通过近几年对黄瓜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总结黄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黄瓜病害;猝倒病;霜霉病;灰霉病;枯萎病;炭疽病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4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126-02

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追求健康美食已成为一种新时尚。因此,健康蔬菜受到特殊的青睐,其中黄瓜是城乡居民最喜食的蔬菜之一。通过近几年对黄瓜病害防治技术研究,总结黄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1 猝倒病

猝倒病属真菌性病害,俗称卡脖子病,是黄瓜、西瓜、甜瓜、丝瓜等瓜类及其他类蔬菜的苗期主要病害[1]。严重发生时幼苗成片死亡甚至毁苗,延误定植时期。此病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16 ℃,低于10 ℃时病菌不生长但可存活。

1.1 苗床选择

宜选择排灌方便、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生茬地块作苗床[2]。播种前要充分晒地,施足腐熟有机肥作基肥。在冬春茬黄瓜育苗时,有条件的可采用电热温床和营养钵育苗。

1.2 苗床消毒

重茬地或旧苗床育苗,要进行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灵或50%福美双或40%拌种双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苗床面积用4~5 g/m2药剂掺细土4~5 kg/m2拌匀。施药土时要先浇足底水,水渗下后将1/3的药土撒施于苗床表面,剩下的于播种后作覆土撒施。注意畦面保持表土湿润和药土撒施均匀,以免发生药害。

1.3 加强苗床管理

调节苗床温度,注意提高地温。苗床温度控制在白天20~30 ℃,夜间15~18 ℃。同时,需降低土壤湿度,忌湿度过大。协调苗床保温与放风措施,增加光照,培育壮苗。

1.4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并用72%普力克水剂500~800倍液,或72%霉疫清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7 d喷药1次,连续2~3次。若苗床成片死苗,可用7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或97%恶毒灵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或55%多效瑞毒霉可湿性粉剂350倍液灌根,每7 d施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2 霜霉病

该病由黄瓜霜霉病菌侵染致病。此病原菌为专性寄生菌,离开黄瓜植株不能长期存活,可在冬季温室生产的黄瓜植株上越冬。冬季不生产黄瓜的地区,最初菌源来自于邻近早发病的地区。孢子囊借风、雨传播,高湿条件有利于发病。中心病株形成后仅10~15 d即可扩展到全田,暴发流行。

2.1 选种抗病品种和生态防治

选用适合当地栽培条件的抗病品种。注意对保护地黄瓜通过通风换气,进行人为调节加以控制湿度和温度条件[3],使环境条件不利于黄瓜霜霉病发生,而有利于黄瓜生长。

2.2 高温闷棚

保护地黄瓜普遍发病后可采用此法。于晴天上午关闭棚室,温度上升到45 ℃后持续2 h,控制病害蔓延。闷棚前1 d必须浇透水,温度计必须悬挂在与植株生长点相同的高度,并摘除近地面20 cm内的重病叶。闷棚结束后降温应缓慢。闷棚温度不可随意提高,严格按以上要求操作,防止高温灾害。

2.3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保护地可用45%百菌清烟剂3.00~3.75 kg/hm2熏烟,隔9~10 d防治1次,连防4~5次。露地黄瓜用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隔7~10 d喷雾1次,连喷3~5次。不同农药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喷药时可加0.01%天丰素150 mL/hm2,同时可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 mL/hm2,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提高防效。

3 灰霉病

灰霉病是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尤其在保护地发生更重。此病主要危害幼瓜,也可危害叶片、茎蔓[4]。多由幼瓜顶的残花先发病,后逐步向上蔓延至瓜尖以至整个幼瓜。瓜生长较大时受害则组织先变黄、生灰霉,受害部位停止生长,腐烂或脱落。发病的烂花、烂果带有病菌,落在茎叶上即引起茎叶发病,病部生灰褐色霉状物,导致叶片湿腐,茎蔓腐烂折断,植株死亡。

3.1 搞好棚室生态防治与卫生管理

保护地栽培黄瓜采用高畦覆地膜技术,棚膜使用无滴膜,灌水采用滴灌,适时放风降湿,减少病菌发生和传播机会。 及时摘除病花、病叶、病瓜和无用花,并集中深埋,保持田间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和棚室清洁卫生。

