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舞蹈小联合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舞蹈小联合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久以来,“桀骜不羁”“离经叛道”“问题少年”,都是不知情的大众,冠以“街舞(Hip Hop,嘻哈)”的标签。

“街舞”,自上世纪60年代源于美国,原是黑人贫民中的舞蹈,后期主要有Breaking(霹雳舞)、Raggae(雷鬼舞)、Popin(机械舞)等分支。它是嘻哈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参与性。在嘻哈文化流行初期,街舞的确有些许街头暴力的倾向,但随之不断发展与演变,以及90年代一些明星,例如迈克尔·杰克逊、玛丽亚·凯利等,在自己音乐电视(MTV)中的运用和演绎,使得这种“贫民文化”,逐渐推广成为“平民潮流”,在年轻人中间尤其走俏。半个世纪以来,街舞已走出它的家乡美利坚,成为世界潮流。“街舞”动作随性,充满热情与灵性,使精力旺盛的年轻舞者自由释放出青春与激情;于此同时。也有一些观点认为,“街舞”也是一种有效的有氧运动,

“初识”

2012年第二场雪后的北京,天空是“末日”前的阴霾,但空气清新凛冽,笔者和受访对象,业余街舞爱好者Jason相约在安静、舒适的校园一角。见面前,Jason在电话中的声音低沉稳重,带着好听的伦敦腔,却仿佛给人一种阴冷之感。或许是因学校和谐静谧的氛围,当Jason最终以一身混搭系运动装出现时,散发着安静、柔和的气场,实在难以将他同Breaking(霹雳舞),这一以难度系数高、动作危险,舞者装束奇异放荡著称的街舞画上等号。

现在,在北语学习汉语的Jason留着一头时尚却并不张扬的短发,戴着低调的银质耳钉,他还佩了一枚唇环,在聊天时十分抢眼——这些多少和大众印象中的街舞男孩形象相吻,只是,天生的东方面孔,又让Jason与电影、视频中街舞爱好者不尽相同,他没有夸张的造型,更没有咄咄逼人的叛逆,他更与人一种东方特有的知书达理和谦逊的亲和力。

是的。“100%纯中国血统”,Jason一本正经的自我介绍,“父母都是在国外长大的华裔”。但自小在英国成长的Jason并不似东方人那般腼腆拘谨。自见面起,这位娃娃脸的大男生便毫不吝惜自己阳光一般的笑容。侃侃而谈。随着交流的深入,Jason的Bboy(Breakboy,霹,雳舞者的简称)气质逐渐显山露水,他似平能在谈话时凭空想象一段节奏,随之比划摇摆起来。

Let’s break!

“嘻哈文化”、“街舞”。对多数保守的中国人而言可能毫无概念。在电视电影中,或能从服饰、舞蹈动作上略知一二,但也都只是将其笼统归类为“街舞”。

Breaking在中文中翻译成“霹雳舞”,大概是因其舞蹈动作迅速有力,又能表达年轻人的激情和活力,犹如电闪雷劈般,遂得其名。但事实上,Jason说在国外。街舞的分支各有千秋,不可一概而论。这个名称的由来要从其英文原意发掘,“Breaking”源于动词“Break”,有“间断”之意,霹雳舞的伴奏音乐通常有强烈的鼓点节奏,将乐曲分战不同的小节,这些鼓点便成了乐曲中的“间断”。霹雳舞表演者根据这些间断的鼓点所创造的节奏。进行自由演绎,这才是霹雳舞(Breaking)的精髓。

Jason笑言自己是学霹雳舞是“从零开始”。双亲都是华人,也同多数华人家长一样望子成龙,所以家里对Jason的课业期望较高;他虽没有虎妈虎爸自小就强求他多才多艺。为人龙凤,但也在少年时期学了小提琴。“显然我的家庭教育不甚西化,但幸运的是,小提琴只学了一年,15岁时。我就开始凭兴趣自学吉他。”霹雳舞,亦为自己一时兴起、兴趣使然。Jason回想起当初迈入霹雳舞世界的契机,他直言喜欢重金属、实验性的音乐。对鼓点、节奏较为敏感,而恰逢一段情感低谷期,灰心丧气的他。机缘巧合看了霹雳舞的视频,立刻被其中的节奏和动作吸引了:“it can clean my soul calm me down,and help me forget the unhappy(它能净化我的心灵。让我静下来。忘掉不快)……大学期间有许多有趣的社团,我自然就选择了霹雳舞……”。

