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氏太极拳 文化与健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原黄河中下游文化的核心区域,是人类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也是早期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优越的地域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瑰宝,其中,太极拳就是一个值得河南人自豪的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在河南温县陈家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汇聚了太行山之阳刚,吸纳了黄河水之阴柔,诞生了阴阳互补,刚柔相济,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太极拳术。太极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既吸收了道家、儒家、释家的哲学思想,又含涉了中医学的内涵,体现了内外兼蓄、深邃莫测的太极文化思想。太极拳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种要素,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在太极拳中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太极拳以身体运动为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功能已远远的超出了原有的模式范围,而做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已走向世界,倍受世人关注。太极拳运动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大推动力。
太极拳采取我国古典哲学的阴阳学说,要求“静中触动动犹静”、“柔之与刚”、“相摩相荡”,从松柔入手,求达“积柔成刚,刚柔相济”,以开合、虚实、轻沉、迟速、兼备互练为极至。太极拳的动作呈弧形和螺旋式运动,内涵方圆相生、直屈相依之理,圆转、屈伸、折叠变化。始终以意识引导气血循环周身;内劲发源于丹田,以两胯的交替转换、腰脊的传导运动,转换腰隙两肾,通过旋腰转脊,下行则为旋踝转腿,上行则为旋腕转膀,缠绕运转达于四梢(两手和两足末端);内脏得到有节律的自我按摩,体现了中医经络学说中“沟通里表、运行气血”的理论。太极拳的意识、动作、呼吸三者的协调运动方法体现了太极拳整体性和内外统一的重要特点。而太极拳的螺旋式运动又是太极拳在运动力学方面的一个创先,也是太极思想在技术中的一种体现。太极拳在技击方面至所以能“四两拨千斤、以静制动、化打结合、后发制人”,重要的是太极拳重视谋略、以智取胜的思想。
中原文化涵盖了黄河地区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文化以及内隐的心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在这个结构体系中太极拳可谓独树一帜,举足轻重。太极拳以我国古典哲学《易经》的阴阳学说为拳理依据,以道家的养生理论和中医学的经络学说为支撑,以戚继光的《拳经》等技击经典为借鉴,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松静为本,占中求圆”的中国式“主静文化”品格,反映出“阴阳相济”这一中国文化对宇宙万物运行之规律性解释,反映出“以柔克刚”“反者道之动”等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崇德”、“尚礼”、“处谦”、“守弱”、“用智”、“使巧”、“内向”的阴性文化特征。太极拳以中国传统文化中至高无上的“太极”一词而命拳名,太极包含了最高层次的“道”,它将修炼者身体引向和谐的同时,也将修炼者精神带入到“静心”的境界,这种身体与精神的高度和谐,便是个人所能经历的高层次的“无为”。所以,“无为”是实现太极拳的惟一途径。正所谓“拳虽小技,其实大道存焉”,这就是为什么太极拳被人们公认为是一种“文化拳”、“哲理拳”的原因。正因如此,太极拳在明末清初一经产生,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原文化,同时,太极拳的产生正值火器从战场上退出,它的修身养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和运用,太极拳很快成为中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太极拳以中国传统文化理论为基础而创编,致使太极拳的发展必然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不仅如此,太极拳还对繁荣和丰富中国民族文化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太极拳源于河南,属于世界,在河南人为之骄傲的同时,河南人深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河南人正以博大的胸怀,将具有多元化功能的太极拳无私的奉献给世界人民。