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茜草峪柳沟寺庙会的个案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茜草峪柳沟寺庙会的个案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村落庙会由于各地方的风俗及文化特征的不同,其所展示的民俗行为和满足的民众精神需求也是相异的。本文从茜草村独特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入手,将茜草峪柳沟寺庙会放在村落这个生活空间中,进一步深入了解该地区庙会文化及信仰仪式,分析反映了民众怎样的心理和它们在村落生活中的意义。

[关键词] 村落;民间信仰;茜草峪;柳沟寺;庙会

[基金项目] 本文是“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cx13062。

【中图分类号】 K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222-2

一、柳沟寺所依托的村落背景

(一)茜草峪村的自然环境。茜草峪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西北部,现属于博山经济开发区。太阳总是在这个地方较早落山,因为它地处群山脚下;山上植被以松树为主,也有果园种植。而在进村子的路边有柿子树,村民家里枣树、石榴树也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村中有一棵国槐树,村民介绍要三个人才能抱得过来,树高有15米,南北向长势茂盛,达15.5米,东西向也有11米。国槐是博山地区列入“古树”范畴的11处之一,也是博山北部仅有的一棵,堪称之最。

(二)茜草峪村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茜草峪村地处丘陵山地,人口300多口中老龄化比较严重,很多年轻人都在外面上学或者已搬出本村居住。在交通方面,除通往邻村的小路外,只有一条四年前修建的主干水泥路通向村外,而与该路相连接的是南北方向的焦(庄)磁(村)路。2004年焦磁路开始动工,历时两年,2006年建成张(店)博(山)路附线。在经济发展方面,茜草峪村原来有很多是承包建筑工程,现在村里有七、八家机械厂,比较大型的有两家,还有在自家干的。

二、柳沟寺庙的组成

柳沟寺的旧址已无迹可寻,现在初具规模,共有六座红柱、青瓦庙宇,大部分都是上世纪90年代修建:

(一)碧霞元君行宫。碧霞元君行宫(泰山奶奶庙)是1993年新建,行宫长10米,宽6米,有6层台阶。行宫供奉着八位佛祖:庙里的西边是送身爷爷、送身娘娘,中间是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东面是空中老母、百恩老母、观音老母。

殿里还有很多排位,以及村民送去小佛像。经询问得知,这些佛像是村民家里要换下来的,还有就是家里是卖佛像的,结果家人生病,就把佛像拿来柳沟寺庙里以求好转不再得病。

(二)王母圣殿和玉皇殿。王母圣殿,是最后建成,有9步台阶,供奉着王母娘娘和两位丫鬟,共三座佛像。玉皇殿是1998年新建的,长9米,宽6.2米,4步台阶。庙内是玉皇老爷和两位丫鬟共三尊佛像。在采访中当问及两座殿一前一后不在一起时,得到一个有趣的答案:王母娘娘与玉皇老爷虽是两口人,但庙却不在一起,就和现在的家庭一样,在一起容易吵架。

(三)灵官庙和药王庙。灵官庙是1992年新建的,较小,长2米,宽1.5米。就供奉着王灵官一位神家,对于他的职守有“占山为王”一说。药王庙也是1993年新建,长3.3米,宽3米。药王老爷是管的抓药,药就是烧的香灰。

(四)石大夫老爷庙。石大夫老爷庙坐北朝南,据当地人介绍,原来就只有石大夫老爷庙,后来重新修复,并与1992年建成。庙里供奉的是石大夫老爷和两位娘娘,共三尊神像。

三、柳沟寺庙会的全景展示

(一)庙会前准备。刷“肴货”,“肴货”就是在香火会开始前,村民自发的去清洗庙里供奉用的盛具,如茶碗、娄壶(茶壶、酒壶)、酒盅等。庙会前,村民们自愿捐钱,到集上裁给各位神家做衣服、裤子的布料,回村大家亲自做衣裳。

供养东西有:十碗菜(根据情况)、水饺(素)、点心、水果。据老人说,泰山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都吃长斋,还有王母娘娘都不供养腥(荤),所以水饺要素馅。

(二)庙会进行过程中。香客方面,多来自周围方圆百里的乡镇,集中以中老年的农村妇女为主。人们到达柳沟寺以后,先把自己的供品摆放在庙里供台上,倒上酒和茶。香客除了带有供品外,还有元宝、五色纸、黄表和做的衣服、鞋子等。

