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春意诗情“马”蹄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春意诗情“马”蹄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座国土面积和人口仅占安徽省1.2%和2%,却创造了全省7%的国内生产总值和9%的财政收入。如今,这座以骏马为标志形象的新兴工业城市,开始让长三角众城市清晰地听到追赶的急促马蹄声,而当人们将惊羡的目光向他身后延展时,赫然看到的是“一半是山水、一半是诗歌”的柔情本色。“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城市中“黑马”和“千里马”的马鞍山市。

《中国城市经济》:现在比较多的说法是将马鞍山形象地比作中国城市中的一匹“黑马”、“千里马”,在我们看来“黑马”主要说发展的好,“千里马”不言而喻就是发展速度迅猛,这样理解是否到位?

丁海中:这两种说法还是比较准确地概括了马鞍山当前的发展特征。从好的方面看,马鞍山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加快转变,2006年万元GDP能耗2.44吨标准煤,下降4.7%。过去几年中,马鞍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从快的方面看,在2005年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排行榜中,马鞍山市名列第89位,比上年度前移了5个位次。2006年马鞍山的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储蓄等指标连续多年居安徽省各市首位,其中人均生产总值迈上4000美元新台阶,部分指标人均值现已达到长三角城市群平均水平。应当说,当前马鞍山经济发展是符合中央提出“又好又快”的要求。

《中国城市经济》:类似于马鞍山这样“因钢而立”的重化工业城市,往往给人的印象是“傻大粗黑”,事实上近年来马鞍山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是否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马鞍山“铁汉也柔情”的一面?

丁海中:马鞍山的确有他柔情的一面,而这种城市性格的造就有先天的条件。马鞍山北临长江,市中心有雨山湖,是一座“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典型的江南园林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的好地方,李白一生写诗1000多篇,在马鞍山写的有60多首,并最终选择马鞍山作为终老之地,长眠当涂青山。五十年前,随着马钢等工业企业的建设,马鞍山在一定程度上承受了环境污染之重。工业城市难道就一定是“傻大粗黑”的形象?历届党委政府也都在思考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基于此,2002年8月,马鞍山正式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这五年中,我们先后投资53亿元安排“创模”重点项目计划51项,使得在这个建成区面积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城市,公共绿地以每年100多公顷的规模增加,终于在2006年1月8日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考核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创模”考核验收的钢铁工业城市,也是我国中部地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尽管成绩骄人,但我认为环境保护是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长跑。因此,下一步马鞍山将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科学地规划和发展城市,力争到2020年把马鞍山建设成为生态城市。

《中国城市经济》:您曾经指出,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始终坚持创新创造创优这个主题,这是马鞍山发展的活力源泉。正是秉持这样的发展理念,以马钢为首的一大批企业形成了显著独特的竞争力。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丁海中:可以说没有马钢,就没有马鞍山这座城市。我说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个是马钢对马鞍山城市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去年仅财政收入就占马鞍山市的40%;另外就是马钢这个企业代表着马鞍山的创业、创新精神。正是始终秉持这种精神,马钢实现了产量从2000年的400万吨增长到去年的1000万吨。2007年,随着二期新区全面建成投产,马钢在“十一五”末生产规模将提升至1500万吨。实现产量递增的同时,马钢技术创新也有突破,主打产品H型钢刚刚获得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二期500万吨薄板工程将改变国产汽车外壳用钢主要依赖进口的历史。前不久,王金山省长视察马钢时给予了高度评价:马钢新速度,新在又好又快。然而,一产独大的经济结构毕竟有其局限性,因此,这些年在马钢发展实现“一马当先”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国企改制等,使其他企业也实现了迅速壮大,最终形成“万马奔腾”的科学、均衡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城市经济》:请您谈谈马鞍山在主动融入长三角的过程中实现了哪些新突破?融入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丁海中:从地理的角度讲我们和南京是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的,马鞍山离南京的新外环十公里,而且在经济、社会、文化上也是一个系统,从政府到企业到民间是密切往来。马鞍山到上海也就3个多小时,换句话说我们本来就是长三角的一个角,只不过是行政区划有所分开而已。从另一方面讲,按照中央中部地区崛起和安徽东向战略要求,马鞍山正好处于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第一方阵排头兵的位置。当前,我们在思想观念上、体制上、规划上、政策上、基础设施上、人力资源上与长三角正在进行全方位的对接。这项工作通过政府来组织,企业是主体,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马鞍山和长三角地区的部门也签署了相关的协议,人力资源等方面我们也共同上网相互。另外安徽省内马芜铜宜四个城市也采取了联合组团出去销售。从企业层面讲,我们的公交系统实现了“一卡通”,来往非常的方便。而在马鞍山引进的内资投资中来自长三角的资金就占到75%。而据有关权威人士透露,目前纳入长三角城镇群规划的城市已达23个,其中就有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