3.2 药剂防治

保护地应首选烟剂法,采用10%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次用量3.75 kg/hm2。其次是喷雾法,发病初期用400 g/L嘧霉胺(施佳乐)悬浮剂,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嘧菌环胺(和瑞)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雾。药剂防治要立足预防发病,宜在发病初期进行,并每隔7~8 d施药1次,连施2~3次。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如0.01%天丰素、0.003%爱增美等,同时可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 mL/hm2,提高防治效果。用5%速克灵粉剂22.5 kg/hm2加灰霉清750 g/hm2防治。

4 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是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尤其是保护地黄瓜受害严重。一般棚室发病率为3%~5%,严重的可达50%左右。此病多在开花结瓜期发病。初发时表现为中午瓜株中、下部叶片萎蔫,早晚恢复正常,萎蔫叶片数不断增多,少则2~3 d、多则5~7 d萎蔫叶片不再恢复[5]。病株茎基部变褐色、水浸状,病部表面生出霉状物为白色和略带粉红色,有时溢出琥珀色胶质物。几天以后,病部开始干缩,纵裂如麻状,整个瓜株枯死。病株极易从土中拔出,根部变为黄褐色,腐烂。

4.1 选择抗病品种与种子处理

不同品种的黄瓜对枯萎病抗性差异明显。可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注意从无病田中采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 h进行种子消毒。

4.2 选用无病土育苗并进行棚室土壤消毒

用新土或消毒的土壤做营养钵育苗,培育无病健苗。 已发病的棚室土壤带菌率高,又难进行5年以上轮作时,应进行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 kg/hm2,混入适量干细土,拌匀后均匀施入土层中。

4.3 灌根治疗

初见病株时用30%甲霜・f霉灵(瑞苗清)水剂2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9%f霉灵3 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每株灌0.3~0.5 L。

5 黄瓜炭疽病

病原为黄瓜炭疽病菌,以菌丝体附着在种子表面,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随种子、风雨、灌水及农事操作等传播,病斑分生孢子再侵染。高温、多湿、定植过密、氮肥过多、保护地连作、通风不良等条件下发病重。

5.1 种子消毒与育苗

种子消毒方法同黄瓜枯萎病。育苗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按苗床面积用药8 g/m2,拌适量细土,育苗时下铺上盖,培育无病壮苗。

5.2 加强栽培管理

实行与非瓜类作物3年以上轮作。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通风排湿,增强植株抗病力。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消灭菌源。

5.3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保护地黄瓜可用45%百菌清烟剂3.75 kg/hm2熏烟,每次间隔8~10 d,可防止因施用液体药剂增加棚室内湿度。露地栽培黄瓜,在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或250 g/L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1 000倍液,或80%福・福美锌(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连续防治1~2次。

6 黄瓜白粉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茎和叶柄,一般不危害瓜。发病初期在叶片及茎上产生近圆形星状白色小粉斑,逐渐扩展,严重时布满全叶。发病后期白色霉斑变为灰色,叶片黄枯,病斑上长出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闭囊壳。 病菌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潜育期5 d左右。高温、干旱、植株生长不良时发病较重。

6.1 选择抗病品种与棚室消毒

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保护地黄瓜定植前,采用硫磺熏烟消毒,每100 m3棚室用硫磺粉0.25 kg加锯末0.5 kg混合后,分装于花盆内分若干点摆放于棚室内,傍晚时密封棚室后,暗火点燃熏蒸一夜。也可采用45%百菌清烟剂3.75 kg/hm2熏烟一夜。

6.2 药剂防治

可用400 g/L氟硅唑(福星)乳油0.12~0.14 L/hm2,或20%三唑酮乳油0.6~0.7 L/hm2,或250 g/L丙h唑(敌力脱)乳油0.5 L/hm2,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0.75~1.25 kg/hm2,或75%百菌清(达科宁)可湿性粉剂1.5~1.8 kg/hm2,兑水喷雾。保护地可用三唑酮烟剂4.5 kg/hm2熏烟。喷药时加0.01%天丰素150 mL/hm2或0.1%硕丰481可溶性粉剂60 g/hm2,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 mL/hm2,可提高防治效果和节省用药量。

7 参考文献

[1] 宣兆波,姜波,施彦忠,等.番茄碎倒病和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农业,2014(9):86.

[2] 潘金菊.大棚黄瓜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山东农药信息,2009(1):41-42.

[3] 钟丽荣.北方大棚春茬黄瓜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1(4):79-80.

[4] 孙学亮.大棚黄瓜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0(9):185-186.

[5] 禹化强.大棚黄瓜主要病害的防治研究[J].中国果菜,2015,35(2):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