每个庙前的香炉:点香(三根或一把不等)、请请(对佛祖保佑说什么)、后插在香炉上。一般都会对每个神灵烧香、磕3个头,磕头的时候念叨着求佛祖保佑什么?等磕完头,烧尽香后,人们就把酒和茶水倒掉,烧掉除供品外的黄表、衣服、元宝等。

(三)庙会后。人们把庙会上佛祖享用过的供品带回家,当饭菜吃掉,这样家人吃了供养的东西,代表着得到神的庇佑,就会无病无灾、平平安安。而在庙会结束后,柳沟寺除了初一十五外,就几乎没有香客去上香,所以,柳沟寺的庙一般都是关着门。

四、柳沟寺庙会中民俗符号与信仰的解读

什么是符号?在我看来,符号是除其本身已能被认知的代表意思外,还有就是人们用约定俗成来赋予其另外的涵义,并且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现和方法的实施,使其成为具体的体现者。

(一)柳沟寺庙会的“符号”

1.举办庙会的时间。庙会的举办一般都是具体地点的固定时间进行,但柳沟寺庙会一年有好几次,时间都是定为各位神家的生日那天。正月初九玉皇老爷的生日,3月3是王母娘娘的生日,3月15碧霞元君(泰山奶奶)生日,10月28石大夫老爷的生日。这些日子都是农历,相应的这几天都是庙会时间,足见当地人对各位神家的无差别信奉。

2.供品数量要求。供品的数量不出现“4”,一般是单数,具体随意。成身做的衣服、鞋子和袜子,数量依情况而定。对于做衣服的说法是各路神家跑在路上为百姓办事、保平安,得要有鞋、衣服穿。再就是供养的水果不能用“桃”。

3.还愿谢好(四声)佛祖。尤其是在求子如愿得子和得病好后,在调查过程中,老人有讲到一个“石大夫”看好病的例子:家里的孙女在外地上学时,鼻子处长了一个疖子,老人就在家朝柳沟寺石大夫庙方向,烧香、磕头请石大夫老爷,连续三晚上烧香等到圆茶结束,请时念叨着:石大夫老爷,我请你来家,你灵着来,她来某某地(说明地点)学校上学,求你老人家跑点腿去给看看。

(二)俗民信仰的解读

1.人之常理――因果、善恶与轮回。既是对事由对象的交代,同时,也是对事由对象之间相互性关系的一个呈现。写到这,想起前几天村里去世了一位老人,大家聊天的时候说起来:老人得的是癌症,这个老娘娘一辈可(kuo)板正(干净利索)连,元宝、烧纸都叠上啥,哪会白也拉不了(liao),还得捏种病,也木耽受罪额……其实,人们也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过去的善恶会决定现在的好坏,而现在的善恶又会决定未来的苦乐,积善积德会有益家人健康平安,使人们格外重视祈福保佑仪式。

2.“真与假”。在当地人们心中:石大夫可以给人看病,尤其是看长疙瘩的病更显效果。对于“石大夫”是如何施医术、救治伤痛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过程与结果,是真的还是假?或许就是这种病情好转的“有效果”,让请“石大夫”看病成了当地人的约定俗成。

3.“信与不信”。笔者有“替身”就在柳沟寺,有这样的说法:你的替身在的地方,自己是不能去的。在当地,有替身的话生日那天是必须去供养的,供品有一碗水饺、五色纸、元宝还有黄表、香等。所以,不管相信与否,结果也不会是绝对,但是对于每一种结果都会有它相应的说法。这种不去“触犯”的心理,是人们去做与否的一个标准。

五、结语

近年,庙会的人流量明显减少,这与各村都在自己村里建庙有关,一定程度上相对分散了人流的集中度,这也是人们近距离信仰传承的一种表现。柳沟寺庙会还会继续兴盛下去,信仰力量延绵不断的传承和发展,继续成为民众精神世界的慰藉和寄托。

参考文献:

[1]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安德明.重返故园――一个民俗学者的家乡历程[M].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3](清)蒲松龄著.聊斋志异[M]. 济南:齐鲁书社,1981.

[4]岳永逸.乡村庙会传说与村落生活[J].宁夏社会科学,2003,(4).

作者简介:周雪松(1988-),女,汉族,山东淄博人,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