霹雳舞(Breaking)事实上喀哈街舞(hip-hop)的一个分支,另有更为中国人所熟知的机械舞(Popin)、爵士舞(Jazz)等其他类别,“但因彼时它带给我心灵上的触动,我最终还是选择参加霹雳舞(社团)”,Jason理所当然地答道——只因它能引领灵魂,所以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

作为一名完全没有舞蹈基础的霹雳舞爱好者,Jason也谈及他在大学期间的学舞经历。正如外国学生的教材代代相传,不断为下届新生循环利用一样,他们社团也是如此。前辈带新人。代代相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Jason道他从入门时,单纯的兴趣和随意,到大三时已经是社团的团长了,舞技、资历了得,说着便自豪的秀出身上的T恤,指着鲜红的T恤上3个飞扬跋扈的英文单词“Soton Uni Breakers”(Southampton University Breakers,南安普敦大学霹雳舞者),眉飞色舞的介绍道:“这是我大学霹雳舞社团的标语!在中国,我还有一件很cool的T恤,上面写着International Beats(国际节奏)”

爱好者“小联合国

作为一名海外华人,Jason又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学习汉语,自有其原因。没想到这个才21岁的小伙子谈到学习规划,煞有介事答道:“原因多着呢,有一些个人因素,也是为了未来筹划。”这或归功于国外开放的教育模式,在Jason的华人血液中注入了更多独立自主的思想。“我的父母亲也是海外的华裔,但他们不说普通话,我们会用广东话交流。小时候我也曾被送去华人学校学习,所以我能听得懂普通话,但不能流利的遣词造句,写作更别提了,汉字都认得不多。”讲到这里,他有点孩子气的皱着鼻子,“我已来北京兰个月。可我的汉语级别还入门级……我也有语伴(Language Partner,语言交换学习对象),但真没聊多少,倒是和现在霹雳舞社团人们交流更多。”

在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Jason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名在校霹雳舞爱好者组成“B-boy小联合国”。

流行文化就是有如此强大、包容的号召力,和Jason一块儿跳舞的几名学生本不相识,学校也没有组织相应的霹雳舞社团,只因对霹雳舞的热爱让他们相聚。互相学习切磋。作为学生。Jason等并没有固定的场地和经费进行更正规的训练,即使如此,他们依然自发的组织练习:没有固定的室内场地,就利用各种机会“抢”舞踊教室、健美操房;甚至就在室外的水泥地上跳舞练习。笔者当晚去看了他们的训练,由于没有借到场地,几个20多岁的男生当真在零下2°的室外,穿着单薄的训练服跳舞。看着Jason单手撑地凌空支起身子做了一个Freeze(“冻结”,霹雳舞的基本要素之一),真替他捏把冷汗。

“力量”,霹雳舞中因包含一些类似体操的动作,因此需要舞者良好的“力量”掌控能力。相比机械舞、爵士舞等,霹雳舞的一些动作相当危险,比如在视频中常见的headspin(头旋),舞者以头作为支点进行倒立旋转,或者suicide(“自杀性动作”),单手或双手支地。侧倒立后自动倾斜着地等,光是听名称和描述,就能明白其难度系数和危险性,但像Jason这样的“资深”Bboy却一点也不放在心上,虽然街舞爱好者的穿着看似随意。但和所有舞蹈一样,他们也有固定的装备,例如一双防滑性能良好又很炫的运动鞋,护腕护肘等。有些外行人看上去简单甚至夸张的造型,其实对舞者而言都能成为其“金钟罩铁布衫”。例如在做“headspin”时,头旋帽必不可少。Jason献宝一般拿出一顶黑色的帽子在地上演示,乍一看,这样的帽子和冬天街头的男士防寒帽并无二致:“现在我还没练好headspin也不会轻易尝试。头旋帽的顶部有柔软、防滑的网面,Bboy在表演时能起到很好的保护措施。”

“大部分人每周都坚持3-4次的训练。也有人会每天练习,如有初学者愿意加入,大家也自愿帮忙入门教学。事实上,当凑在一起时,我们会看一些类似于‘年度霹雳舞大赛’(B-boy of the Year)之类的视频,汲取灵感,学习借鉴。我们甚至还应邀参加各种演出、比赛等等,在台上我们舞地兴奋,台下的观众更甚”,其中一个队员如是说。

众人皆知,街舞文化在中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但Jason却对此很兴奋:“I have my best time in Beijing,we have more and better chances here than in UK.(我在北京过的很棒,在这里可以获得比在英国。更多更好的机会。)”伴着霹雳舞跳跃的鼓点节奏,笔者还看到一个默默对着窗子倒影练习的中国学生,他说。自己在一个酒吧里看到了Jason他们的表演,才萌发学习霹雳舞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